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二語語音習得模式實證探析范文

二語語音習得模式實證探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二語語音習得模式實證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二語語音習得模式實證探析

《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年第5期

摘要:

針對二語語音習得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的學習,提出基于生理儀器測量法、三維動畫展現法、語音軟件分析法的多模態二語語音習得實證研究框架。以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二語語音習得分組實驗為例,主要采用語音軟件分析法進行實驗對比及分析,結果表明:本族語者跟實驗組的差異不明顯,實驗組跟對照組、本族語者跟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這符合“語言遷移”理論。基于多模態視角的二語語音習得實證框架,可以進一步開拓該領域的研究視野。

關鍵詞:

二語語音習得;多模態;語言遷移;生理儀器;三維動畫;語音軟件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其基本要素包括語法、語音、詞匯,其中語音是語言的基礎,在掌握一門語言的過程中,語音學習是入門的直接途徑。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英語學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掌握英語之初,第一步就是要熟悉英語的語音。對于高校英語專業來說,英語語音課是一門基礎課程,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英語的正確發音以及語音本質,是提高學習者英語口語水平的關鍵所在。如今,英語已成為我國的第二語言,許多二語習得的學者將其作為實證研究對象,在此背景下,語音學也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并將X光引入到發聲器官及發音動作的觀察中,給出更具體確切的圖像,二語習得的語音多模態研究成為語音學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二語習得的理論框架

二語習得的全稱是“第二語言習得”,即母語或本族語等第一語言習得之后,人們對其他任何一門語言進行學習[1]。這里的第二語言是相對第一語言而言的,可以是其他民族的語言、地域性的方言、國外的語言等。習得則是指幼兒在自然的語音環境中,通過言語交流,潛移默化地學到第一語言的過程[2]。二語習得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末,LarrySelinker的《語言遷移》首次提出了中介語理論,為二語習得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奠定了理論基礎[3]。從“習得”的內涵來說,人們對第二語言的學習,必然跟第一語言有密切的關系,即第一語言的學習經驗與使用習慣,深刻影響到第二語言的掌握。在此過程中,“語言遷移”是二語習得的核心概念之一,主要是對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進行比較,了解兩者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以此為依據對第二語言的學習困難進行預測,剖析困難發生的原因。二語語音習得的理論主要分為“產出理論”和“感知理論”。產出理論有“對比分析假說”、“標記區分假說”、“系統發育模型”、“優選論”;感知理論有“言語學習模型”、“感知同化模型”。這些理論基本上涵蓋了“語言遷移”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包括兩種語言之間的發音比較、學習困難與否。“對比分析假說”認為第二語言的發音如果跟第一語言相差較遠,則習得較為困難,若發音相似,則習得比較容易。該理論采用“語言遷移”概念對第二語言學習存在的錯誤進行解釋,從而使二語語音習得的錯誤預測成為可能。但這只是理論上的一種猜測,在實證研究中,二語語音習得的預測錯誤很難被發現,甚至有的學者認為:“二語習得產生錯誤的原因并不只是語言遷移,而跟整個中介語體系息息相關,例如語言的發展和語言的普遍性。”[4]雖然“對比分析假說”遭受到的質疑較多,但其宣揚的“語言遷移”作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二語語音習得的研究者所重視,特別是新世紀以來,該假說的方言韻律、語音節奏、語音橋段等,成為理論拓展的主要方向[5]。總的來說,“對比分析假說”僅僅從差異上對二語語音習得的困難進行劃分,相對簡單和籠統,缺乏一定的實踐性,還需要其他理論進行修正,這就要用到“標記區分假說”。該理論以語言的“標記性”為切入點,認為二語語音習得困難的直接原因并非是語言本身的差異性,而是類型標記性的差異,即流傳范圍廣的語言,習得比較容易,第二語言和第一語言類型特征相差較大的,則很難習得。“系統發育模型”則進一步改進了標記性學說,認為“語言遷移”對無標記性的語言影響更大,即語言的標記性越明顯,“語言遷移”所產生的作用就越小,而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水平越高,“語言遷移”的作用就會越弱[6]。“優選論”主要從“語言制約”、“等級優選”等概念入手,對二語語音習得的困難度進行論證,認為第一語言對第二語言的制約條件形成一定的等級,這些等級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重新排列,標記性強的語言落后于標記性弱的語言,即語言特征的標記性越不明顯,學習的難度就越小。“感知理論”從人的感知建立實踐模型,認為第二語言的感知方式是由第一語言的感知范圍所決定的。“言語學習模型”起源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是二語語音習得最早的實踐模型,當人們對二語進行感知時,如果第二語言的發音跟第一語言相近,則會被看做是第一語言的同類,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很難感知到相似的發音;如果第二語言跟第一語言的發音差別較大,則感知比較容易[7]。對于初學者來說,在感知第二語言的時候,習慣通過第一語言的感知范圍去判斷第二語言,而當第二語言的水平不斷提高之后,其感知范圍才會逐漸形成。“言語學習模型”認為二語發音的差別越大,學習者的感知就會越強烈,所以習得速度也會越快。“感知同化模型”則以第二語言的音段感知為依據,用第一語言的音段群感知第二語言的音段,在這種情況下,第二語言的音位可能會被第一語言類型集同化,或者不能同化而產生新類型集,又或者不能同化而被視為非言語語言。當兩種語言的特征過于相似,導致差異性不足,感知時就比較容易產生“遷移現象”。根據以上理論框架的梳理,基于“產出理論”視角,若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特征相似,則習得較為容易;若語言特征差異性大,則習得較為困難。基于“感知理論”視角,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發音越相似,兩種語言則越難被感知;若發音的相似程度偏小,則感知較為容易,也越容易習得。由此可見,研究語言的“遷移現象”,必須要結合“產出理論”和“感知理論”,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出二語習得的特點。

二、多模態二語語音習得實證分析

二語語音習得牽涉到“語音學”這一學科概念,主要是對人類說話的過程及聲音內涵進行研究。現代語音學包括聲學語音學、發聲語音學、聽覺語音學。聲學語音學是該學科的基礎,研究對話雙方或多方的語音傳遞;發聲語音學則是研究說話人的語言產出;聽覺語音學研究人類接受與感知語音的過程。這三種語音學涵蓋了人類交際中的語言產出、語音傳遞和語音感知,每一個階段相互聯系,形成了言語鏈。除了基礎性的語音傳遞之外,語言產出和語音感知的過程都較為復雜,涉及到的不止是語言學,還有人體的生理學、聲學等。“模態”源自于計算機科學,指的是人機交互的狀態,“人類通過視覺和聽覺等感官與機器、物件等外部環境進行互動的方式[8]”。模態的表現形式較多,包括視頻、聲音、圖片、文字、動畫、手勢等,“多模態”就是綜合運用這些表現形式實現交流溝通的現象。將多模態引入語音研究,主要是研究某一種或多種語音的聲學、生理學、語音學、語言學,這種研究是全方位的,覆蓋了發音、語音傳遞、語音感知的整個過程。

(一)構建實證研究框架

在多模態形式下,二語語音習得的實證研究框架具有多層次的特征,如圖1所示。根據該實證研究框架,基于多模態的二語語音習得研究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采用生理儀器對多模態二語語音習得進行測量,例如聲門的動態分析、口鼻氣壓氣流的測量、唇形與腭位的動態研究等,這類的研究一般用在輔音習得階段。第二類是采用三維動畫的形式展現發音的過程,并可以在過程中實現語音合成,這類研究一般用在元音習得和輔音習得等階段。第三類是采用語音軟件進行多模態二語語音習得的聲學分析,例如通過音強、音高等聲學上的參數反映超音段音位,或者用語音軟件對元音類的樂音進行聲學分析,這是因為元音的聲學表現較為明顯,可以直接用語音軟件分析。這類的研究一般用在元音習得和超音段音位習得等階段。第一類和第二類的研究,主要是在音段層面上進行,第三類研究則對超音段音位的習得較為關注。多模態二語語音習得的實證研究框架由這三類研究構成,涉及到視覺、聽覺和觸覺。三維動畫和語音軟件都可以滿足視覺的需求,包括聲學參數及聲譜圖的展示;生理儀器可以滿足聽覺的需求,包括人們感知和接受語音,并利用生理儀器測量動態過程;三維動畫和語音軟件可以滿足觸覺的需求,可以借助動畫或者圖像對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進行調整。

(二)實證研究方法在二語語音習得中的運用

1.生理儀器測量法

(1)聲門的動態分析

聲門的動態分析主要采用語音數據處理及高速成像技術,研究聲帶的振動方式及頻率。在英語輔音習得中,測試某個輔音聲帶振動的傳統方法是把手貼在喉結處,若喉結有顫動并使手指發麻,說明聲帶有振動[9]。這種測試法僅僅作出了定性判斷,而通過聲門的動態分析,取得相關的參數,并以此為依據對聲帶的振動頻率進行計算,以視覺的方式展現給二語語音習得學習者,這樣可以克服傳統測試法的弊端。

(2)口鼻氣壓氣流的測量

當前較為流行的測量口鼻氣壓氣流的儀器系統是PCquirer系統,主要參數包括:口腔氣壓級別與氣流量,鼻腔氣壓級別、氣流量與基本頻率等[10]。從生理學上看,發音的源動力及能量取決于氣流的大小。口鼻氣壓氣流的測量儀器可以對人體用于發音的氣流量進行精確測量,實現定量分析,避免感官上的誤差,有助于學習者解決氣息控制或送氣不夠的問題。

(3)腭位的動態研究

作為語言學的基礎內容,“言語產生”處于言語鏈最低端,該內容主要用于發音器官的動作研究,例如腭位的動態研究,就適合音段層特別是輔音的分析。電子腭位儀二語語音習得領域應用得較多,通常用電子假腭的形式,對舌跟腭部的接觸面積和位置進行實時的記錄,同步采集人們說話時的音頻信號,其數據圖形可以在語音分析軟件上展現出來[11]。

(4)唇形的動態研究

1.在二語語音習得的研究進展中,唇形的動態研究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唇部的形變信息采集儀器使用較多的是“紅外線人身識別系統”,該系統采集到的信號可以自動生成三維動畫,方便學習者的唇形動態研究,還可以建立起相關的數據庫,形成唇形動態變化數據集。

2.三維動畫展現法

英語的元音和輔音習得,一般要使用語音合成技術,特別是三維動畫的運用,可以展現標準發音的動畫,數據精準、畫面真實,連續性強。將三維動畫融合進語音合成,發音器官的動作更為生動、直觀,并能模擬出各種發音方法,學習者的聲音可以跟動畫同步,發音訓練更加便捷、機動,有效性也大為提高。例如,輔音標準發音過程就可以通過動畫進行模擬,并能分解發音步驟,如圖2、圖3所示。

3.語音軟件分析法

二語語音習得超音段的音位習得,需要通過語音軟件進行分析,首先進行聲學分析,得出相關參數的語圖或聲譜圖,然后用視頻或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在刺激學習者聽覺的同時,還能刺激觸覺、聽覺,從而實現多模態的體驗。語音軟件提供了多種信息的分析,包括音強、音高、脈沖、共振峰、發音時間等。目前使用較多的語音軟件是SpeechTutor(以下簡稱ST),其超音段音位習得界面如圖4所示。

(三)基于語音軟件的二語語音習得實驗對比

1.實驗目的

對于我國二語語音習得的學習者來說,音段音位習得相對要簡單些,但超音段音位習得則較為困難,特別是單詞音強的把握很難控制,使得朗讀英語時缺少節奏感,無法結合母語的順暢度,聽起來就有一股外國腔。此次實驗目的為:通過語音軟件ST幫助學習者把握音強,并利用組組對比,分析該聲學參數與本族語者是否接近。

2.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根據二語語音習得的“語言遷移”理論,以語音軟件ST的分析數據為標準,在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進行二語語音習得實驗對比,選擇2014年入學的英語專業學生10例和社會工作專業學生10例,并邀請一名在本校任職5年以上的英籍教師,入選標準:(1)英語專業學生和社會工作專業學生有2年二語語音習得學習經驗,有一定的基礎,并熟悉ST的操作流程和功能,包括錄音、調整、視頻播放、朗讀控制、音強準確度計算、音強準確度方差計算等,可以運用ST進行節奏、重音、語調等方面的練習。(2)入選的英語專業學生能夠對照ST例句流暢朗讀英語,有效區分英語的清濁音讀法,并了解ST對清濁音的脈沖測量,有脈沖為濁音,無脈沖為清音。(3)入選的社會工作專業學生滿足實驗對照的全面性需求,既要求漢語語法精準,也要求有較好的英語基礎,可以無障礙進行英語交流。

(2)研究方法

采用語音軟件分析法,首先組織學生進行15天的ST音強、音高等方面的可視化教學,讓學生能夠直觀理解超音段音位,然后將20名學生及1名外籍教師分為三組:第1組是本校的一名有5年教齡的英籍教師,作為本族語者的參照;第2組是本校2014級的10名英語專業學生,作為本次測試的實驗組;第3組是本校2014級的10位社會工作專業學生,作為本次測試的對照組。實驗結合了ST語音軟件,挑選ST自帶的10個英語經典句子,三組對象通過語音軟件進行朗讀對比,并進行錄音,最后作出準確度和方差分析。

(3)實驗指標

核心指標:音強準確度。輔助指標:音高、脈沖、共振峰、發音時間。用ST測試參與實驗者的肺部氣流強弱程度,得出音強曲線,觀察氣流變化過程。用ST測試參與實驗者的音量高低,得出音高曲線,觀察語調走勢。用ST測試脈沖、共振峰、發音時間,區分清濁音,計算語圖頻率,記錄聲帶振動的開始時間。

(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所有進行實驗的人數共計21例,并且在實驗過程中無一人退出,整個實驗過程真實有效。ST上的朗讀實驗及經典例句如圖5所示。實驗者男12例,女9例,年齡21~32歲,平均年齡21.53±1.15歲,三組實驗組在性別與年齡方面的差異性皆>0.05,故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通過ST軟件測試音高、脈沖、共振峰、發音時間,由于此次實驗主要是幫助學習者把握音強,所以這些輔助指標留待后續觀察使用,此處不作分析。通過ST軟件測試音強準確度數值,包括實驗組、對照組、本族語者對10個經典英語例句朗讀時的音強準確度,逐條進行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根據三組實驗組音強準確度測試結果,采用ST軟件中的音強準確度方差計算功能,計算三組顯著性水平和組間對比顯著性水平,以確定此次實驗是否符合二語習得“語言遷移”理論。根據ST語言軟件的方差分析結果,三組音強準確度的F值是8.703,顯著性水平0.001<0.05,說明三組間的差異性顯著。通過組間對比分析,本族語者跟實驗組的顯著性水平0.479>0.05,說明兩組間差異不明顯,另外兩個組間對比則存在顯著性差異。從此次試驗來看,二語學習者利用語音軟件,可以直觀地對比發音及分析相關參數,從而更好地把握音強和音高,朗讀也能向本族語者靠近。這基本符合二語習得“語言遷移”理論。

4.討論

二語習得是社會科學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借助了教育學研究、母語研究及其它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使二語習得的本質與過程更加系統化,主要目的是描述學習者如何獲得第二語言及解釋為什么學習者能夠獲得第二語言。進入新世紀以來,二語習得的研究范圍得到了有效拓展,涉及到語言學、語用學、心理語言學、心理學、社會語言學等眾多學科。劉正光等人(2013)從社會認知理論入手,探討了二語習得的社會實踐意義,認為二語習得要結合社會文化理論優勢,形成具有一致性和邏輯性的二語習得理論模型[12]。王勇等人(2014)探討了二語習得研究與語言類型學的互動交流,提出語言類型學的語言變異形式及共性,為二語習得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且學習者使用的語言可以作為語言類型學的研究樣本,這樣能更深入地了解語言本質[13]。苗麗霞(2014)從多模態、多詞單位、口語語篇三個方面述評了近30年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研究進展,認為多模態是影響二語詞匯附帶習得的重要因素[14]。王敏(2015)基于二語習得理論視角,分析了當前大學生英語口語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好二語習得理論,有助于大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15]。盛云嵐(2015)從二語習得界面假說入手,剖析了界面假說對二語習得的重要性,并介紹了語義、語音、語用、句法等模塊的構成,從五個方面強調了二語界面薄弱的原因,提出二語習得界面假說的理論價值[16]。孫天南(2016)從二語語音習得的學習年齡入手,認為純正的語音訓練要從啟蒙教育階段抓起,該階段自然習得第二語言純正語音較為容易,并能夠為今后的二語語音習得奠定良好的基礎[17]。秦琴等人(2016)研究了二語短語動詞,并以此為結構目標,構建二語習得的隱性教學及評估的實踐框架,并建立多元回歸模型,重在語音加工能力的創新,促進目的語體系的有效發展[18]。從實驗結果看,本族語者跟實驗組的差異不明顯,但實驗組跟對照組、本族語者跟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跟“語言遷移”的理論核心相近,即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特征相似,則習得較為容易,反之則較為困難,鑒于該理論,結合語音軟件,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把握音強和音高。隨著二語習得的研究領域不斷拓展,對于我國的二語習得學習者來說,有了更多的理論借鑒,實踐模式也會變得更加多元化。

三、總結

此次研究對多模態二語語音習得的相關資料進行了梳理,包括語音學、語言學、生理學、聲學等理論,并以言語鏈為基礎,研究了我國二語語音習得的理論框架,并著重分析了實證研究方法在二語語音習得中的運用,提出生理儀器測量法、三維動畫展現法、語音軟件分析法的實證研究思路。生理儀器測量法可以對音段音位的習得參數進行準確的計算,其展現形式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可視化程度較高,可以幫助學習者更為直觀地進行二語習得訓練;三維動畫展現法用立體動畫的形式對發音器官的動作進行展現,幫助學習者在做發音動作時可以對照動畫進行同步模仿,以便修正發音上的錯誤;語音軟件分析法可以通過軟件的準確分析,對音強、音高等聲學參數進行客觀的展現,幫助學習者糾正語音感知方面的偏差,從而改進語音感知能力。最后基于語音軟件,對二語語音超音段音位的習得作出實驗對比。總之,實證研究框架注重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的習得,分析了語言、生理、聲學等層面的二語習得特征,在多模態情況下,使二語語音習得能夠結合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刺激與協同,讓二語語音習得更科學,直觀性也更強。基于多模態視角的二語語音習得實證框架,可以進一步開拓該領域的研究視野,促進二語語音習得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8]劉娟.多模態話語理論在中國的研究綜述[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209-213.

[10]王國民,蔣莉萍,陳陽等.氣壓、氣流技術對不同語系音聲的評價[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0(3):159-161.

[11]包桂蘭,哈斯其木格,呼和.基于EPG的蒙古語輔音發音部位研究[J].民族語文,2010(3):57-66.

[12]劉正光,馮玉娟,曹劍.二語習得的社會認知理論及其理論基礎[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3(6):42-52.

[13]王勇,周迎芳.二語習得研究與語言類型學[J].中國外語,2014(5):49-55.

[14]苗麗霞.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研究30年述評[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4(1):23-29.

[15]王敏.二語習得理論視角下大學生英語口語教學策略[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S1):234-235.

[16]盛云嵐.二語習得界面假說剖析[J].現代外語,2015(5):678-686.

[17]孫天南.二語習得的關鍵期需要很好把握[J].中國教育學刊,2016(1):261-273.

[18]秦琴,劉偉.語音加工能力對二語短語動詞隱性習得的影響[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6(2):102.

作者:唐長江 單位: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五月天综合网 |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 avtt亚洲天堂 |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在线不卡 | 在线观看国产日本 | 波多野结衣视频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影视 | 最近的中文字幕视频大全高清 |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 | 波多影视 | 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色香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成人app | 国产手机免费视频 | 污视频网站在线 | 久久91精品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 亚洲精品麻豆 | 免费看色网站 | 五月天激情综合小说专区 | 亚洲综合免费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 | 国产欧美日韩看片片在线人成 |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 亚洲专区欧美专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婷婷 | 欧美蜜桃臀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综合九九 | 男女污网站 | 啪视频免费 | 丁香婷婷色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 色青五月天 | 五月天丁香在线 | 伊人亚洲影院 | 在线黄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 | 在线播放精品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 亚洲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