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矛盾論視野下和諧社會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改革的深水區和攻堅區,各種社會矛盾凸顯、利益關系復雜多變,社會和諧穩定受到極大影響。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矛盾論觀點,正確認識和分析各種社會矛盾,從途徑方法上找到解決矛盾之路。從矛盾論視野下分析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矛盾論概述
馬克思主義矛盾學說認為,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普遍存有,且矛盾是不以人的一直為轉移的、處于事物發展始終的運動規律,更是推動事物不斷發展前進的動力。馬克思主義認為,矛盾推動事物發展是由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來決定和共同完成的,其中,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對立面間相互依存、吸引和貫通,缺一不可,如美丑、善惡等,矛盾對立面雙方會吸收各自的因素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新事物只不過克服了舊事物特點,且矛盾雙方的互相貫通決定了事物發展的趨勢,新事物是舊事物的反面、對立面,并不是純粹的新。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的對立面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矛盾雙方的此消彼長也是在量變和質變中實現的,在量變的同時,矛盾的斗爭一旦打破統一體,會產生新的矛盾統一體,從而舊事物發展成為新事物;因此,推動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是集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矛盾的共同作用。
二、構建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正確認識矛盾
中國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征途中,同樣也時刻到處充滿各種矛盾。和諧社會并不是沒有矛盾、沒有差別的社會,是要在對立與統一、平衡穩定中尋求和諧,沒有差異、沒有矛盾的和諧是根本不存在的,其中,“差異就是矛盾”。運用馬克思主義矛盾學說來看待和諧社會構建中的矛盾,指導意義重大:
(一)矛盾這一事物的普遍法則,當前中國社會也不例外當前,盡管我國社會發展的總體是和諧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諧的因素、矛盾和問題,如城鄉發展不平衡;資源環境、人口、經濟發展壓力;就業、住房、醫療、教育等狀況問題種種;社會治安、安全生產問題較為突出;腐敗現象仍較嚴重……。這些都是在構建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不能去回避、也不能夠掩蓋的現實矛盾和問題,只有正視矛盾、揭露矛盾、尋求解決矛盾的途徑方法,才能妥善處理矛盾,在矛盾的合理解決中促進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形成。
(二)當前中國社會的矛盾表現當前,中國社會的矛盾主要有兩類: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兩類矛盾呈現新動向,且不斷復雜。一方面,中國社會的敵我矛盾從國外來看,主要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分化、瓦解,及其在經濟、政治、軍事和科技上的滲透;在國內盡管我們不存有根本對立的階級斗爭,但新時期黨和人民同少數腐敗官員、廣大人民同少數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破壞國家安定團結的敵對分子之間的矛盾也是敵我矛盾,對于這些矛盾絕不能心慈手軟,需要采用專政辦法解決,對敵實行專政與構建和諧社會不矛盾,是統一的,只有肅清敵我矛盾,才能順利構建和諧社會。另一方面,對于人民內部矛盾也要爭取處理,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特別是社會利益關系的復雜多變,體制改革和勞動就業形勢的變化,這些領域面臨的種種矛盾,都是非對抗性的人民內部矛盾,要通過批評、說服教育想、協調、討論等和平、民主的方式解決,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讓人民分享改革成果,才能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其中,我國人民內部矛盾的集中表現是利益矛盾,社會轉型變革中,隨著分配方式、工作就業方式的多樣化,人民利益格局發生重大調整,不同階級、基層和群體間的矛盾、摩擦、沖突等日益增多,貧富差距問題不容忽視,如工農間、城鄉間的矛盾和社會貧困問題;黨群、干群間的矛盾和既得利益集團問題;民族矛盾和宗教問題;社會公平公正問題、勞資問題、社會就業矛盾、群體性事件、資源環境問題等,這些都是和諧社會構建中的不和諧因素。
三、注重社會建設,解決社會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如上所述,對于敵我矛盾,要堅決采用專政、打擊的斗爭手段去解決矛盾,以排除不和諧因素,克服不和諧障礙,但是我們也不能過分強調斗爭,需要把握好斗爭的度,重視斗爭的目的,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進程中,要明白斗爭是為了尋求矛盾的高度統一,即和諧。對于人民內部矛盾,要調整中和嚴重失衡或者不合理的利益格局,要讓改革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改革,大力發展社會經濟和社會生產力的同時,解決好發展失衡的矛盾,促進經濟的協調發展,注重區域發展戰略,協調區域經濟的發展,妥善處理中西部發展問題和三農發展問題;同時要加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從制度、體制上理順各種利益關系,拖進民主發展建設,在選人用人上,特別要注重干部的德才兼備,要注重選擇過程的公正、公開和競爭,要全面懲治和預防腐敗,加強政府行政職能轉變和政府審批,保障人民權益、化解人民矛盾;特別要從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重視解決人民內部的精神需求矛盾和社會建設,依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中國夢的思想引領和文化價值,在全社會倡導民主、自由、誠信、友善、和諧、愛國、敬業、奉獻的氛圍,同時發揮傳統文化的思想陣地和教化功能,大力促進文化繁榮;要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從就業、收入分配、醫療、教育等方面研究政策,加大努力;創新社會管理,大力吸收信息技術,發揮大數據的神奇威力,重視信息的利用率,在社會管理方面進行創新,如北京市東城區實施的網格精細化社會管理就是這方面的有益嘗試,只有推進為群眾的服務管理創新,提高效率和科學性,才能在社會和諧社會的構建中有效解決矛盾。
作者:魏榛 田靜 單位:中央司法警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