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石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三季度石化產業總體情況持續低迷
(一)國際油價下行,影響企業盈利能力下降
2013年三季度石化樣本企業產值、收入和利潤均有所下降,分別較上季下降16%、6%和7%。三季度銷售收入利潤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環比分別下降0.01和0.03個百分點。國際油價下行導致石油開采業盈利能力下降。2013年以來受敘利亞等中東和非洲的地緣政治風險、歐元區各主要國家經濟發展前景、美聯儲縮減刺激政策規模預期變化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呈現出高位上漲、大幅回落、低位徘徊、逐步回升的走勢。根據我國的原油定價機制,跟隨國際市場走勢,并且滯后一個月,因而前三個季度國內原油價格呈現逐步下降的態勢,本季大慶原油平均結算價格5404元/噸,較上季下降64元/噸。
(二)石化裝置停產檢修和洪澇災害影響企業生產
一是企業檢修影響。煉化一體化企業目前都實行長周期運行,三年一次大檢修,2013年大慶煉化公司從8月初開始進入檢修,到10月份正常開工,近2個月的時間沒有正常生產。二是洪澇災害影響。2013年入夏以來,嚴重洪澇災害對大慶油田的原油日常生產和新井產能建設造成一定影響。一些油井因水淹被迫關閉,一部分可以維持生產的油井為避免發生泄漏污染也被關閉。油田因汛期洪澇共關油井約1300口,至9月末恢復了200多口。
二、三季度區域石化產業呈現的積極因素
(一)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效應顯現,煉化一體化企業虧損幅度減小
執行新成品油定價機制以來,調價頻次明顯加快,累積效應顯現。三季度成品油價格經歷兩次下調三次上調,90#汽油價格和0#柴油價格累計分別上漲325元/噸和310元/噸(如圖2)。同時三季度原油價格下行降低了煉化企業的生產成本。在化工產品方面,由于本季市場上設備檢修企業較多,市場供給下降導致價格有所上漲,如高壓聚乙烯、線性聚乙烯三季度平均價格分別為11587元/噸和10435元/噸,分別較上季上升了8%和6%。本季正常生產的煉化一體化企業雖然依舊虧損,但虧損幅度環比下降。
(二)汽油脫硫裝置建成交付生產,企業產品品質升級
從2012年9月開始大慶石化公司開工建設汽油脫硫裝置,投資3億多元,年處理能力130萬噸,今年三季度末裝置全面建成交付生產。通過裝置對國Ⅲ標準汽油進行脫硫,使每千克汽油含硫量控制在國IV標準的50PPM以下。大慶煉化公司年產150萬噸催化汽油加氫項目于2012年12月啟動,2013年已建成交付使用,同年10月份進入投產階段,該裝置將把催化汽油的硫含量降至40PPM。油品質量升級裝置的建成投產,油品的雜質更少,品質更高,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大氣中的PM2.5濃度。
(三)中直石化企業創新能力較強,新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大慶石化公司三季度成功研發并生產出QL-505JP氯化聚乙烯新品,產品各項指標均達到技術要求。作為國內首家在汽相流化床裝置上開發出汽車油箱料的企業,大慶石化公司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扭轉了汽車油箱料長期依靠進口的局面。
三、區域石化產業面臨的挑戰
一是部分煉化企業油品升級設備改進資金壓力大,行業面臨洗牌。按照國家已確定的油品質量升級時間表,第四階段車用汽油標準過渡期至2013年底,第四階段車用柴油標準過渡期至2014年底。在黑龍江省大慶石化公司、大慶煉化公司等中石油下屬公司在油品升級過程中體現出設備、資金、技術的優勢,而其他地煉企業面臨挑戰較大。制約地方煉化企業油品升級的主要因素是資金。油品升級主要是加氫和脫硫裝置改造換代,如果上馬150萬噸/年的脫硫裝置,成本將高達2~3億元。中國達到規模的地方煉廠有100余家,業內人士預測油品升級壓力將導致一半的地煉廠倒閉或面臨兼并。二是受國際油價走勢和市場需求影響,油品升級加價短期難實現。雖然9月23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油品質量升級價格政策有關意見的通知》,決定對油品質量升級實行優質優價政策。其中,車用汽、柴油質量標準升級至第四階段每噸分別加價290元和370元,但是國際原油市場短期內大幅震蕩的走勢,對成品油調價帶來較大影響。同時,受市場需求不足影響石化企業仍在降庫存過程中。截至三季度末,樣本企業庫存商品金額41.9億元,雖較上季下降1.2億元,但仍比平均水平高15.8億元,處于較高區間。成品油升級成本難以在短期內體現在銷售價格中,因升級引起的投資回收期將延長,影響企業經營效益。三是成品油排放標準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繼續升級壓力較大。目前美國、歐洲實施的成品油排放標準硫含量分別是低于30PPM、10PPM,按照中國的成品油排放標準,國四標準要求不超過50PPM,京五標準硫含量要低于10PPM。目前,只有北京使用了京五標準汽柴油,上海正處在向滬五油品更換的階段,珠三角、江蘇等地實施國四標準油品,黑龍江省石化油品實施的仍是國三標準,即使升級到國四,也是40~50PPM,油品標準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今后繼續升級的壓力較大。
四、幾點建議
一是倒逼機制和扶持機制并用,選擇性幫助部分石化企業順利升級。應對石化行業內的企業進行摸底梳理,確定扶持政策以及享受扶持政策的目標企業和要求,對于中等規模、技術水平達標的地方石化企業進行選擇性扶持,而對于小規模、設備技術落后的石化企業應淘汰出局。一方面防止石化產業出現過度的“國進民退”,保持合理的市場競爭水平;另一方面促進石化行業整體升級,縮小與國外企業的差距。二是加強石化產品市場監管,防止市場上以次充好弄虛作假。優質優價政策出臺后,不同品質的油品價差拉大,由于價格調整實行“統一公布,分散實施”,為追逐利潤弄虛作假的現象將更突出,質量監管是重中之重。建議對油品實現動態檢測,從產量、質量、環境等都實現實時監控。建立質量監督部門、商務部門和工商部門的協調監管機制,發揮監管合力,確保油品市場優質優價,防止“劣幣驅逐良幣”。三是協調中直集團提高全省生產計劃,使企業的新增投資盡快發揮作用。中直下屬企業均按集團總部的計劃進行排產,應爭取提高乙烯、聚丙烯等新上項目的生產計劃,使得新上項目投資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按設計能力進行生產。與此同時,開拓銷售渠道,完善產、購、銷的鏈條,縮短項目投資回收期,提高資產收益率,使企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四是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增強產業發展吸引力。為企業搭建多種融資平臺,出臺優惠政策;打造高效便捷的銀行貸款平臺,降低融資成本,縮短融資周期;用好資金杠桿平臺,實現多種方式融合投資,積極支持企業上市融資。爭取國家在投資、稅收、土地、財源建設、國債支持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金向石化轉移,增強產業發展吸引力。
作者:王鳳芝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大慶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