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域性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武漢市的自然資源特點和地域性文化特點為依據,結合武漢市現有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武漢市園林景觀設計中應該構建具有荊楚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園林綠化景觀,這種城市地域性文化景觀的設計研究對城市獨特景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武漢市;園林景觀;地域性文化
1本課題研究意義
武漢市園林部門緊緊圍繞建設“生態宜居武漢”的總要求,以武漢的地域特征和城市布局為依據,全面啟動“綠滿濱江、顯山透綠、景觀道路、親民綠化”四大工程,并最終形成了“山成林、湖成環、灘成帶、路成景”的“大綠化”特色。武漢地區一直處于楚國的核心地帶,雖然武漢在名稱上與楚文化并無直接必然聯系,但是武漢在其發展的萌芽期間一直受到楚文化的浸潤,遠非其他城市所能比擬的。一位世界著名園林景觀大師曾經說過:只有詩意的園藝風景,沒有文化理念的支撐,那只有半個腦袋在享受。城市園林景觀的地域性文化特征,是以園林景觀為載體,以時間為線索,以設計者、建設者、城市居民為參與主體,以精神文化為核心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相統一的具有時代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以風景形式的再現。一個好的地域性文化園林景觀往往承載了傳統、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蘊含有巨大的潛在教育意義。城市居民不僅從景觀中領會特定文化空間設計,而且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其品格、情感和價值觀。
2武漢市地域性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問題
武漢市的荊楚文化品牌是其鮮明特色,必須是塑造的重點,因此在現有多種文化聚集的基礎上,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蘊,彰顯區域文化品質,將楚文化元素體現在細節設計上,才能更好地體現文化特色。武漢作為荊楚之地,在園林景觀的設計建設中出現了一些與地域性文化息息相關的作品。譬如漢口江灘的楚文化鋪裝、楚文化舞臺等,磨山景區里還有很多取材于楚文化藝術的景觀小品,如楚城門、楚市、楚天臺、《離騷》碑刻等。但這些發揚了荊楚文化精髓的園林景觀作品相對還是較少,而且沒有在整個武漢市形成一個系統。武漢市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并沒有充分強調文化意識。沒將楚文化底蘊運用到城市規劃與建設中,忽視了武漢城品牌形象的重要代表———楚文化。雖然武漢的城市品牌形象是多元的、發展的,但是有意識地強調“楚文化”的品牌意識,才能將城市園林景觀的發展與當地文化結合并發揚。武漢作為荊楚之地,應該將楚文化作為城市的名片,而不是只為表面的設計而設計,還要體現設計的文化內涵。武漢市整體的園林景觀設計大都以綠色為主調,比較融入環境,同時以長江為載體提取水元素,建設時并沒有改變破壞原有的山體以及水體景觀。但是在對于文化內涵方面的詮釋略顯薄弱,并未能將武漢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很好地表現出來,楚文化元素并未很好地融合到武漢市園林景觀的設計中去。
3加強地域性文化在武漢市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3.1武漢市地域文化———楚文化的歷史底蘊
從春秋中期至戰國中期,武漢地區一直處于楚國的核心地帶,雖然武漢在名稱上與楚文化無直接必然聯系,但是它在萌芽期間一直受到楚文化的浸潤,遠非其他城市所能比擬。因而武漢市對于楚文化元素的運用直接影響到城市的辨識度和特色,地域文化的模式語言里包含環境心理學和類型學方法的揉合,以其特有環境因素為契機,呼吁場所精神的重塑,引入現代主義依照環境氣候、當地材料、原生態技術來演繹地域性的造型手段,取得形式上的地域性文化特質。
3.2楚建筑的環境空間意識
在武漢市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運用武漢市園林景觀的設計可以融入古代楚人的思想,不再是單一死板的景觀設計,而是要融合多種元素與美學特征,以自然為舞臺,盡量體現自然而創造一種將物質剔除的空間想象,將空間隨意性和與自然的融入帶給體驗者充裕的精神滿足。
3.3楚文化圖案在武漢市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楚圖案造型在形式上是自由抽象不受具象造型限制,生動流暢,自由奔放,正因為如此其圖案的藝術美感才能突破單調平凡的桎梏,將美學的流暢發揮到極致。如鳳鳥、編鐘、祝融、屈原、虎座立鳳等形象楚文化的精髓,武漢城市園林景觀的設計更應該繼承文化精髓,把最能代表楚文化精神和神韻的符號運用到設計中,才能在這些造型中將武漢市的水城市魅力與個性彰顯出來,突出武漢地域特色,從而形成武漢城市園林景觀形象象征和重要標記。
3.4對稱與均衡是構圖的慣用手法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不是對傳統元素的照搬與抄襲,而是將設計理念與文化交互滲透,深刻理解文化背后的含義是為了彰顯時代的精髓,針對每一個細節設計時滲入楚文化楚藝術的精髓,才能在借鑒傳統的同時也具有時代性,立足現代,再有選擇的運用傳統,才能有所超越。楚圖案通過對稱與均衡的構圖手法,將平衡美感帶入楚圖案設計。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對于綠化帶造型的設計可以將抽象圖案與對稱秩序感完美和諧的統一起來,定會成為武漢市楚文化的重要表現方式。
作者:宋啟星 單位:武漢市園林綠化建設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