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科視域下心理學的推廣的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我國心理學推廣普及現狀分析
加之國內的心理咨詢起步比歐美晚很多,咨詢的體系和相關的制度建設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和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相當稚嫩。拋開心理咨詢師職業需求的巨大缺口不說,咨詢師職業資格認證不甚嚴格,正式從業前實際操作經驗和接收高級咨詢專家的督導極為欠缺,這直接導致已取得心理咨詢師證的咨詢師(不乏一些沒有多少心理學基礎的江湖術士和江湖騙子)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達不到咨詢要求。他們所實施的咨詢可能非但不能起到幫助來訪者的效果,其錯誤的引導和解釋反而會對來訪者造成不利影響。其二是心理測驗的不當使用。在瀏覽網頁的時我們經常會發現網頁的一角出現“測測你的桃花運”、“測測你多少誰能夠結婚”、“測測你的前途”、“星座測試”、“姓名測試”等各種趣味心理測試。
誠然它們十分有趣,但是試題的編制帶有很大的隨意性,信效度也完全的不到保證。一旦被試把不太好的測試結果與自己能力、性格、等心理因素掛上鉤并深信不疑,勢必會對自身產生相當不利的后果。科學編制的心理量表也在施測和解釋同樣存在著問題。非專業人士不遵守施測程序往往會影響結果的科學性,結果的解釋不合理也將產生消極的影響。
二、心理學學科介紹角度的建議
1、媒體“去神秘化”的努力
現代社會報紙、電視、網絡等各種媒介空前強大,全商業化運營的模式下,廣大媒體普遍為追求收視率、點擊率進行過分“藝術化”(或說過分夸大地加工)。然而“三人成虎”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當輿論引導極易導致人們對學科的錯誤認識。記得一次心理課上,老師讓我們觀看中央電視臺《百科探秘》一個關于恐怖癥的案例。為了抓住廣大電視觀眾眼球,節目通過令人毛骨悚然的配音和畫外音極力渲染夜晚老鼠活動時恐怖氣氛,極力表現心理現象的神秘莫測。(當然不排除節目的定決定了這樣的節目編排)濃重的修飾給真實的現象戴上了一個個厚重的面具,反而不能使人認清其本質。
對特定事物如某種動物、聲響、情景的恐怖心理其實并非多么光怪陸離的現象,在生活中并不是多么罕見,能夠用已有的知識進行科學地解釋。神秘話、夸大式的引導會在人們心里造成心理學遙不可及、玄之又玄的錯誤印象,無形之中產生一種隔閡感,對人們認識心理現象、進一步了解心理學是很不利的。當然,電視節目中并非沒有去神秘化、生活化的典范。CCTV12的特色欄目——《心理訪談》在這方面就進行了大量的探索。
《心理訪談》致力于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的知識;案例的真實的呈現將有助于人們在遇到心理困擾時進行對比分析,進而去主動尋求心理干預。節目里,咨客所遇到的問題的呈現詳細而準確;咨詢專家通過一系列咨詢技巧的使用,對案例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最終找到其心理問題的根結所在,并據此制定相應的咨詢方案。節目的科學性和生態性(或普適性)大大提高,顯然這樣的節目才是心理學學者們喜聞樂見的。
2、學科“毛遂自薦”的思考
每當別人問到心理學是什么學什么的時候,我都會有些手足無措,常常不能全面且準確的將自己所學介紹給他們,往往假借生硬的專業術語忽悠過關。之后自己就開始對學科介紹進行反思。其實就像一個人要想他人認識自己,深入全面地了解自己,必須懂得如何呈現自己;學科的介紹也是同樣的道理。
首先,介紹心理學需盡量避免生硬的專業術語;其次,作為一門有關心靈的學科,必須要有貼近生活,靠近心靈的舉例說明,舉例時可以適當聯系電視上的心理健康節目或生活中常被提及的有趣的心理學效應;再次,要針對生活中經常被用到的理論和用學科的交叉,著重介紹,突出學科特色,如: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不僅在心理學而且在管理學上有大量運用,弗洛伊德性心理學理論為人熟知;然后,學科介紹要抓住重點,針對非專業受眾的理解誤區進行介紹,改正諸如:學心理學的都能一眼看出別人的心中所想、搞心理方面的工作的人最終自己都會心理變態、心理學的將來就業方向只有心理咨詢……最后,考慮到學科普及的需要,適當介紹當前我國心理學發展現狀和前景也是相當必要的。
三、展望
分析和反思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改進。心理學作為一門關心哲學,良好推廣普及將對我們個人的身心健康乃至整個社會的和諧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第一,正確的推廣普及利于糾正大眾對心理學和心理工作者的認識,避免公眾對心理學者敬而遠之;第二,它將推動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動我國心理學學科的發展;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它將促進人們對其自身和自己心理健康狀況的認識,增強人們的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全社會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有助于心理學更好地發揮其學科優勢為推動社我國文化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