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媒體發展帶給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的機遇,也向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還增加了教育難度。本研究認為,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堅持學生為本、多元化與統一化相結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等原則,通過創新工作理念實現環境再造,形成國家、社會、家庭以及學校教育的合力,基于新媒體平臺健全教育內容,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旨在全方位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從傳統媒體時代步入新媒體時代[1],新媒體時代具有平等性、互動交流、即時性以及廣泛性等特點,既深刻改變著文科研究生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以及行為方式,又為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新途徑、帶來了新挑戰。因此,“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怎樣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沖擊和挑戰”成為教育者亟待解決的課題。
一、新媒體時代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機遇
首先,新媒體提高了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性和便捷性。一方面,文科研究生已具備較為成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個體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以及差異性也較為明顯;另一方面,新媒體時代實現了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為人際交流和互動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空間和領域,因此,新媒體支持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增強文科研究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及效能感,又實現了教育全過程、全員以及全領域覆蓋。其次,新媒體提升了文科研究生群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受到專業、學習經歷、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文科研究生群體的人員結構復雜且凝聚力不高,班級內部容易出現分專業的“小團體”,向心力也較差。新媒體支持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教育者加強文科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先適當改變傳統的教育管理方式滿足他們的關注焦點與多元需求,再結合專業分類交叉培養,增強群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戰
1.新媒體帶給思政教育的新挑戰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思政教育是“一個具有整體性、動態性以及開放性的比較特殊的生態系統”[2],因此,受到新媒體的影響,一方面,文科研究生出現了價值觀念世俗化、功利化以及實用主義等傾向,馬克思主義信仰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另一方面,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威、信息可靠性以及傳播優勢受到挑戰,實效性受到質疑,吸引力和感染力下降。究其原因,新媒體的“去中心化”特點削弱了教育主體的權威性,“碎片化”特點降低了教育信息的準確性,“非組織化”傳播方式則破壞了教育組織的權威性。2.新媒體帶給思政教育的新考驗新媒體環境下,教育主體和客體的地位趨于平等,帶給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新的考驗。但是,思政教育的現行方式較為傳統,一方面,教育主體較少重視價值觀引導、學習者關注度和重視度等內容,更多是學生的自我教育,傳統的說教方式占主導地位;另一方面,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價值觀成熟的文科研究生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隱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渠道相對較少,教育效果不明顯。
二、新媒體時代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在一定目標和原則的指導下進行,文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樣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結合新媒體時代和文科研究生的特點,筆者總結出兩條基本原則。
(一)學生為本,多元化與統一化相結合
以學生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又是教育者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努力方向。首先,教師應當堅持在互動中適時引導和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成為學生的網絡導航員。其次,教師應當尊重文科研究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學習、心理、科研以及就業需求,培養全面發展的文科研究生。再次,教師應該堅持多元化與統一化相結合的原則。具體而言,除了涉及原則方向、國家和學校發展大局、整體利益等問題,教師可以運用新媒體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國家大局和學校發展等原則問題可以實施統一教育,以輔導員、班主任或專業導師為教育主體,先找準突破口,再基于大數據分析總結支撐和發展策略。(二)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兩種基本模式,新媒體時代的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新媒體時代要求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變顯性教育方式,教師應采取文科研究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加大主流思想的宣傳力度,傳播正能量,明確網絡世界的價值規范、行為準則以及道德和法律底線,及時解決學生面臨的各種難題和壓力。思想政治隱性教育側重于潛移默化和滲透影響,學生能夠以虛擬且平等的身份參與網絡交流互動;教師則努力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打造適合文科研究生交流和學習的網絡空間,通過增強真實體驗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三、新媒體時代增強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路徑
強調,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創新工作理念,充分運用新媒體提高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宏觀層面:理念創新、環境再造與教育合力為了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社會、學校、家庭等教育力量應當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高校主要通過環境再造形成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即“方向上統一要求、空間上密切銜接、作用上互相協調、發揮整體教育效應”[3],方能改善文科研究生的學習和發展環境。具體而言,高校需要轉變觀念,有意識扶持研究生文科專業,積極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和科研競爭獎勵氛圍,發揮制度、文化以及校園文化的引領運用,運用項目合作、實踐活動、主題教育等多種形式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教育主體需要積極更新工作理念,全面了解新媒體時代文科研究生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通過加強師生平等交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由靜止化和主導性向動態化與引導性的轉變。
(二)中觀層面:平臺搭建、內容完善與模式重構新媒體時代帶給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諸多新的挑戰,為了提高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努力。第一,搭建新媒體平臺。首先,搭建新媒體信息平臺。高校需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可供文科研究生信息、溝通交流以及學習服務的平臺或大數據信息庫,如QQ工作群、微信群、微博等。其次,搭建實踐平臺。各學院可以組織導師團隊建設科研實踐平臺,借助微信、微博等方式加強師生的交流互動,基于課題研究與調研提高文科研究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歸屬感以及集體意識。再次,搭建新媒體服務平臺。高校應堅持以學生為本,搭建新媒體服務平臺及時推送符合文科研究生需求的各類信息,如召開網絡班會、組織心理素質拓展活動等。第二,建立“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即高校、學院以及班級共同參與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體來說,高校負責新媒體平臺的建設與監管、方向指引、職責分配、評價激勵機制等任務,還需要統籌安排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并督促評價;學院負責明確文科研究生培養目標、開展網絡上下的教育引導、建設新媒體文化與制度以及教師隊伍等任務;班級負責協助教師組織教學、反饋新媒體動態等具體的工作和任務。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三)微觀層面:方式改進與重點突破在具體操作層面,教師要提高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需要抓住幾個著力點:第一,運用新媒體創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增加新渠道。文科研究生具有發散思維強、思想靈活多變等特點,因此,教育主體需要改進教育方式和拓展教育渠道,借助軟件整合和充分利用傳統教育資源和網絡教育資源,參考大數據分析和建立雙向聯動的教育機制,精準把握文科研究生的學習動態,并及時采取有針對的教育引導。第二,抓住重點,把握教育方向。教育主體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具體來說,教師要重點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創新開展理想信念主題網絡教育活動,以大量的歷史事實、精彩的鮮活實例、精確的大數據筑牢文科研究生的思想防線;教師還要重點維護文科研究生的意識形態安全,提高他們鑒別信息、政治敏感、話語權以及新媒體應用等能力。
[參考文獻]
[1]易連云,蘭英.新媒體時代學校德育面臨的危機及應對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0,(5).
[2]金紅蘭.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政教育載體合力的形成[J].山東社會科學,2015,(S2).
[3]向前.論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滲透[J].教學與管理,2011,(30).
作者:郭慧超1,劉克2 單位:1.同濟大學,2.上海電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