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馬鈴薯全粉和小麥粉的特性對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河南工業大學學報》2016年第6期
摘要:
為開發馬鈴薯全粉食品,對比研究了馬鈴薯生全粉、馬鈴薯熟全粉、高筋小麥粉、低筋小麥粉四種樣品的基本組成和加工特性。結果表明:馬鈴薯全粉的灰分、淀粉、粗脂肪含量均比小麥粉高,但粗蛋白質含量低于小麥粉;馬鈴薯全粉除色澤外,持水性、持油性、膠凝性、溶解度和膨脹度均比小麥粉更優,即馬鈴薯全粉營養更豐富,食品加工性更好。
關鍵詞:
馬鈴薯全粉;小麥粉;加工特性
0前言
馬鈴薯全粉是脫水馬鈴薯制品中的一種,它是以新鮮馬鈴薯為原料,經挑選、清洗、去皮、切片、漂洗、預煮、冷卻、蒸煮、搗泥等工藝過程,經脫水干燥而得的細顆粒狀、片屑狀或粉末狀產品的統稱[1-3]。近年來,馬鈴薯主糧化引起一波熱潮,馬鈴薯全粉食品開發也成為當今研究的熱門課題。本文將馬鈴薯生全粉、馬鈴薯熟全粉和高筋小麥粉、低筋小麥粉四種樣品作為研究對象,對比研究其特性的異同,為馬鈴薯全粉食品開發提供基本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原料
馬鈴薯生全粉(下文簡稱生粉)由鄭州精華實業有限公司提供,馬鈴薯熟全粉(下文簡稱熟粉)為市售正陽馬鈴薯雪花全粉,高筋小麥粉(下文簡稱高筋粉)為市售五得利金特精高筋小麥粉,低筋小麥粉(下文簡稱低筋粉)為市售雪健低筋蛋糕粉。
1.1.2儀器
FN-IV型降落數值測定儀:杭州大吉光電儀器有限公司;TU-181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KDN-1000全自動定氮儀:上海新嘉電子有限公司;RVA-4/ZM100型快速黏度分析儀:澳大利亞Newport公司;WSC-S測色色差計:上海儀電物理光學儀器有限公司;SGW-2自動旋光儀: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1.3試劑
金龍魚一級大豆油、食鹽、蔗糖等為市售,檸檬酸、磷酸氫二鈉、碘、淀粉、硫代硫酸鈉、乙醚、硼酸、鹽酸、氫氧化鈉、硫酸鋅、無水乙醇、亞鐵氰化鉀等試劑均為分析純。
1.2方法
1.2.1基本組分的測定水分測定
參照GB/T5009.3—2010;灰分測定參照GB/T5009.4—2010;粗淀粉含量測定采用鹽酸溶液旋光法[4];粗脂肪含量測定采用GB/T5009.6—2003索氏抽提法;粗蛋白含量測定采用GB/T5009.5—2010凱氏定氮法。
1.2.2色澤
采用WSC-S色差計對色澤進行測定。面粉色澤常使用L*a*b*色空間法表示,其中L*、a*和b*分別表示亮度值、紅綠度值和黃藍度值。L*的范圍為0~100,值越大表示樣品亮度越高,0表示純黑色,100表示純白色。a*為正值代表紅色,為負值代表綠色。b*為正值代表黃色,為負值代表藍色。
1.2.3碘藍值[5]
取5個50mL容量瓶,加蒸餾水至近刻度,65.5℃預熱并至刻度定容。準確稱取4種樣品各0.25g于50mL燒杯中,倒入預熱并定容的50mL蒸餾水,保持65.5℃攪拌5min,靜置1min后過濾。濾液保持65.5℃并趁熱吸取1mL于50mL顯色管,加1mL0.02mol/mL碘標準溶液,定容至刻度,同時取1mL0.02mol/mL碘標準溶液定容至50mL,做試劑空白對照,以試劑空白調零點,測定樣品在波長650nm下吸光度A。碘藍值=54.2A+5。測游離淀粉含量,藍值越高,表明大量細胞被破壞,從而釋放出大量游離淀粉。
1.2.4降落數值降落數值的測定
采用GB/T10361—1989中方法。
1.2.5加工特性
1.2.5.1持水性和持油性[6]
準確稱取2.0g樣品加入離心管中,稱質量m1,加入30mL蒸餾水,在沸水下攪拌加熱15min后取出,冷卻至室溫,在3000r/min條件下離心20min,將離心管倒置在試管架上,下面墊吸水紙,靜置至水分瀝干后精確稱質量m2,持水性(WHC)按公式(1)計算:WHC(g/g)=(m2-m1)/m0,(1)式中:m0為樣品質量,g;m1為樣品和離心管總質量,g;m2為瀝干水分后物料和離心管總質量,g。準確稱取5.0g樣品加入離心管中,稱質量m1,用移液管準確加入30mL金龍魚一級壓榨豆油,在沸水中攪拌加熱20min后取出冷卻至室溫,在3000r/min條件下離心15min,小心傾倒出上層游離油,然后將離心管倒置,瀝盡油后稱質量m2,持油性(OHC)用1.0g樣品所吸油的質量來表示。OHC(g/g)=(m2-m1)/m0,(2)式中:m0為樣品質量,g;m1為樣品和離心管總質量,g;m2為瀝干油分后物料和離心管總質量,g。
1.2.5.2凍融特性[7-8]
取離心管稱質量m1,準確稱取2.0g樣品加入離心管中,用移液管準確加入20mL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熱8min后立即取出,待冷卻后放入-18℃冰箱中凍結,24h后取出,室溫下自然解凍完全后在3000r/min下離心15min,取出稱質量m2,小心傾倒出游離水,瀝干水后稱質量m3,凍融穩定性的大小用析水率表示。移取的溶液分別為pH值為3~7的檸檬酸-磷酸氫二納緩沖溶液、質量濃度為10、30、50g/L的食鹽溶液和50、100、150g/L的蔗糖溶液。析水率=(m2-m3)/(m2-m1)。(3)
1.2.5.3膠凝特性[9]
取若干試管,每支試管加入0.1g樣品,分別加入2mLpH3~7的檸檬酸-磷酸氫二納緩沖溶液、質量濃度為10、30、50g/L的食鹽溶液和50、100、150g/L的蔗糖溶液混勻。沸水浴中加熱試管8min后取出,在室溫下冷卻樣品5min,隨后于冰水中冷卻20min,放平試管1h,測其凝膠液流程。
1.2.5.4溶解度和膨脹度[10-11]
準確稱取0.75g樣品,加入50mL離心管中,并分別加入25mL蒸餾水,分別在50、60、70、80和90℃水浴下振搖20min后,取出靜置5min,在5000r/min下離心20min,把上清液倒入干燥且已稱質量的鋁盒中并在沸水浴中蒸干,然后在105℃恒溫干燥箱中干燥至恒質量,稱取質量,測得樣品的溶解度;把去除上清液的離心管倒置在濾紙上瀝干,稱質量,測得樣品的膨脹度,每個處理均重復2次。溶解度=(m3/m0)×100%,(4)膨脹度=(m2-m1)/m0,(5)式中:m0為樣品質量,g;m1為離心管質量,g;m2為去除上清液后離心管質量,g;m3為干燥后上清液質量,g。
2結果與分析
2.1馬鈴薯全粉和小麥粉的基本組分分析
4種樣粉的基本組成見表1。由表1可見,馬鈴薯全粉的灰分、淀粉、粗脂肪含量均比小麥粉高,但粗蛋白質含量低于小麥粉。生粉與熟粉相比,前者水分、淀粉、粗脂肪含量較高,而灰分和粗蛋白含量較低。高筋粉和低筋粉相比,粗蛋白含量明顯較高。
2.2基本理化指標
4種樣粉基本理化指標見表2。面粉色澤對面制品色澤有著重要影響。L*越大、a*和b*越接近0,面粉色澤越好。由表2可看出,低筋粉L*最大、a*和b*最接近0,因此其色澤最好。生粉L*最小,a*為正值,即生粉色澤偏紅,這應該是因為鮮薯切片時發生了褐變。從整體數據比較,馬鈴薯全粉色澤比小麥粉色澤要差。碘藍值與游離淀粉含量呈正相關。由表2可知,熟粉的碘藍值與其他三種粉碘藍值相差很大,表明熟粉中大量馬鈴薯細胞被破壞釋放出大量游離淀粉。降落數值是反映小麥粉α-淀粉酶活性高低的最常用指標,降落數值與α-淀粉酶活性呈負相關[14]。從表2可看出,馬鈴薯全粉降落數值明顯小于小麥粉,說明馬鈴薯全粉所含α-淀粉酶活性較高。
2.3加工特性
2.3.1持水性和持油性
持水性與持油性對食品配方比例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持水性與樣粉中淀粉總含量和游離淀粉含量相關,兩者含量越高,持水性越好;持油性與樣粉中蛋白質含量呈正相關[5]。由圖1可看出,4種樣粉的持水性順序為:熟粉>低筋粉>高筋粉>生粉。已知生粉的淀粉總含量較高,但其持水性較差,這可能是因為其游離淀粉含量較低。持油性持水性順序為:熟粉>高筋粉>低筋粉>生粉。熟粉由于加工工藝導致大量細胞破損,從而增加了結合油脂的表面積,因此其持油性最好。高筋粉蛋白質含量較高,其持油性僅次于熟粉。
2.3.2凍融特性
凍融特性指樣粉在低溫加工或儲存食品中的穩定性,由凍融析水率表示,析水率越低,凍融特性越好,低溫穩定性越好[13]。如圖2、圖3所示,在不同的溶液中,生粉析水率均遠大于熟粉,即熟粉的凍融特性非常穩定。隨著溶液pH值的增大,生粉的析水率呈上升趨勢,其凍融穩定性下降。在添加蔗糖的溶液中,生粉的凍融穩定性隨著蔗糖濃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熟粉的凍融穩定性也受蔗糖的影響,變得更為穩定。然而,高筋粉和低筋粉的凍融特性隨溶液的不同變化不大,基本保持恒定。
2.3.3膠凝特性
在一定條件下,溶膠或溶液可以轉變成凝膠,其膠體質點相互聯結而成網狀結構,可以結合大量的水,防止物質沉淀,形成穩定的半固態物質,這種現象稱為膠凝特性。凝膠流程越短,表明其膠凝特性越好。在食品加工中膠凝作用對增稠、穩定液體和泡沫具有重要意義。如圖4所示,在不同溶液中,熟粉的膠凝流程均大于生粉,即生粉的膠凝作用比熟粉更好。這可能是因為生粉的淀粉含量比熟粉淀粉含量高所導致的。食鹽溶液對生粉的膠凝特性起抑制作用,其中質量濃度為30g/L的鹽溶液抑制作用最為明顯;蔗糖溶液對生粉的膠凝特性起微弱的促進作用。另外,中性溶液或高濃度鹽溶液會抑制熟粉的膠凝特性。高筋粉和低筋粉的膠凝特性明顯優于生粉和熟粉,且不受溶液種類的影響。
2.3.4溶解度和膨脹度(圖5—圖6)
馬鈴薯全粉和小麥粉均含大量淀粉,溶解度和膨脹度反映了淀粉吸水的作用。溶解度指在一定溫度下,已溶解的樣粉的質量分數,淀粉的溶解主要是直鏈淀粉分子從顆粒中逸出;膨脹度指單位質量樣粉在一定溫度下吸水的質量,主要反映淀粉顆粒中直鏈淀粉的特性[12]。由圖5可看出,4種樣粉的溶解度都是隨著水浴溫度的升高而升高,且生粉>熟粉>高筋粉>低筋粉。在80℃之前,四種樣粉的溶解度都是平緩升高,80℃之后,生粉溶解度迅速增加,其他3種樣粉溶解度變化仍較為平緩。由圖6可見,馬鈴薯全粉膨脹度比小麥粉高很多,高筋粉和低筋粉膨脹度極其相近,熟粉比生粉稍高。整體上,4種粉膨脹度均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加。
3結論
通過對4種樣粉(馬鈴薯生全粉、馬鈴薯熟全粉、小麥高筋粉和小麥低筋粉)的基本特性和加工特性的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除了粗蛋白含量,馬鈴薯全粉所含灰分、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均比小麥粉高。
(2)低筋小麥粉色澤最好,生粉色澤偏紅,可能是加工時馬鈴薯褐變所致;熟粉的碘藍值最大,表明其大量細胞被破壞;馬鈴薯全粉的降落數值小于小麥粉,可能是因為小麥粉中的α-淀粉酶活性較低。
(3)對于持水性和持油性,熟粉較高,生粉最低,小麥粉居于前兩者之間。熟粉凍融特性較好,其析水率較低。
(4)生粉的膠凝作用比熟粉更好,這可能是因為生粉的淀粉含量比熟粉淀粉含量高所導致的。食鹽溶液對生粉的膠凝特性起抑制作用,蔗糖溶液對生粉的膠凝特性起微弱的促進作用。高筋粉和低筋粉的膠凝特性明顯優于生粉和熟粉,且不受溶液種類的影響。
(5)溶解度和膨脹度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且生粉>熟粉>高筋粉>低筋粉。馬鈴薯全粉膨脹度比小麥粉高很多,熟粉比生粉稍高。總之,馬鈴薯全粉營養更全面,加工特性更好,隨著馬鈴薯主糧化的不斷推進,未來馬鈴薯全粉食品加工將會被廣泛推廣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俊果,陳學武,暢天獅.馬鈴薯全粉加工技術簡介[J].中國馬鈴薯,1999,13(1):58-60.
[2]宋國安.馬鈴薯全粉(雪花全粉)及其系列產品開發前景廣闊[J].山東食品科技,1999(6):19-20.
[3]吳衛國,譚興和,熊興耀,等.不同工藝和馬鈴薯品種對馬鈴薯顆粒全粉品質的影響[J].中國糧油學報,2006,21(6):98-102.
[4]童丹.馬鈴薯淀粉含量的測定———旋光法[J].衛生職業教育,2014(11):92.
[5]冷明新,鄭淑芳,王濤.馬鈴薯全粉藍值的測定[J].山西食品工業,2001,4(12):39-40.
[6]惠更平.板栗粉制備性質及其應用的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5.
[7]田翠華.蓮藕淀粉特性的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5.
[9]岳靜,朱志成,曹賀.不同品種馬鈴薯全粉基本特性的研究[J].飼料研究,2012(10):81-83.
[10]段欣,薛文通,張惠.不同品種甘薯全粉基本特性研究[J].食品科學,2009(23):119-122.
[11]張美霞.藕淀粉與超微全藕粉的制備技術及性質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12]曾紹校.蓮子淀粉品質特性的研究與應用[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7.
[13]周清貞.馬鈴薯全粉的制備及其應用的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學,2010.
[14]方婳婳,王鳳成,張強濤,等.兩種α-淀粉酶對北方饅頭粉降落數值及糊化特性的影響[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31-33.
作者:馬夢蘋 張來林 王彥波 李建鋒 喬占民 李超彬 單位: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 河南國家糧食儲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