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科教學融合信息技術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師的教學方式相融合,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效能
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徹底改變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權威地位,建立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師生關系,將教與學融為一體,營造和諧、高效的教學環境,實現教與學過程的可視化、互動化、智能化和個性化。教師從傳統的研究教學內容轉移到研究學生及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上來,著重課前問題的創設和課中靈活的操控,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積極開發課程資源,讓學生在協作、探究的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陪伴者”、個別學生的“輔導者”、課堂交流和實驗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和協作探究的機會,使學生通過相互協作、探究來獲取知識,培養自我學習及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教師要注重創設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愉悅的學習環境,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交流、展示的機會,組織好學習過程,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提高學習的效果;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相融合,創設學習情境,發展信息素養
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強調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學生以往的經驗和知識為支撐,幫助學生“內化”,促進舊知識遷移,新知識形成。信息技術是作為學生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情感激勵工具,而不僅僅是教師的演示工具。科學的運用信息技術,教師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出發,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給定目標之間設置障礙,創設各種有效的情景化學習環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知識能力,自由選擇適合自己認知風格的學習資源,通過“身臨其境”來獲取真實體驗,誘發內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意愿,激發創造性思維意識,積極主動探究解決問題。這樣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符合現代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學生可以在一種積極有效、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像扮演游戲角色一樣置身其中,學生不僅學會、會學,而且學生好學、樂學,從而達到一種輕松愉快高質高效的學習效果。學生還可以在網上與老師、同學和朋友直接對話和交流,在論壇中發表存在的問題、追尋解決方案、答疑解惑,通過微信、微博、QQ、電子郵件等通訊工具向一些專家學者請教,交流面變大,知識面變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學會發現、構想和綜合應用,同時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創造能力。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評價方式的融合,拓寬評價渠道,達成學習目標
評價和反饋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中不可或缺少的環節。在傳統教學中,評價方式往往是由教師組織的對學生的評價即師評,比如批改作業、階段性測試等,學生自評和互評很少。而自評、互評這兩種評價對學生體驗學習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非常有效的。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運用專用評測軟件、評測管理系統平臺等工具,可以及時準確地對學生階段性的學習結果進行判斷,重要的是可以如實地記錄下教與學的軌跡。教師可以全面跟蹤、掌握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過程和學習特點等信息,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出現的一些偏離學習目標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學習方案等,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個性化學習體驗。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所記錄的個人學習成長過程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根據評價及時調整學習方向和學習重點,以便更好地達到預期學習目標。
總之,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把以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為主要特征的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高效、深度融合,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情感激勵工具、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才能更好地使優質教學資源、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經過組合、重構,相互融合,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作者:王瑞民單位:河北省寬城縣機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