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出口型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花生是我國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也是主要的出口產品。近幾年來隨著花生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種植效益也在不斷地提升,發展花生生產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生產實踐,現將適合出口型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概括總結如下。
1地塊的選擇
花生適宜生長活土層深厚、耕作層疏松、含鈣質和有機質多的沙壤土,不宜種植在粘重的地塊或鹽堿地、澇洼地。一般土層深30cm左右的沙壤或半沙壤的土質較合適。同時要實行輪作換茬,重茬地塊由于肥料匱乏、病蟲害嚴重和花生自身分泌物的毒害等原因,使花生產量降低和品質下降。
2種子選擇和處理
良種是決定花生品質的內因,要實現優質高效必須選擇對路的品種。結合當地自然和生產條件,選用生育期適宜、株型緊湊、結莢集中、抗性強、品質優良的種子。小粒型如白沙1016、花育20、唐油4號等,大粒型花育22、魯花11等。種子處理,花生種剝殼前10~15天,嗮果2~3天,提高活力和消滅部分病菌,同時進行分級粒選,剔除病殘果,盡量選擇粒大飽滿的作種。
3播種與密度
3.1播種期花生一般在4月20至5月10日之間,春季5cm地溫平均穩定通過12℃以上,即可以播種。覆膜花生地溫高于露地,播種期可提前7天左右,若墑情不足,可提前造足底墑,整地起壟。
3.2播種密度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創造良好的田間環境,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和農藥的用量,從而提高花生品質和莢果產量。花生播種密度要根據品種特性、地理條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確定適宜的密度。一般保苗300000~330000株/667m2,覆膜栽培宜稀,保苗270000~300000株/667m2。
4田間管理
4.1清棵蹲苗這是花生栽培最顯著的特點,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管理措施。花生出苗后及時清棵,花生2片葉子露出時用手將幼苗根際的浮土扒開,注意不要傷根,使其盡早接受陽光,利于第一雙側枝發育健壯。花生的主要結果部位是第一對側枝和第二對側枝的莖部,特別是第一對側枝對產量的影響較大,清棵的目的是使第一對側枝早露出地面,從而生長健壯,提高產量,清棵后15天左右再填土埋窩。
4.2中耕除草在苗期、團棵期和花期進行3次中耕除草。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壓苗,花期防止果針受損。
4.3灌溉追肥,促進生長花針期以促為主,力爭快發枝,早開花、多下針,要適當追肥或葉面噴肥。當土壤含水量低于10%時,要灌1次水,以噴灌或溝灌潤澆為好。
4.4化學調控,防病保葉,控制營養生長高產田花生生育中后期,如遇高溫多雨,易徒長倒伏,應抓住時機,進行化學調控。為防止丁酰肼的產生,應采用新型植物調節劑如壯飽安等。
4.5保葉防衰,排水防爛果進入結莢期后的管理,應以提高葉片活力,延長葉片功能期為主。可以噴施一些葉面肥,選用生物制劑為好。進入結莢成熟階段要特別注意土壤水分的變化情況,若過高于土壤含水量時要排水降濕,以防爛果。
5病蟲害的防治
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要以生物防治為重點,化學防治應掌握安全、有效,做到選藥合理、用藥量小,用藥次數少,盡量達到減輕污染的目的。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
5.1花生病害花生常見的病害有莖腐病、根腐病、葉斑病和花生銹病等。防治方法:除選用抗病品種外,防止莖腐病可用50%多菌靈按種子量的1.5%拌種,或在齊苗后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防止根腐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拌種,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防治葉斑病重點時期是高溫多雨的7、8月份。發病初期葉病率達10%時可噴灑50%多菌靈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8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共3~4次即可;花生銹病可用20%粉銹寧500倍液全田噴霧。
5.2花生蟲害花生的主要蟲害有蚜蟲、地老虎、蠐螬。蚜蟲的及時防治既可以減輕蚜蟲危害,又可以控制病毒病的傳播。當有蚜株率達20%~30%,百株蚜量超過500頭,應及時采用藥劑防治,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18g/667m2制成2000~2500倍液。地老虎、蠐螬:是為害花生的主要地下害蟲,不僅危害時間長而且危害嚴重,造成缺苗斷壟。它們活動隱蔽,防治較困難,因此要采用綜合防治措施。主要是合理輪作,進行種子包衣以及土壤處理等方法。
6防止花生黃曲霉毒素污染
污染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易感品種;2)收獲前28~40天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于30%~35%;3)含水量大;4)儲藏環境溫度過高。防止方法可采用抗病品種,后期預防干旱,晾曬花生使其含水量低于10%,且儲藏環境要降低溫濕度和氧氣濃度。
7適時收獲
花生成熟后要及時收獲,防止落果、爛果,影響產量與品質。
作者:劉影 單位:黑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