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測量技術在水生態監測中的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監測方法
我市水生態監測應包括對大范圍生態系統的宏觀監測,傳統的監測技術不適應于大區域的生態監測,只有借助于現代高新技術,高效、快速地了解大區域生態環境的動態變化,為迅速制定治理、保護的方案和對策提供依據。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與全球定位(統稱3S集成)一體化的高新技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實際中通過建立生態環境動態監測與決策支持系統,有效獲取生態環境信息,實時監測區域環境的動態變化,進而掌握該區域生態環境的現狀、演變規律、特征與發展趨勢,為管理者提供依據。
23S技術優勢
3S技術是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的統稱,是空間技術、傳感器技術、衛星定位與導航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相結合,多學科高度集成的對空間信息進行采集、處理、管理、分析、表達、傳播和應用的現代信息技術。
2.1遙感技術(RS)。RS是指從高空或外層空間接收來自地球表層各類地物的電磁波信息,并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掃描、攝影、傳輸和處理,從而對地表各類地物和現象進行遠距離控測和識別的現代綜合技術。
2.2地理信息系統(GIS)。GIS就是一個專門管理地理信息的計算機軟件系統,它不但能分門別類、分級分層地去管理各種地理信息;而且還能將它們進行各種組合、分析、再組合、再分析等;還能查詢、檢索、修改、輸出、更新等。地理信息系統,還有一個特殊的“可視化”功能,就是通過計算機屏幕把所有的信息逼真地再現到地圖上,成為信息可視化工具,清晰直觀地表現出信息的規律和分析結果,同時還能在屏幕上動態地監測“信息”的變化。
2.3全球定位系統(GPS)。GPS是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陸、空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GPS是由空間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戶設備等三部分構成的。GPS測量技術能夠快速、高效、準確地提供點、線、面要素的精確三維坐標以及其他相關信息。
3.13S技術用于水生態監測本底數據調查。“3S”技術為生態監測信息管理動態化、綜合化、宏觀化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為建立監測信息庫,融合監測數據、實驗分析數據、統計數據、文字數據、地圖數據、圖像數據等提供了良好而高效的平臺;也是水生態健康分析與評估的基本工具。在編制我市水生態系統監本底數據資料及陸地衛星圖像圖件,并定期調查哈爾濱各種濕地的分布和類型。在收集歷次地面調查有關資料及圖件的基礎上,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擬定濕地類型分類系統,然后對遙感圖像的影像進行初步解譯,建立影像解譯標志,進行判讀區劃,并繪制濕地類型圖班,經野外實地抽樣調查驗證、補充修改后,編制濕地類型分布圖,經過分類量算面積統計,得到哈爾濱濕地各種分布類型及面積,繪制哈爾濱濕地類型電子分布圖,為以后濕地保護建設監測奠定基礎。
3.2建立由3S技術支持的指標體系。哈爾濱市水生態監測中心已經于2011年起開展了松花江哈爾濱段水生態監測工作,初步建立哈爾濱市水生態監測指標體系,包括:小流域常規監測評價指標體系;重要支流和干流常規監測評價指標體系;濕地常規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由于哈爾濱市水系均屬松花江水系,水生態系統中每項生物指標的變化,與區域生態環境的水文、水生生物、水質等水生態要素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并相互影響。為此,緊緊抓住影響我市水生態系統敏感因子,建立科學的水生態系統監測體系,尤為重要,特別是針對我市近幾年來,以灘涂濕地保護與修復實踐,建立以濕地為宏觀監測評價單元的水生態系統監測指標體系,采取3S技術和地面監測相結合,宏觀監測和河流斷面微觀監測相結合,定點網絡監測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有機結合,并建立水生態環境動態監測與決策支持系統,有效獲取水生態環境信息,實時監測區域環境的動態變化,進而掌握區域水生態環境的現狀、演變規律、特征與發展趨勢,為迅速制定保護、修復方案和對策提供依據。
4結束語
監測和評估是開展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重要基礎工作,我市做為全國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試點城市,首次頒布了“哈爾濱市水生態監測條例”地方法規,為科學的建立水生態監測與評估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我市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大濕地”這一宏觀監測特點,加強“3S”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采用現代衛星遙感技術與地面調查相結合的技術路線,通過“3S”技術在宏觀監測中快速、準確的技術優勢,及時獲取水生態系統的狀態及影響因素信息,評價水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監測保護與修復工作成效并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為順利推進我市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提供支持。
作者:王黎黎單位:哈爾濱市水文水資源勘測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