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過程教學衛生法學概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綜合了多種實踐教學形式,能適應醫學生的職業定位,促進部門法的融合以及階段性修正行為的偏差。衛生法學課程教學應在案例的選擇、能力培養、教師配置、案例課程排期以及學生參與等方面統籌規劃,通過“困境設置—困境突破—困境解決”的方式,促進醫學生思考自身行為的合理性和正當性,從而提升醫學生法律素質。
關鍵詞:個案全過程教學法;衛生法學;法律素質;高等院校
醫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是促進依法行醫,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保障。2016年版的《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將了解并遵守醫療行業的基本法律法規作為醫學生培養的目標[1]。醫學生的法律素質是一種綜合性的素質,是醫學生適應未來醫療工作應具備的醫事法律知識、醫事法律意識、醫事法律思維和醫事法律能力等素質的總和[2]。目前,醫學院校醫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大多以“衛生法學”課程為載體,系統講授衛生法學基礎理論、公共衛生管理以及醫療執業規則和責任三大模塊的法律法規。教學形式主要為案例教學、模擬法庭教學、法律診所教學等,筆者采用個案全過程教學法進一步思考和探索各種教學形式對學生能力提高的內在推力,延伸和拓展學生接觸案件的時間周期,促使學生參與案例的全過程,提升醫學生法律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一、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的內涵與優勢
(一)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的內涵個案全過程教學法是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章武生教學科研團隊在原有的模擬法庭和法律診所形式上推出的新型實訓模式,在學生實務能力的培養上有著重大的突破,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個案全過程教學法是指將案例的所有事實材料提供給學生,由學生根據這些資料還原案件事實,并在此基礎上查閱相關資料,確定案件處理策略的全過程。這一方法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對案件進行全局性、整體性、綜合性的分析與思考,以法的運行過程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3],從而提升學生對于具體法律問題的理解能力,掌握糾紛的處理方式。以隱私權侵權案件學習的個案全過程教學為例,教師選擇涵蓋隱私權侵權特征的典型個案,將涉及該案的文書、卷宗等所有相關材料發給學生,學生通過反復研究案件材料,查找相關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分析案情并確定訴訟策略[4]。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了解真實的法律案件的處理程序,加強對法律條文的理解和應用,還能夠拓展法學相關理論掌握的廣度和深度。
(二)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的優勢個案全過程教學法有效串聯了情景模擬、案例分析、法律診所和模擬法庭,綜合了現有“衛生法學”課程所廣泛采用的實踐教學模式的優點,能夠針對醫學生的職業定位培養其法律素質。
1.綜合多種實踐形式。任何法律事件的解決都伴隨著糾紛的產生、尋求法律援助、司法救濟介入、挖掘糾紛的事實經過、查找法律依據并最終得以結案等階段的遞進式發展。法律診所、模擬法庭教學實踐都選擇糾紛解決的某一特定階段。法律診所是法律援助階段的主要方式,而模擬法庭則是司法救濟的模擬。法律診所選擇律師接受業務委托的環節作為訓練重點,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之下,在虛擬化的法律診所場合為委托人診斷其委托事項中的法律問題,給予所謂“處方”的法律建議,以當事人合法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培養律師的職業道德和業務能力;模擬法庭在課堂組織上以法官、當事人、人、證人等訴訟參與人的扮演為形式,模擬法院審理案件的開庭過程,力求還原法庭審理過程,以公平客觀視角對糾紛作出裁決。模擬法庭和法律診所在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上有所不同,模擬法庭以法官視角,更側重事件的客觀性和證據的全面性,法律診所則堅持以學生及當事人利益為依歸,以法律賦能為基礎這一價值原則[5],強調個人的視角和立場。個案全過程教學法則是在實施過程中采取多種訓練方式,使這兩種目前主要的教學形式得以有效銜接,通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導入糾紛,以模擬法庭和法律診所培訓學生“當事人利益觀”和“事件全局觀”,其間穿插案例分析技巧的指導,使得各種教學形式得以有機聯系。這種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使學生的參與度和代入感大大加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2.適應醫學生的職業定位。法學課程旨在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法律職業人才[6],根據法官和律師職業定位的要求,法學課程在實踐教學中,無論是模擬法庭還是法律診所均不可或缺的。在職業導向的引導下,教學通常模擬專業化的環境,制造角色之間的沖突,培養學生法律推理、法庭組織、法律文書撰寫、庭審辯護策略和技巧選擇等未來走向法官或者律師崗位應當具備的職業能力。衛生法學這一課程的特殊性在于授課對象為醫學生,目的并非在于培養懂醫學的法律職業人,而是執業醫師。醫學生并非必須培訓體現法律職業特點的庭審技巧和文書寫作能力,而是應著重培養醫學生的醫療糾紛解決能力、醫療現場的選擇及其應變能力。因此,衛生法學應是立足于執業醫師的視角,指導醫師在行醫過程中利用法律手段保障自身和他人合法權益,實現醫療法律事件的合理解決。個案全過程教學法通過案件確立到案件處理完畢全方位采取模擬訓練,視具體案件處理方式的不同,可采用“模擬法庭”或者“法律診所”,也可綜合運用人民調解、行政復議等多種形式。在具體實踐中,學生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再單純只是法官或者律師這類法律職業人,還包括醫師身份,使醫學生能夠以法律法規為準則,以執業醫師的視角審視自身行為,為未來執業做相應的知識儲備,以適應醫生的職業定位[7]。
3.促進部門法的融合。我國衛生法學并非獨立學科,其最大的特點正是多學科多部門法的交叉和融合。這種交叉性和融合性的特色難以通過特定階段的實踐教學形式反映出來。模擬法庭和法律診所教學模式往往建立在某一具體的部門法應用之上。例如,針對“非法組織出賣血液罪”的模擬法庭或者法律診所就具體運用了刑事部門法,涉及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相關內容,而不涉及民事法和行政法的內容。又如開展“某患者訴某醫療機構醫療損害責任”的模擬法庭時,由于司法案件審理的專屬性,只能培訓學生醫療侵權方面的民法知識和民事訴訟知識的運用。但在醫療損害糾紛處理的實踐中,醫師更關注的是采用何種形式解決此類糾紛、如何與患者溝通賠償事宜、醫療事故如何認定、醫師行政責任甚至是刑事責任的承擔等問題。這些問題基于我國的訴訟體制,在某一具體特定的訴訟中無法全部呈現。個案全過程教學法克服了各個部門法孤立觀察案例所造成的不完整性,更加關注各個部門法的綜合運用,有助于提升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8]。它不拘泥于某種具體的教學形式,而是放眼案例的具體解決過程。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的具體表現形式是根據案件的發展來選擇的,比起傳統固定形式的模擬法庭或者法律診所,它能夠綜合行政執法、行政調解、第三方調解、當事人協商等多種糾紛解決路徑,融合各部門法的價值和理念,有利于培養醫學生面對突發情況的反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的應用中,案件的處理不僅涉及程序、也涉及實體,案件所涉及的理論知識不局限于部門法,而是包括綜合性的法學理論知識,能較好滿足衛生法學課程的需求[6]。
4.階段性修正行為的偏差。模擬法庭或者法律診所教學法為運用法律知識分析法律現象、解決法律糾紛、培養實踐能力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為培養學生成為合格法律職業人提供了系統的、全過程的綜合訓練[8]。模擬法庭或者法律診所教學模式側重法律糾紛的處理,幫助醫學生明確行為的是非觀,形成“什么行為是錯誤的”“該行為為什么是錯誤的”以及“如何為自己行為辯護”的認知體系。但幫助學生排除某種錯誤的醫療行為并非意味著剩余的其他行為都是正確或者合法的。比如,以“未履行告知義務”一案開展模擬法庭,可幫助醫學生認識到沒有履行告知義務是錯誤的,但如何正確履行告知義務卻無法在該案的模擬中闡明,醫生同樣會存在告知形式、告知對象、告知時間等疑問,在糾紛事件中存在“該如何做”“怎么做才是對的”的困惑,因此,單純培訓糾紛發生后的事后解決能力,可能在預防糾紛發生方面并不能發揮優勢。個案全過程教學法要求學生全程參與案件起因、經過、發展到案件最終處理各階段的教學實踐,能夠很好彌補培訓環節的單一化,幫助學生不斷地總結與歸納。學生可以在每個階段思考自身行為的合法性和正當性,并不斷修正原本的想法和觀念,層層把握并構建每一個階段“該怎么做”的認知體系。傳統的模擬法庭或者法律診所教學法在培養法學專業人才核心能力和專業敏銳性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衛生法學系一門多學科融合的醫學專業基礎性課程,同時培養對象又為醫學專業人才,其培養不應聚焦在法學專業技能的深度,而是重點培養醫學生全過程預防、處理和解決糾紛的能力,相較其它數學方法,個案全過程教學法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全面性和創新性,更加適應醫學生的能力需求。
二、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的具體實踐
個案全過程教學法在衛生法學課程中的具體實踐可按照“困境設置—困境突破—困境解決”三個模塊進行。這三個模塊的設計以糾紛發生為起點,依據糾紛的不同類型選擇不同的救濟方式并最終實現糾紛的解決。通過這三大模塊的訓練,最終的教學目標是促使學生在某種醫療情境中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從而提高自身預防、處理或者解決糾紛的能力(圖1)。
(一)個案困境的設置在衛生法學課程中,個案的設置可以某一醫療情境為背景資料,這一情境可以是真實案件的改編,也可以是虛擬化的故事。醫療情境可以相對簡單,只交代人物關系與大概事由,包括設定患者A的個人資料和人際關系構成、A的主訴癥狀、醫生詳細檢查的結論等資料;再設置相應的困境,如手術實施過程中發現原診斷有誤。與法學教育給定全部事實經過不同,個案全過程教學法在衛生法學課程應用中,案件事實的提供是不完全的,它只是假定一個困境,學生在該種困境中需要以患者A的主治醫師的身份設身處地采取某種行為,作出某種選擇或者決定,由此引發醫患雙方的糾紛和沖突。困境的設置應使學生具有參與感和體驗感,并給予學生選擇行為的自主性,關注“該怎么做”,通過學生的自發行為產生相關的原始資料和憑證,作為后續教學過程的證據而予以保存。
(二)個案困境的突破困境的突破旨在尋找解決由前述行為引發的醫患矛盾的路徑和辦法。如在前述假定案例中,以患者A和醫院兩個角度兩條平行線進行模擬和設計。患者A可以通過自助行為(如自行與醫院協商)、法律診所、行政調解或第三方調解形式啟發解決問題的思路;醫院則可結合醫療糾紛的行政報告制度、法律診所形式尋求解決方式。個案困境的突破通過學生角色的扮演,獨立地從案件中發現存在的法律問題,并掌握調查取證、收集材料的能力,同時通過多角色的碰撞,加強醫患之間溝通的能力,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困境突破在形式上不再囿于傳統的部門法限制,可以選擇民事救濟方式,也可以選擇行政救濟方式,與現實情況更吻合。在個案困境的突破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案件的分析,反思自己在困境設置中行為選擇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個案困境的解除個案困境的解除可以根據模擬調解、模擬法庭、行政決定專家論證會等多種形式選擇具體的困境解決方式。在解決糾紛中,教師應側重培養學生法律推理和論證能力,綜合法理和情理、職業道德和醫療倫理,以整體觀和全局觀審視案件,進一步引導學生反思在案件困境中其行為選擇的正當性,是否有其他恰當的行為可選擇,通過分階段的思考,在培養學生解決糾紛能力的同時強化預防糾紛的能力,實現在醫療困境中作出最符合法律價值的執業行為。
三、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的成效與建議
(一)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的成效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系統性地還原案件處理全過程,不僅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由學生自身模擬案件事實經過,也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和真實感,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該教學法在表現形式上實現了與其他實踐教學模式的良好銜接,通過具體案例靈活應用,形成優勢互補。尤其是在衛生法學這一門內容涵蓋法學多學科的課程教學中,打破法學部門法之間的學科壁壘,以刑法、民法和行政法多角度審視具體案件,綜合訓練和培養了醫學生運用法律知識、法律思維、法律實踐的能力,實現醫學生法律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個案全過程教學法實施建議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的課程設計應注重學生的學習基礎,充分考量案例的選擇、能力的培養、教師的配置、案例課程的排期以及學生的參與等[10]。
1.案例的選擇與能力的培養。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的案例選擇應充分考量醫學生的職業能力需求,以醫療糾紛案例為主。案例選擇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綜合性和疑難性等特點,通過一個案例映射多個知識點以連接學生所學過的相關法律法規。案例情節的設計應體現案件的沖突性,使醫學生以不同身份、不同立場、不同視角發表不同的見解,實現對思維的啟發和對案件本質的認識。另外,衛生法學課程的個案全過程教學法應有別于法學生的實踐模式,在操作和指導中需針對醫學生特點,削弱法律文書書寫部分,強化證據的保存和采集以及案件的分析和論證,達到利用法律思維增強理性行為的能力,實現預防和處理糾紛這一最終目的。
2.教師的配置。以知識信息的掌握為基礎的教學活動,只有充分理解教學內容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11]。因此,個案全過程教學法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務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需要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的配置。參與該課程的教師應在開展該教學法前接受相關實訓,熟悉并掌握律師、法官、行政執法人員等相關人員的權責及其辦案程序,在教學實踐中也可吸納醫療領域內的專職律師、資深法官、衛生執法人員等作為兼職教師,豐富和優化教師團隊。教師備課時應精心挑選合適案例,全面梳理案例可能涉及的知識點,預設學生可能的行為選擇并作出相應解決對策。在課堂教學的組織中,教師也應及時與學生反饋其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評價和糾正,引導學生不斷修正行為。
3.案例課程的排期。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的具體實踐貫穿著法律知識的綜合運用,需要建立在醫學生具有一定法律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這類型基礎知識應該涵蓋學生開展個案全過程實訓所需的實體法、程序法,舉證責任分配,證據類型、證明力和證據審查認定等。最關鍵的是,學生要掌握一定的案例分析方法。因此,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的實施可安排在理論課開展的后期或結束后,在上述相關課程內容均有涉獵之后予以實踐為宜。
4.學生的參與。個案全過程教學法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初涉案例需要對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復習,熟悉并掌握相關法條內容。在實訓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興趣與特長,選擇合適的角色扮演,經過自主思考和論證,最終發現合理的解決方式。該教學法注重學生的全程有效參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課堂提問和討論是否有序、論證思路是否清晰、結論是否合理等均可量化為具體評價指標,進行細化評分,從而構成學生實訓的考核結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
[2]高梅梅,高翔.醫學生醫事法律素質培養探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5(S1):16-18.
[3]章武生.“個案教學法”的新探索[J].法學,2013(4):51-55.
[4]楊嚴炎.“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的價值與功能[J].法學,2013(5):155-160.
[5]徐亞文,程騫.法律診所與法律賦能的有機結合(法律賦能診所)[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168-178.
[6]許健.轉識成智:本科法學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困境與突破[J].法學教育研究,2018,21(2):131-143.
[7]劉勝軍.“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研究———以航空法人才培養為視角[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31(9):78-80.
[8]楊帆.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的實踐與反思[J].現代交際,2018(17):9-10.
[9]夏利民.模擬法庭課程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之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15(12):51-53.
[10]丁朋超.論個案全過程教學法在工業法教學中的適用[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7(1):120-125.
[11]曹錦秋,郭金良.高等學校法學實踐教育創新研究———從實訓課程與模擬法庭的關系視角切入[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6(4):186-194.
作者:張雪暉 任彩霞 李躍平 林玉蘭 單位:福建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