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域經濟的發展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南方論刊雜志》2014年第六期
一、聚焦九江市
九江市是江西省北部的一個既普通又特殊的城市。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大力發展經濟,尤其重點扶持較為落后的地區,貫徹執行“先富帶后富,一個不落”的理念。九江市作為江西北門的一扇大門,在其戰略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江西省政府也絲毫沒有松懈對九江市的關注度,其經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將其與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其差距不僅大,而且與日俱增。這種相對落差,說明如果將所有地區放入同一個比較系統,九江市是在退步的。而九江作為江西省的重要城市,是其實現中部崛起的巨大突破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九江市的優勢和劣勢談到九江的優勢,除了其耳熟能詳的生態優勢,比如充足的資源,特別是水資源,不能不提的是它的地理優勢。長江大橋連接了九江和湖北省的黃梅縣。而在上文,我已經提到,中部地區要想發展,必須重視省與省的合作,所以這個地理優勢應該要被利用。安徽,湖北,江西這三個省的交界處即使九江市,如果我們加強這三省的合作,以九江市作為樞紐,形成一個特殊的“合作特殊”,也許能夠開啟一個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九江市的劣勢也相當明顯:工業化水平較低,資源利用程度低,經濟總量小。這三個劣勢,是經濟發展的重點,勢必阻礙其成為經濟大市。
(二)九江市經濟發展現狀九江市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受過去計劃經濟的影響,屬于粗放型平衡增長模式”。工業、農業并舉,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平衡增長。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另外九江市現有經濟發展模式分析還有水產和生豬飼養。九江市區工業以石油、化工、電力、紡織、食品、機械為主,擁有工業企業1553家,其中輕工業725家,重工業828家,大型企業19家,中型企業46家。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九江市雖然對過去的“平衡增長模式”作出了相應的調整,包括招商引資,發展旅游業,發展第三產業等,但是,受政策、資本、資源、人才的限制,產業結構調整并不理想,具有市場競爭活力的產業和企業并沒有得到很好地培育和發展,而一些大中型國有企業卻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被淘汰。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是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但近幾年工業經濟效益急劇下滑,虧損加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逐年減弱,出現逐年下滑的態勢。而第三產業雖然逐年增長,但由于基數較小,增速不快,發展狀況并不理想。1999年第三產業增速僅為6%,甚至低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2.8個百分點,2000年增速為10.0%,僅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持平,從而導致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偏低,阻滯了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在現有經濟成份中,普遍存在“三低”現象,即: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經濟效益低。
(三)對九江市經濟發展的思考如何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如何有效地帶動經濟發展?我們無法各個擊破,就以縣域經濟作為我們的一個突破口。我們提出一個新的發展模式,即以縣域經濟為基礎的三省合作新模式。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發展離不開合作。國家的發展離不開與國家的合作,而地方的發展離不開與地方的合作。國家一直在倡導海西經濟發展,不就是要促進海峽兩岸的經濟發展嗎?江西省何不效仿之?以九江市為基點,加強與湖北省,安徽省的合作呢?
二、發展縣域經濟
(一)聯合安徽省,湖北省發展九江的縣域經濟通過實地調查九江市的江西星火有機硅廠,發現實際中的廠子規模不是很大,前幾年的發展較好,利潤增長,這兩年沒什么很大的增長幅度,員工的薪資水平還停留在前兩年的情況。并且,該廠并沒有與外省進行合作,生產范圍還是僅限于當地,發展有限。豐富的天然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顯然這種閉關的發展方式并不能帶來突破的經濟效益??h域經濟應該要走出去了。與九江臨近的湖北省的黃梅縣,當地的一大優勢就是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磷礦1300萬噸;鐵礦5800萬噸;重晶石50萬噸;硅石1000萬噸等,天然資源極其豐富,是礦石的聚集地。黃梅縣近幾年也在不斷地號召縣域經濟發展,在農業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并沒有很好的利用礦產資源這一先天優勢。如果我們能把黃梅縣的硅和永修的硅聯合起來,黃梅縣的礦和德安縣的礦廠資源聯合起來,一起合作,充分利用優秀的資源,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進行省際合作,必將有良好收益。除此之外,江西達晟紡織有限公司,其主要生產棉紗,公司的規模不是很大,與外省合作較少,原材料的進貨渠道也比較狹隘,成本卻不少。對于該公司的發展,如果能夠與一個盛產棉花的地方達成長期合作的協議,降低材料的成本,并且能有優質的原料做保證,收益必將提升。就在安徽省的西南部,有一個盛產棉花的宿松縣與九江市可謂隔海相望。其棉花不僅種植面積較大,年產量約為2.5萬噸,而且品質優良,是國家優質棉的重要基地。特別是沿江地區的,穩產高產,連續多年成為全國棉花生產百強之一。假設能夠與宿松達成長期合作的協議,必將能給九江市帶來一片新的天空。可見,無論是九江市的縣域經濟,還是安徽省,湖北省的縣域經濟,他們的發展都太傳統了,缺乏合作,缺乏創新。
(二)“九江跨省小三角”口號的提出大膽暢想,給九江,乃至江西省的經濟發展提出一個新的模式,即以九江市為樞紐,與湖北,安徽兩省合作,開創一個新的三省合作,提出一個“九江跨省小三角”的新口號,分別發揮各省的縣域經濟的特色,共同合作,帶動發展。當然,這提出的僅僅是一種構想,如何真正實現三省的有效合作,如何立足于縣域經濟發展的新模式,還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政策幫助。我在參照了閩臺合作,東北三省經濟合作,環渤海經濟圈,長三角等省際合作的實施狀況以后,意識到政府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立法上面的政策。假設政府能在政策上,以強有力的法案出臺來肯定這一經濟模式,制定與省際合作相關的稅收優惠,規范地方交易制度,并賦予地方更大的權利來扶持中部地區發展。我堅信,這一嶄新的經濟模式必將激活縣域經濟,為以江西省為中心的中部經濟帶來意想不到的發展。
作者:余夢佳單位:江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