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情態動詞詞義與漢英翻譯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上海翻譯雜志》2015年第四期
1引言
自從現代語言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情態一直都是眾多學者關注的焦點。西方對情態的研究歷史悠久,從亞里士多德時期古希臘學者對模態邏輯的研究,到Lyons、Palmer、Perkins、Coates奠定英語情態學研究的基礎,再到Talmy、Sweetser和Papafragou,從各個不同角度深化豐富,成果豐碩。漢語有關情態動詞的研究也有較長的歷史,近代可以追溯到《馬氏文通》。此后情態也引起了中國學者們的關注,借鑒西方的研究成果,對漢語情態進行了全面的研究。但是關于英漢情態動詞的對比研究相對較少。本文力圖從英漢情態動詞研究中找出聯系,再從詞義關系、文本語境選擇情態動詞的具體意義,從而確定翻譯策略,具有一定的理性研究質感和實踐意義價值。對于國人來說,在各個看似相近的情態意義中,往往很難選出一個準確合適的詞。然而,借鑒語用學義理將其意義進行范疇化并進行系統化分析則有助于厘定選詞過程中的相關因子和注意點。這在跨語際的翻譯實踐中,可以把我們原來憑感性和經驗的行為方式上升到理性認識,為準確選詞提供參考。
2理論背景和研究方法、研究范疇
情態動詞存在多義的情況,而語言又是一個“系統”。某個情態動詞表達某個特定的意義與所處的句子環境、語篇環境有關。情態動詞在句意理解中也可作為句子的焦點,用以表達不同的意義焦點。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語用學義理將其理性化、范疇化,基于上下文語法和語境關系的分析,來確定情態動詞的具體意義,從而使厘定詞義的行為具有理性的識度與效度。這對跨語際翻譯行為的意義在于,可以實現擺脫憑感性經驗尋找對應意義的翻譯行為,使情態動詞意義厘定理性化。本文研究的范圍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對比分析中英情態意義范疇與分類,在綜合分析前人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將英漢情態動詞用同一標準對應歸類,為此后翻譯擇義打好基礎。(二)根據語境、情態動詞前后語法范疇與關系確定多義情態動詞的意義焦點,并參照找出相關對應范疇與關系進行翻譯。對于情態動詞的語義分析,Palmer(1990:14-17)認為通常有三種觀點:歧義說、多義說、和單義說。歧義說支持者認為情態動詞的意義是各個互無關系的意義。與歧義說相近,Sweetser(1990:15)的多義說也認為情態動詞存在不同意義,但是認為情態動詞兩大類意義并不是毫無關聯的。支持單義論的Perkins(1983:269)認為情態動詞只有一個基本意義,其他解釋可以在此基礎上通過語用推理得出。這些觀點各有道理卻也都存在不足。對于情態動詞的分類,語言學界一直沒有統一的標準,也無統一的術語。大多數學者贊同把情態分為三類:認識情態、道義情態、動力情態。國內,朱冠明(2003:17-21)也對漢語情態動詞進行了分類,劃分了層級。彭利貞(2007:77-84)教授所著《現代漢語情態研究》運用語義學和認知功能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探討了現代漢語情態動詞的語義系統,解讀了情態動詞的語境信息,認為語境對情態類型存在選擇限制。如果是多義情態動詞,它的情態表達也受前后連用的詞的影響。
對于情態動詞的語用分析,最早從這個角度研究情態動詞的是Papafragou。Papafragou(1998:54)認為英語情態動詞的語義表達依賴于詞匯表達意義的語境,英語的情態動詞具有單一的語義內容,它與不同的語用內容結合,產生一系列不同的語境解讀。她從詞匯表達意義的語境依賴角度來觀察英語情態動詞的語義表達問題,以此來說明詞匯語義信息與語用含義之間相互作用的本質。國內有不少學者采用語用學的理論對情態動詞進行分析。施兵(2006:36)參照言語行為理論,依據不同的語力將情態動詞話語分為指令式、承諾式和斷言式言語行為,并指出前兩者屬于觸發類言語行為,后者屬于評估類言語行為,分別對應道義意義和認知意義,驗證了傳統情態兩分法的正確性。湯敬安(2008:20)分析了情態動詞語義的語用蘊涵,語境順應性和情態動詞的間接言語行為性。對于情態動詞的翻譯問題,也引起了各學者的關注。李小川(2005:117)從分析情態動詞的語義入手,認為對英語情態動詞的忠實翻譯既要考慮說話者的態度、主語所起的作用、會話語境和說話雙方的社會地位以正確理解原語語義,又要選擇漢語的對應表達形式以準確再現其意義和風貌。薛慕煊(1999:5)認為英語中的情態動詞是個封閉系統,數量雖然有限,但其意義和用法有時卻相當復雜,假如理解稍有偏差,翻譯就很容易出錯。他探討了詞語的搭配對情態動詞的語義起的制約作用。而王雯秋、王明樹(2013:38-42)以認知語言學有關情態的研究為理論框架,探討了情態對唐詩理解和翻譯的制約。綜上所述,國內外各自對英漢情態動詞均有深入研究,但是對情態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情態助動詞,而且多以英語為主要研究對象,相較而言,對漢語情態研究的關注仍然不夠,關于漢英情態動詞對應關系及其翻譯策略的研究為數不多。本文將綜合國內外對情態動詞的認識與研究,嘗試構建了一套便于參考的理性構式,以便快捷準確地厘定一般情態動詞語義識度與范疇及其漢英翻譯策略。
3焦點情態動詞語義分析
3.1情態動詞的語義分類大多數學者贊同把情態分為三類:認識情態、道義情態、動力情態,本文亦認同這一分類。認識情態是說話人對命題為真的可能性與必然性的看法或態度,或者說,它表達說話人對一個情境出現的可能性的判斷。道義情態是指說話人對命題成真的可能性與必然性的觀點或態度,涉及應可與必要等概念。Palmer(1990:6)也認為認識情態“本質上是對命題的真實性作出判斷”,道義情態則“涉及對動作、狀態或事件的影響表達一種指令”。英語中還有一類表示能力或意愿的情態動詞,這類情態動詞不僅與前兩類情態動詞有共同的形式特征,而且在意義上也有不可分割的聯系,這就是第三類情態:動力情態。Palmer(1990:8-9)認為情態動詞在語義上有很多相同之處,其核心意義是屬于可能性和必定性的理論。根據判斷的程度,情態動詞的程度分為可能性、蓋然性和必然性。漢語情態動詞根據此理論也可歸納出相似的分類。根據此種分類,英漢情態動詞就可以相應地對號入座。此表格中,位于同一位置的英漢情態動詞意義相同,相互對應。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可以參照此表的分類,準確選擇出對應的、表達相同意義的情態動詞。在語義上作這樣的分類,有助于我們對英語情態動詞的正確理解和翻譯,使翻譯行為具有理性科學范式,從而擺脫情態動詞語義厘定的隨意性。同時,我們可從上表發現,同樣一個情態動詞可以表達多種情態意義。如:“能”、“會”可以表示三種情態意義,“應該”可表示認知情態和道義情態。而這些多義情態動詞,不同的語境對他們意義的選擇存在一定的限制。彭利貞教授(2013:3)提出情態動詞(modals)是一種焦點敏感算子(focussensi-tiveoperat)這一命題,認為情態動詞可以引發一個句意的三分結構,焦點的不同會影響情態動詞所在句子的釋義。而情態動詞有機會處于三分結構的核心部分而成為句意焦點。情態動詞雖然本身是情態敏感算子,但在特定的語境下,可以得到句義的焦點位置,這可以通過重音、提問、回答、對比等測試來證明。焦點位置對情態動詞及其情態表達有句義選擇傾向,當焦點位置上的情態動詞是多義情態動詞時,該情態動詞的表意會表現出情態類型上的傾向性。本文將在下文利用這個理論所提出的概念與義理,對三種情態意義的選擇進行討論,利用焦點位置對情態意義的限制,來確定情態動詞的具體意義及其翻譯策略。
3.2焦點位置的情態解析現代漢語中,情態動詞涵蓋面廣、用法復雜,限于篇幅,本文主要研究典型情態動詞中的多義情態動詞“能、會、應該”的不同語用特征、語義焦點及翻譯行為中語意厘定構式。當情態動詞得到焦點位置時,焦點位置情態動詞的表義就會有限制。而情態動詞本身是焦點敏感算子,它們何時能成為焦點,成為句子中說話人最想突出的信息,我們可以通過語法測試和語境測試來檢驗。語法測試包括改變重音、句子結構,添加焦點敏感算子。其中,改變句子結構又包括改陳述句為問句和對比。語境測試包括兩方面,一為時間地點、主題,一為說話人地位和關系。
3.2.1認識情態認識情態是說話人對命題為真的可能性與必然性的看法或態度,或者說,它表達說話人對一個情境出現的可能性的判斷。更專業地來說,認識情態的定義如下:“…(thelinguisticexpressionof)ane-valuationofthechancesthatacertainhypotheticalstateofaffairsunderconsideration(somepectofit)willoccur,isoccurring,hoccurredinapossi-blewldwhichservestheuniverseofinterpretationftheevaluationprocess.”(Nuyts21-22)下列句中的情態動詞都屬于認識情態類型:(1)她應該病了。(Shemightbeill.)(彭利貞16)(2)她肯定在后院,還能在哪兒呢?(Whereelsecanshebe?)(彭利貞31)(3)明天會下雨。(Itwillraintomrow.)(彭利貞98)(蓋然性probability)看這些情態動詞是否得到焦點位置,可以做以下語法和語境測試:對句(1)進行問答測試,改為(1-1)她應該病了嗎?回答一般為“嗯,應該病了?!被颉班牛遣×??!憋@然此句的焦點在“病了”,而不在于“應該”。句(2)本身為疑問句,就可用回答來測試,這句話就變為“沒在另外地方,就在后院?!币虼?,句(2)的焦點也在“哪兒”,而不是情態動詞“能”。句(3)也可用問答測試,(3-1)明天會下雨嗎?—嗯,會下雨。/不,不下雨。可見句(3)的焦點也不在情態動詞“會”上。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表達認識情態的情態動詞難于得到句義的焦點位置。
3.2.2道義情態道義情態是指根據特定自然或社會規范,個人期望或是說話人所愿,或這個時間應該呈現的狀態。(Loosetal.75)換句話說,道義情態暗示周圍環境狀態沒有達到理想要求,無論這些要求是社會還是個人提出的。表示道義情態意義的情態動詞說明了欲改變世界的行動,以此來更加接近理想標準。以下句子中的情態動詞都屬于道義情態類型:(4)男子欲成事業,應該不要結婚。(Now,aneminentFrenchwriterdeclaredatapressinterviewaf-terarrivinginShanghaithatmenshouldstaybachelsiftheywanttoachievesuccessinlife.)———郁達夫《談結婚》(張培基79)(5)人家可以坐,我就不能坐嗎?(Whyshouldn’tIdothesame?)———葉圣陶《我坐了木船》(張培基20)(6)我會成為世界船王。(Iwillbethekingofshipbuilding.)(7)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了。(Thenyoumeanoneshouldbeusefulratherthangreatnice-looking.)———許地山《落花生》(張培基8)(8)所以你們要像花生。(Soyoumusttakeaf-terpeanuts.)———許地山《落花生》(張培基8)看這些情態動詞是否得到焦點位置,可以做以下語法和語境測試:對句(4)進行問答測試,改為(4-1)男子欲成事業,應不應該不要結婚?回答一般為“應該/不應該”。顯然“應該”成了此句的焦點。句(4)也可通過添加焦點敏感算子來測試,則句(4)變為“男子欲成事業,就/是應該不要結婚”?!熬?是”加深了說話人認為男士成功前不應結婚的程度,從而更加突出了“應該”的焦點位置。句(5)本身為疑問句,就可用回答來測試,這句話就變為“人家可以坐,我也能”。而且,詞句分為兩部分,前后形成對比,強調我不能。因此,句(5)的焦點也在情態動詞“能”。句(6)可用重音測試,(6-1)我會獉成為世界之王。此句說話人最想突出的信息是對將來的一種承諾??梢娋?6)的焦點在情態動詞“會”上。句(7)和句(8)是在特定的語境里產生的。說話人是受話人的父親,也就是說,說話人的地位高于受話人。這兩句話是父親對孩子的囑托,表達了根據父親的期望,孩子應該變成的樣子。因此,這兩句的句義焦點都在道義情態上。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表達道義情態的情態動詞容易得到句義的焦點位置。
3.2.3動力情態動詞動力情態表示外在因素:在允許或是命令的影響下,主語內在的能力或意愿(Palmer,“Mood”70)。以下兩句中的情態動詞都屬于動力情態類型:(9)你們偶然看見一棵花生瑟縮地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沒有果實,非得等到你接觸它才能知道。———許地山《落花生》(張培基8)(10)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胡適《差不多先生》(張培基10)看這些情態動詞是否得到焦點位置,可以做以下測試:對句(9)進行問答測試,改為(9-1)你們偶然看見一棵花生瑟縮地長在地上,能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沒有果實?回答一般為“能/不能”。此句說話人強調沒有能力,因此“能”成了此句的焦點。句(10)本身為并列句,前后“會……會……不會……”形成對比,說話人強調“他”能力的缺乏。因此,句(10)的焦點也在情態動詞“會”。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表達動力情態的情態動詞亦容易得到句義的焦點位置。以上分析表明,雖然情態動詞可以占據句義焦點位置,但是,并不是所有情態動詞都可以占據句義焦點,從對“能、會、應該”的分析可以看出,表道義情態和動力情態時,容易得到句義焦點位置,但表示認識情態時,較難得到句義焦點位置。這說明焦點位置對情態的類型有選擇限制,即表達認識情態的情態動詞難于得到句義焦點位置,而表達動力情態和道義情態的情態動詞可以占據句義焦點位置。同時也說明當情態動詞得到句義焦點位置時,焦點位置情態動詞的表義就有限制或指向。當然情態動詞是多義情態動詞時,焦點位置會要求該情態動詞表達某類情態,一般是非認識情態,即道義情態和動力情態。這時,焦點位置在意義選擇中就會對多義情態動詞產生某種限制或給出某種指向了。
4情態動詞句意關系與翻譯策略
通過重音、提問、回答、對比、甚至添加焦點敏感算子等測試方法我們可以確定情態動詞是否處于句義焦點位置。而再通過焦點位置對多義情態動詞意義的限制,我們就可以確定多義情態動詞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由此,翻譯中關于情態動詞意義的甄別與選定就有了一定意義的理性構式和依據,基于此,情態動詞意義厘定的翻譯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就可以擺脫感性、隨機和偶然性個人識度,使其具有一般、理性的認識和實踐范式。下面將結合前章所提及的例句,探討情態動詞翻譯策略:
4.1認識情態動詞的翻譯認識情態動詞只是表達言者對命題為真的可能性與必然性的看法或態度,或者說,它表達言者對一個情境出現的可能性的判斷,不是句義的焦點。所以,在翻譯這類情態動詞時,可以直接按其本義翻譯之。(1)天氣或許會變冷的。Itmightbegettingcold.(2)她肯定在后院,還能在哪兒呢?Shemustbeinthebackcourt.Whereelsecanshebe?(彭利貞31)(3)明年房價會/將上漲。(蓋然性probability)Thehousepricewillbeupnextyear.句(1)至(3)中的情態動詞都屬于認識情態類型,“應該”表示說話人主觀推斷可能性較大,“能、會”皆表示主語對事態發展可能性(蓋然性probabil-ity)的主觀判斷,雖然“會”的程度比“可能”深,有“必然,一定”之意,但仍然表示對事態發展的推斷,因此可以對應“will”。句(1)至(3)的翻譯分別按其情態動詞本義選用了“might、can、will”這三個傳統英語情態動詞,與上表對應相符合。
4.2道義情態動詞的翻譯根據上文分析,道義情態動詞表達的命題意義是指根據特定自然或社會規范,個人期望或所愿,或這個時間應該呈現的狀態等等句義。因此,表達道義情態的情態動詞容易得到句義的焦點位置,而英文中可以表示道義情態的有“may、can、shall、must”等,翻譯時就可以根據本文所列表格,選擇符合句意的情態動詞。(4)男子欲成事業,應該不要結婚。(Now,aneminentFrenchwriterdeclaredatapressinterviewafterarrivinginShanghaithat)menshouldstaybachelsiftheywanttoachievesuccessinlife.———郁達夫《談結婚》(張培基79)(5)人家可以坐,我就不能坐嗎?Whyshouldn’tIdothesame?———葉圣陶《我坐了木船》(張培基20)(6)我會成為世界網壇之王后。Iwillbethequeenofthewldtennis.句(4)至(6)中的情態動詞都屬于道義情態類型,“應該”、“能”皆表示情理上必然或必須如此,而“會”表示個人道義,表承諾或個人意愿。這樣自然就成了句意的焦點,翻譯時情態動詞自然成了關注的中心。張培基將第(4)句譯為“Menshouldstaybachelsiftheywanttoachievesuccessinlife.”是用should表達了情理上必然如此的道義情態意義,句(5)句(6)情態動詞的翻譯亦符合我們之前列表所示和分析。
4.3動力情態動詞的翻譯動力情態動詞表示外在因素:允許或是命令的影響下,主語內在的能力或意愿(Palmer,“Mood”70),亦易得到句意焦點。翻譯時可按上表所列,選擇符合句意的情態動詞。如:(7)你們偶然看見一棵花生瑟縮地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沒有果實,非得等到你接觸它才能知道。Whenyoucomeuponapeanutplantlyingcurledupontheground,youcanneverimmediatelytellwhethernotitbearanynutsuntilyoutouchthem.———許地山《落花生》(張培基8)(8)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Hecouldwritecalculateallright,buthismathematicswoftenfaulty.———胡適《差不多先生》(張培基10)(9)即為吃飯計,學問決不會辜負人的。Knowledgewilldoyouagoodturnevenameansofsubsistence.———胡適《不要拋棄學問》(張培基13)句(7)、(8)中的情態動詞都屬于動力情態類型,“能”表示一種能力,意為“勝任,善于”;“會”表示一種能力,善于。動力情態一般在“can”一詞中可以找到對應。張培基在這兩句翻譯中也是如此理解,直接用英語中對應的“can、could”來翻譯,而“不會”由于與“總”連用,同樣亦得到了句義焦點,故譯為“woftenfaulty”某種原意義的延伸而不是原句的本意。而句(9)表示的是命題的內在功能,張先生用“will”翻譯“決不會”,亦符合本文列表所示義理。句(9)原本是一個否定句,以否定的形式表達了知識不會讓人失望。而在此,張培基將其譯為一個肯定句,表達了擁有知識會有良好回報的積極意義??偟膩碚f,在確定了情態動詞是表達哪一種情態意義之后,我們就可以參照之前中英對應的表格,從中選擇出直接對應的英文情態動詞來翻譯。這樣,在英漢語際間翻譯時,情態動詞翻譯原本大抵皆以譯者的主觀判斷或隨機行為,便可在一定意義上納入理性思辨的范疇和行為,使情態動詞翻譯行為有所準繩。
4.4情態動詞句意焦點算子的演繹與翻譯當然,應當承認,任何規律皆屬于科學認識的范疇。情態動詞的雙語轉換雖有理性層面的認識構式與操作模式,但是,在句意焦點厘定方面仍具有屬于人文認識屬性的構式,句意焦點和意義的厘定仍存在某種詩意演繹的現象。但是,這種演繹是以情態動詞的基本義素為基點的,因而是經驗世界意義為本,詩意關聯和外延為用。如:當情態動詞作為句義焦點時,在翻譯情態動詞時,并不一定都按照簡單的漢英情態動詞對應來翻譯,而是人文詩性式認識和選擇,意在將其真正情態語用、語境意義翻譯出來。從表面上看,這種翻譯選擇看似隨意的,但是,它的認識本質和構式上是理性,皆是依據句義焦點算子而選擇意義和句式。如:(10)我們應該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著進行的曲調,在這悲壯歌聲中,走過這崎嶇險阻的道路。Letusbraceupourspiritsmarchthroughthisrugged,dangerousroadtothetuneofoursolemn,stir-ringsongs.———《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張培基4)(11)北京的名勝古跡,北京的妙處,我應該說是了解的;其他老北京當然也了解。Likeallotherlong-timersofthecity,I’msup-posedtobeveryfamiliarwithitsscenicspotshis-ticalsites.)———季羨林《黎明前的北京》(張培基110)這兩句中“應該”表示根據社會規范,我們或者我情理上必然或必須如此,都為道義情態意義。句(10)中,命令的含義在翻譯中以祈使句的形式展現;而句(11)中情態動詞“should”的位置由表達同樣意義的詞組“besupposedtobe”所取代。(12)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嗎?Itwcertainlynoproblemfapersonofmyagetolookafterhimself.———朱自清《背影》(張培基24)這兩句中“能”表示說話人的能力,都為動力情態意義。句(12)原本是一個反問句,強調了說話人有能力照顧自己的積極意義,因此,張培基在此直接將其譯為一個肯定句。(13)生活的經驗固然會叫人忘記許多事情。Lotsofthingsareapttofadefrommemyone’slifeexperiencesaccumulate.———巴金《木匠老陳》(張培基30)這兩句中“會”表示命題為真的可能性。句(13)中情態動詞“will”表蓋然性的意義為詞組“beaptto”所取代。這些英文譯句中均未出現傳統的典型情態動詞,而是在充分理解原語句的基礎上,把漢語中的情態意義融入了整個句子之中。
5結論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作如下結論:一,多義情態動詞———“能,會”可以表達三種不同的情態意義,而“應該”也可以表達兩種情態意義?!澳堋钡娜N情態意義基本可以在“can”中得到對應,在表示許可時,也可以對應為“should”?!皶钡膭恿η閼B意義可對應譯為“can”,道義情態、認識情態可對應為“will”,而當表示可能性較大時,也可譯為“must”?!皯摗钡牡懒x情態意義可對應為“shall/should”,認識情態意義根據主觀上認為可能性的大小,可分別對應“may”和“must”。了解了這樣的分類與漢英情態動詞的對應,可為類似的翻譯確立了便利的理性認識和實踐基礎。二,翻譯之前,在什么情況下選擇哪一種情態意義,要充分考慮句義焦點位置在其中起到的制約作用。我們可以對原句進行重音、問答、對比、及添加敏感算子的測試,確定情態動詞是否獲得了焦點位置。之后再利用句義焦點位置對情態動詞意義選擇的限制:若難于獲得焦點位置,則是認識情態意義,反之為非認識情態意義———即道義情態或動力情態。這樣在充分準確理解原句的基礎上,再參考漢英情態動詞詞義分類對應的表格,就能較容易地找出對應的翻譯。最后,應當承認,本文所討論的范疇和識度雖具有一定的理性適度,但仍存在許多不足。如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漢語中的某些具有情態意味的表述,在英文中沒有完全對應的情態動詞,需要我們進行某種詩意理性化演繹,推導出英文中其他詞或詞組可以表達原語中情態動詞所表達的意義,以便供不同語境的翻譯需求進行選擇。
作者:邢嘉鋒 王曉靜 單位: 江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