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寫作是一種表達,也是一種探索。我們為你提供了8篇不同風格的呼吸道論文參考范文,希望這些范文能給你帶來寶貴的參考價值,敬請閱讀。
[論文關鍵詞]上呼吸道感染;兒童;健兒清解液
[論文摘要]目的:觀察健兒清解液治療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隨機分兩組。治療組142例,口服健兒清解液治療;對照組138例,口服小兒感冒顆粒治療。其他基礎治療兩組相同。結果:治療組顯效率81.7%,對照組顯效率55.1%,兩組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治療組總有效率88.0%,對照組總有效率75.4%,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健兒清解液治療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療效顯著,無明顯副作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臨床常見病,大部分患兒使用口服藥在門診治愈,但有部分病例療效不佳。我院兒科2005年6月~2006年5月應用健兒清解液治療兒童上呼吸道感染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選擇
選自兒科門診2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作為觀察對象,年齡6個月~11歲,急性起病,病程在3d以內。治療前未用其他藥物(包括抗生素、退熱劑)。并隨機分為治療組142例,對照組138例,兩組病例中擬診咽炎132例,鼻炎14例,喉炎29例,扁桃體炎66例,皰疹性咽峽炎31例,咽結膜熱8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分配情況相似,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內容包括:①發熱、流涕、鼻塞、咳嗽、咽部疼痛、頭痛、腹瀉、嘔吐等典型癥狀。②咽腔彌漫性充血或伴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咽后壁皰疹等體征。③病變局限于上呼吸道,排除以上呼吸道感染起病的某些急性傳染病。
護理學術論文是科技議論文。它是以文字形式反映護理科學技術實踐和成果的一種信息貯存和傳播活動。論文的價值,集中體現于作者在論文中報告的學術觀點、看法、主張和經驗,亦即“意”的價值。學術論文的“意”,不是在寫作時才萌生的。就特定的論點而言,它不是可以用文字任意延伸的“彈性物”。“意”是作者在思考、實驗驗證并獲得結果的基礎上的理性判斷。也就是說,在寫作前,意就是清晰的、充實的、有條理的和成形的。那種臨時抱佛腳,指望筆下生花的寫作方法,是導致所撰論文或無綱目層次,或無因果邏輯,或無中心思想的根本原因。為此,特強調護理論文寫作要先立意、煉意、理意后再動筆成文。
1立意
研究寫作的學者常將意喻作軍中統帥,人之靈魂。若軍無統帥,戰則必潰不成軍;若人無靈魂,行則必無精神。可見意的重要性。學術論文較其它文體更重于先立意。一篇論文,如沒有反映作者的觀點、主張、看法和經驗,即使層次段落再清楚,字句再俊秀,也不能稱其為論文。古人說,“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已”(杜牧《樊川文集.答莊充書》)。把意比作主將,文氣比作副將,詞句比為可以調遣的兵卒,正是強調了意在一篇文章中的不可缺少性。
意如此重要,立意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1意不等于材料材料,泛指文中敘述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論文的意既不能游離于材料之外,也不等于材料。它是作者思想和實踐化合出的新的“物質”。例如,在護理1例或一組病人后獲得了護理經驗,這個經驗既不是作者的原始想法,也不是一般的護理過程,而是經過本例(組)護理實踐檢驗的可行經驗。在論文中,病人的一般情況、護理措施,都只是“材料”,是為意服務的。意體現在護理效果中。“1例創傷后應激障礙患者的心理支持”的作者[1],在文中簡述傷者夜間睡眠時,遭意外槍擊致多發性火器傷的病因,詳述傷者應激障礙的表現,重點圍繞傷者的心理狀態,報告護理措施及效果。提出:①綜合評定傷者的心理狀態,明確導致傷者應激障礙的因素;②認同傷者有益的、適度的防衛機制;③鼓勵傷者訴說內心感受;④以提高生存質量為激勵目標;⑤掌握時機,及時調整護理策略;⑥減少負性刺激,尋求社會支持。最后作出理性的討論分析。全文始終在病人和護理的結合面上展開,始終以護理效果來論證作者的觀點,意也就立起來了。
1.2意不等于問題通常認為,論文寫作的邏輯順序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問題是論文立意的起點,但僅此還不能寫論文。重要的是,論文中要反映作者對提出問題的回答和評價。提出的問題有了明確的“答案,即作者在實踐驗證、深思熟慮并有了明確的傾向性觀點時,才有了寫論文的前提。猶如旅行者在出發前,不僅要設定旅行路線,更要確立目的地。只有前者而無后者,則難免勞而無功,甚至會南轅北轍。
一篇科學研究論文的意,是被實驗證實的客觀結果及由此引發的討論,而不是實驗程序;一篇臨床護理論文的意,是能夠被讀者評價的經驗,而不是病人的一般資料;一篇調查研究論文的意,是調查結果的現實性,而不是調查內容和經過。總之,當確定的答案替代了模糊的提問,當作者在事件經過中確立了自己的觀點,論文的意才真正顯示出來。
2煉意
【論文關鍵詞】顱腦損傷;多發傷;護理
【論文摘要】目的總結顱腦損傷合并胸腹嚴重多發傷的急救護理經驗。方法對62例顱腦損傷合并胸腹嚴重多發傷的患者資料進行分析。結果隨訪6~12個月,恢復良好25例(40.32%),中殘10例(16.13%),重殘5例(8.06%),植物生存2例(3.23%),死亡20例(32.26%)。結論對嚴重多發傷應快速及時搶救,密切觀察病情,重點注意解決威脅生命的征象,是成功搶救的關鍵。
顱腦損傷合并胸腹嚴重多發傷,傷情進展兇險,死亡率高達77%[1]。自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共收治這類嚴重多發傷患者62例,取得滿意的療效。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62例,男50例,女12例。年齡10~68歲,平均28.3歲,其中20~45歲48例。損傷原因:交通事故傷32例(51.6%),墜落傷15例(24.2%),打擊傷10例(16.1%),其他傷5例(8.1%)。合并頭胸兩部位傷24例,頭腹兩部位傷20例,頭胸腹三部位傷18例。傷情嚴重程度:采用創傷嚴重度評分法(AIS-ISS)[2,3],本組患者ISS值≥20分,符合重傷標準。
1.2傷情本組患者入院均呈昏迷狀,GCS評分均為3~8分,均屬重型顱腦損傷,其中腦挫裂傷28例,腦內血腫15例,硬膜外血腫18例,硬膜下血腫10例,硬膜下積液6例,原發性腦干損傷9例,顱底骨折16例,顱蓋骨折16例,小腦幕切跡疝17例。合并胸腹傷,肺挫裂傷25例,血氣胸22例,多發肋骨骨折20例,肝破裂6例,脾破裂8例,腸破裂3例,腸系膜損傷出血1例,后腹膜血腫5例,腎挫傷4例,膀胱破裂1例,休克20例。
1.3急救措施遵循一給氧、二通道、三配血、四置管、五皮試的急救護理程序[4]。首先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建立有效靜脈通道,同時抽血配血,留置尿管,然后剃頭積極作好術前準備,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休克患者采用16~18號靜脈套管留置針建立2~3條深靜脈通道,快速輸液、輸血,積極抗休克治療。急診施行開顱血腫清除手術36例,去骨瓣減壓術17例,胸腔閉式引流16例,開胸探查止血4例,腹部手術22例。同時行開顱及開腹探查止血手術3例。氣管切開25例。
2結果
論文關鍵詞:腹部實質性臟器創傷;急救;護理
論文摘要:本文重點敘述腹部實質性臟器創傷的急救與護理。本組護理患者入院后即置搶救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置監護室,設專人護理,進行心電監護,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詳細記錄液體出入量(特別記錄尿量),注意各臟器創傷的鑒別,保持呼吸道暢通,備好搶救器械。施行心理護理,解除病人思想顧慮和恐懼心理,樹立病人治療信心,做好術后搶救的準備工作,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確實做好各項基礎護理。本組病例中78例,77例痊愈出院,1例因入院較晚,失血過多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術后第2天死亡。
一、資料與方法
我院從2005年1月~2007年7月共收治78例腹部實質性臟器創傷病人,其中男67例,女11例,年齡6~73歲。合并失血性休克40例,脾破裂48例,肝破裂20例,腎創傷8例,胰腺損傷2例。除1例因失血過多,入院較晚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
二、急救與護理
(1)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爭取搶救時間。
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的變化:病情輕微的病人每0.5~1小時測脈搏、呼吸及血壓;休克病人每5~15分鐘記錄脈搏、呼吸及血壓1次;并著重觀察病人的意識與表情,皮膚色澤與肢體溫度,瞳孔、呼吸次數與節律等方面變化,注意有無心、腦、肺及腎部的并發癥。本組病例中39例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均進監護室,設專人護理,進行心電監護、嚴密觀測生命體征的變化而及時糾正休克,防止了并發癥的發生。
各臟器創傷的鑒別觀察:根據創傷部位及腹腔腫塊的部位、大小、疼痛發展情況鑒別。傷于左季肋部,左腰部,并出現癥狀先兆應考慮脾破裂的可能;肝創傷部位偏于右上腹部及右側腹部,可出現嘔血、便血;胰腺損傷見于上腹部創傷;腎創傷或腎破裂見于腰三角部,側腹部明顯疼痛腫脹,壓痛及血尿,有時形成腹膜后大血腫,表現明顯腰背痛、腹脹和腸麻痹等。
【論文關鍵詞】有機磷農藥;中毒;中間綜合征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致中間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方法回顧性分析60例IMS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結果有機磷農藥中毒并發中間綜合征的60例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肌麻痹癥,及時建立人工氣道及機械通氣和對膽堿酯酶復能劑的應用,治愈50例,死亡10例。結論中間綜合征應早期識別、早期建立人工氣道與機械通氣是搶救的重要方法。
急診科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acute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spoisoning,AOPP)并發中間綜合征(intermediatesyndrome,IMS)是AOPP經積極救治,急性膽堿能危象消失后,遲發性周圍神經病出現之前出現的一組以肌無力為突出表現的臨床綜合征[1]。多數患者表現為晚發性呼吸肌麻痹,由于常用的解毒藥物療效不佳,再對其認識不足,救治不及時,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我院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AOPP患者1212例,其中并發IMS共60例。現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及加強對IMS的認識,從而提高AOPP的搶救成功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IMS患者中男26例,女34例;年齡7~78歲,平均44.8歲。58例為口服中毒,服毒劑量50~400ml,2例為皮膚吸收中毒。毒物種類:甲拌磷(3911)22例,對硫磷(1605)13例,內吸磷(1059)2例,甲胺磷5例,氧化樂果13例,敵敵畏5例。中毒就診時間:服毒至入院時間0.5~2h內來診41例,2h以上19例(其中14例由鄉鎮醫院轉來)。按1987年《職業性有機磷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屬重度中毒49例,中度中毒11例。
1.2臨床表現60例患者來院時均有膽堿能危象,經徹底洗胃、導瀉、應用阿托品和氯磷定治療后,意識轉清,膽堿能危象消失,達到阿托品化,在阿托品減量維持的過程中,分別于中毒后24~92h,平均36h,出現抬頭轉頸無力、聲音嘶啞低沉、呼吸淺快,逐漸呼吸減慢、呼吸停止、紫紺明顯、血氧飽和度迅速下降到70%以下。其中49例患者出現四肢無力、腱反射減弱。所有患者在呼吸停止前均沒有意識障礙和瞳孔縮小,肺內沒有啰音。
1.3治療與轉歸所有患者繼續維持阿托品化和應用氯磷定,加大氧流量,補充足夠的熱量和電解質,當呼吸困難明顯且伴有紫紺出現,動脈血氧分壓<60mmHg時,立即氣管插管進行機械通氣,60例全部氣管插管,繼之有26例患者氣管插管3~5d后經皮氣管切開。死亡10例(其中3例放棄治療后死亡)。
1.4IMS持續時間以呼吸功能恢復為準(即撤離呼吸機時間),療程3~24d,以顱神經支配肌肉恢復最快,繼而頸屈肌及肢體肌肉恢復,最后呼吸肌恢復。
1肺炎的流行病學
在導致死亡的感染性疾病中肺炎居首位,全球每年約有1000萬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肺炎大約有400萬。在美國每年有300萬例次的CAP,其中90多萬人住院,6萬多人死亡。20%~30%的肺炎發生于身體健康的青年人,沒有并發癥的CAP患者死亡率較低,約1%~3%,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CAP患者死亡率增加,雖然HAP的發生率為0.5%~2%,但死亡率卻高達30%~60%。據美國2004年統計,每年在CAP的治療上就要花費12.2億美元,HAP的治療費也以每年30億美元的速度遞增。
2胸部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Physiotherapy,PT)是應用軀體運動、按摩、牽引、訓練、機械設備等力學因素和電、光、聲、磁、冷熱等其它物理因素預防和治療傷病的一種方法。該治療日益受到重視,已成為臨床綜合治療及康復醫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治療的作用廣,不僅可用于對癥治療,而且可作為某些疾病的病因治療。其治療作用包括消炎、鎮痛、鎮靜、改善血液循環、調節植物神經及內臟功能、松解粘連及軟化癱痕和殺菌等等。胸部物理治療(CPT)是一類非藥物、以簡單的手法或以改變病人的體位、訓練病人調整呼吸的動作或咳嗽的技巧,或者借助器械,目的在于減輕氣道阻塞、幫助廓清氣道分泌物,改善通氣和氣體交換,增加呼吸肌功效和協調性的治療技術。CPT在不同文獻中有多種提法,如氣道清除技術(AcTs)、支氣管引流、體位引流治療、支氣管清潔療法等。CPT技術的具體方法較多,包括有縮唇呼吸、控制性呼吸、主動呼吸周期、支氣管/體位引流法、用力呼氣技術、自發引流、呼氣正壓、高頻胸壁壓迫、高頻氣道開放、Flutter活瓣療法、指導性咳嗽等。現對胸部物理治療的常見方法予以介紹。
2.1傳統胸部物理治療傳統胸部物理治療(CCPT)包括對胸部的叩拍、震動、搖動及體位引流技術。是通過胸部叩拍和震動,對胸壁施加機械能量,促進氣道分泌物的清除的方法。主要運用手法治療,近年來應用的電子機械裝置也可以達到類似效果。理論來說,叩拍有助于固定在氣管,支氣管樹的分泌物松動,進而可以通過咳嗽或吸引清除。叩拍是通過受過訓練的人或患者家屬將手掌微屈凹陷,以腕部運動來拍打患者胸部,或者應用機械叩拍器在呼吸時叩拍胸部,特別是作用于需要引流的部位。震動是當患者呼氣時,雙手掌交叉重疊在需要引流區域間歇施加壓力,或者用震動器在呼吸時作用于引流區域。搖動是指晃動患者身體來松散分泌物,促進其排除的方法,此法應用相對較少。
2.2體位引流體位引流(PD)是據患者肺部病變區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體位,靠重力作用使肺葉或肺段氣道分泌物引流排出,特別適用于有大量痰液者。此法常常與其它胸部物理治療聯合應用,特別是胸部叩拍和震動。所以將其亦歸入傳統胸部物理治療。
2.3指導性咳嗽沒有控制的咳嗽常導致患者疲倦、胸疼、呼吸困難和支氣管痙攣。因此要對無效的咳嗽進行控制,學會更有效的咳嗽以促進氣道分泌物的排出,這就需要指導性咳嗽(DC)。具體來說,是在醫護人員的指導和訓練下,讓患者有意識地做一系列的動作,主要是為自主咳嗽功能受損者清除大氣道分泌物。該方法適用于自發性咳嗽不能有效廓清氣道分泌物的,或者其療效不佳;上腹部或胸外科手術后患者;氣道分泌物漪留,需要長期護理患者;已建立人工氣道患者。指導性咳嗽包括采取適當體位(盡量坐位,或近似坐位);呼吸控制和強有力的呼氣三個方面。
2.4呼氣正壓呼氣正壓(PEP)產生于丹麥,是輔助氣道清潔治療的氣道正壓技術。治療時,患者對著阻力器呼氣,產生呼氣時的正壓,正壓水平常可據測壓計調節,較低壓力一般在15~30cm水柱,高壓可達60~80cm水柱,但通常采用的是10~20cm水柱。推薦吸氣:呼氣時間為1:3或1:4。一般在持續不到20分鐘后,患者即可將分泌物排除。通常可以通過市場上供應的吹氣瓶子或通過直徑6mm左右的麥稈向盛水的小杯內連續吹氣泡達到PEP治療效果。
論文關鍵詞豬病;春季;防治措施
論文摘要介紹了春季常見豬病,包括豬瘟、豬流感、豬肺疫、仔豬副傷寒、大腸桿菌病等,總結了其綜合防治措施,以供養豬戶參考。
春季是豬病多發季節,且多為混合感染,發病后不易治愈。最常見的有豬瘟、豬流感、豬肺疫、仔豬副傷寒、大腸桿菌病等。豬瘟死亡率最高,豬流感死亡率較低,但可導致豬生長遲緩,使養殖效益下降。為此,養豬戶要貫徹以防為主的方針,采用多種預防性措施,控制疾病的發生,切實做好疾病防疫工作,確保養豬業健康發展。筆者結合生產實踐,現將春季常見流行豬病的防治措施介紹如下,以供養豬戶參考。
1豬瘟
豬瘟又叫爛腸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不同品種、年齡、性別的豬均易感。1月齡以內的仔豬很少感染發病,1月齡以后易感性逐漸增加。本病有高度的傳染性,當易感豬群受到傳染時,即引起急性暴發,最先發病的豬呈最急性經過而死亡,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主要表現突然發病,高熱稽留,全身痙攣,四肢抽搐,皮膚和黏膜發紺。春季前后進入豬瘟發病高峰期,在該病的常發地區或受威脅地區,要對種母豬于配種前或配種后各免疫l次;仔豬于20~25日齡進行首免,50~60日齡二免。在非疫區,應對種母豬于配種前或配種后各免疫1次;種公豬于春秋兩季各免疫l次;仔豬斷奶后免疫1次。另外,可以對仔豬進行超前免疫(出生后肌肉注射1頭份,2h后再喂初乳),能有效預防本病的發生。由于春季溫差較大,應做好豬舍保暖、防潮工作,定期消毒,搞好環境衛生,加強飼養管理,提高豬的抗病能力。豬圈內勤換勤墊,圈舍周圍常用草木灰水、石灰水、火堿水等消毒。飼料要多樣化,常喂些胡蘿卜、白蘿卜等青綠多汁飼料。防治上肌肉注射抗毒免疫增強針,用量為0.1mL/kg體重。分點注射冰毒5號(主要成分為羅瓦爾精),用量為0.2mL/kg體重。若出現呼吸道癥狀與細菌性病混合感染可肌肉注射咳喘康(主要成分為膽酸、地龍)效果更佳。同時,用派毒殺(主要成分為聚維銅碘)每3d給豬舍消毒1次。
2豬流感
豬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豬流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的呼吸道疾病。臨床上以發病急促、咳嗽、呼吸困難、發熱、衰竭、迅速康復為特征。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傳播途徑主要為呼吸道。發病豬不分品種、性別和年齡,多發生于冬春兩季,多在早春呈地方性流行。往往突然發病,迅速傳播整個豬群,發病率高達100%,潛伏期2~7d,病程1周左右。如果在發病期管理不當,則易發生支氣管炎、肺炎、胸膜炎等,增加豬的病死率。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用豬流感佐劑滅活苗連續接種2次,免疫期可達8個月。預防還應加強豬舍的消毒工作,保持豬舍清潔干燥。加強飼養管理,定期用5%的火堿對豬舍消毒,在天氣突變或濕冷時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環境穩定。尤其是春季注意豬舍通風,但要防賊風、防潮。此外,在發病季節不可從外地引進新豬,凡引進新豬必須隔離飼養,待1周確認無病后再并入原豬群。定期用阿毒(主要成分為利巴韋林)拌料預防。一旦發生豬流感,首先應供給富含營養的青綠多汁飼料,及時查明病豬與可疑病豬,隔離治療。豬舍用2%燒堿液消毒,糞便堆積發酵。病初給以緩瀉,以后解熱鎮痛,抑菌消炎。可肌注30%安乃近注射液3~5mL/頭,或復方氨基比林、復方奎寧注射液5~10mL/頭,另外添加適量抗菌素或碘胺類藥物,以減輕并發癥。或服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以防細菌感染。對病重豬可用青霉素、鏈霉素、病毒靈同時肌注,每天2次,連用5d。還可用精通一號(主要成分為柴胡)+熱毒5號(主要成分為氨基比林)肌肉注射0.2mL/kg體重,或用病寄靈(主要成分為蒽諾沙星)+病毒5號(主要成分為羅瓦爾精)肌肉注射0.1mL/kg體重,每天1次,連用3d。
3豬肺疫
摘要:目的探討院前急救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氣管插管的時機。方法選取我院2001~2004年間院前急救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436例,按插管距受傷時間(30min,30~60min,60min以上)分為三個觀察組,再根據三個組血氣分析的指標值和預后觀察值進行組間對比研究。結果30min和60min以上組的插管時間對患者的預后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院前急救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應盡可能早的行氣管插管,對于提高預后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院前急救氣管插管血氣分析預后
目前意外傷害已成為人類主要的致死因素之一,在意外傷害中致死率最高的要屬顱腦損傷,我們回顧性分析幾年來在院前急救中436例重型顱腦損傷病例,在院前即進行氣管插管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我院在2001~2004年間急診收治436例按GCS評分3~6分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按插管距受傷時間共分為3組:(1)選取傷后30min內行氣管插管的病例81例;(2)30min~1h內行氣管插管的病例共115例;(3)選取傷后>1h未行氣管插管的病例240例。各組在從不同時間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患者預后兩個方面比較不同時間插管的患者的治療效果。
1.2治療方法近2年來我們對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接診時即行氣管插管,早期改善患者通氣,然后行專科治療,治療效果明顯好轉。
1.3統計學方法所得數據采用SPSS12.0程序處理資料被表達為平均數±標準差,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