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告知藝術的運用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經常性告知
制定出各項護理操作的告知程序,讓護士熟練掌握。在進行基礎護理工作之前,將護理告知融入其中,要求護士必須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操作目的和意義,以取得患者的同意與合作[1]。
2科學性告知
護理告知是站在科學的角度上,向患者告知醫學常識及疾病知識,其中健康教育是履行告知義務的一個主要內容[2]。護士有義務告知患者健康保健、用藥指導、專科護理等知識,要保證告知質量[3],護士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護理經驗。因此,我們采取業務專題講座,護理查房,學術交流,護理疑難病例會診等多種形式的培訓,提高護士的業務能力,使患者獲得有效地告知。
3把握語言環境,掌握告知技巧
在告知過程中,護士的語言表達很關鍵,俗語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護士應把握好交流的時機、環境、技巧使患者能正確理解和接受告知。①運用得體的稱呼語[4]:要根據患者的身份、職業、年齡等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力求恰當;避免直呼其名,不可用床號取代稱謂;與患者談及配偶或家屬時,適當用敬稱,如“您夫人”、“您母親”,以示尊重;②巧避諱語:對不便直說的話題或內容用委婉方式表達,如耳聾或腿跛代之以“重聽”,“腿腳不方便”;患者死亡,用病故、去世,以示對患者的尊重;③善用職業性語言:在護患交往中注意處處用禮貌性語言回答患者的詢問,體現出同情、關切、真誠、有禮;善于用保護性語言對患者的隱私保密,對某些診斷、檢查的異常結果,以及對不治之癥者的治療,注意語言的保密性。
4了解告知對象
護理告知是讓患者了解醫療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后作出理性選擇。所以護士要針對不同服務對象來告知。如大學生和農民、干部和工人、文盲和知識分子,文化層次、社會地位不同,接受告知的效果也不同。護士必須了解告知對象的情況,有針對性的給予告知,使患者明白告知內容。如對一位農村來的高血壓患者,告知飲食方法時,只講低鹽、低脂就過于簡單,應該更通俗、詳細。
5掌握告知時機
輕癥、平診患者新入院時即可以介紹醫院的環境、設施、工作人員及規章制度,重癥患者則要以搶救生命為主。立即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搶救,并做好護理記錄,須暫留陪送人員,以便詢問、了解病史。對家屬及其護送人員口頭告知病情變化及用藥治療、護理等方面的情況,重癥患者如果實行特別護理,要告知患者及家屬特別護理的原因及目的,以取得家屬的認可。待病情穩定后,護士再詳細告知其他相關內容。
6及時告知[5]
患者住院期間,疾病的進程、治療方法及醫療費用都隨時處于動態變化之中,護士應根據此種特點,在變化中及時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并給予心理疏導。
7合理運用口頭告知
護士的工作比較復雜,護理告知更多地強調“做”,如一般操作的注意事項、解答患者的疑問、保健宣教、各種檢查、化驗等都需要護士及時、準確的告知。在日常工作中護理告知很少形成書面文件,因此做好口頭告知更是護士職業道德、素質修養的綜合體現。
8做好護理記錄
加強護理文件的書寫和保管,要求及時準確、詳細、無涂改[6],是護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在一些特殊的操作和搶救護理過程中,如果遇到患者拒絕,護士給予告知解釋無效時,應及時書面記錄,必要時讓患者或家屬簽字。如腦出血患者拒絕吸氧,而病情不允許停吸,護士在匯報醫生的同時,要把患者的原話如實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上。提高護理工作的安全性是衡量醫院護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7],護理安全質量也是患者選擇就醫的標準之一。因此在護理管理中,加強法規教育使護理人員能自覺學法、知法、守法,自覺規范護理行為,強化依法行醫觀念[8],掌握告知藝術,履行告知義務是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更是消除護患糾紛,保證護理質量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