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黨的十八大明確要求要保存黨的純潔性和人先進性,全黨范圍內展開清廉為政、低頭實干、把解決群眾疾苦為主要任務的群眾路線的教育活動。這是響應民意、提高黨性、嚴格治黨的重要決議。是建設清廉為政、低頭實干,建立新時代,可以自如應對國際與國內壓力的政黨的關鍵所在,是保證實現中國復興的基石。怎樣保證黨的群眾路線方針使黨員、干部都積極而又主動的落實黨的群眾路線作為長期自覺的行動,這是一個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認真思考和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群眾路線的由來;黨員的價值理念;清廉為政
一、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生命線
回首黨95年的光輝歷程,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攻堅戰中不斷的披荊斬棘最終碩果累累,而關鍵所在就是始終貫徹落實了黨的群眾路線。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喚起工農千百萬”,還是改革開放時期“尊重人民首創精神”,黨的群眾路線始終是我們黨重要的價值理念和領導方式,也是我們黨能夠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重要法寶和重要秘訣。
(一)黨的群眾路線的由來和發展
同志1930年在《調查工作》一文中明確表達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三個方面的根本觀點。1943年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詳細的解讀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在我黨開展的一切實際工作中,所有正確的領導,一定是來自與從群眾,最終回歸到群眾中去”,“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在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要求始終把人民群眾“擁不擁護、贊不贊成、高不高興、答不答應”作為修訂和實施戰略目標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同志2000年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斷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黨的群眾路線有機統一。同志2003年提出了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就是要明確人民群眾為主體的思想,實現發展為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全國人民共享。對黨員、干部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群眾利益無小事。”習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強調一定把清廉為政、低頭實干的價值追求深深融入到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對新形勢下黨員、干部如何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作了詳細解讀:“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要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
(二)黨的群眾路線的哲學
由來黨的群眾路線的哲學思想來自于唯物史觀和認識論之中。“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具體運用。“來自于群眾,回到群眾中”的工作方式,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集中體現。所謂“從群眾中來”,即為及時了解人民群眾的想法,搜集各種不同的意見、想法和期待,進行總結、分析、規整,形成系統的建議,在其基礎上制定出符合客觀條件的計劃、政策、行動方針、實施辦法。這就是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所謂“到群眾中去”,是指把制定好的計劃、政策、行動方針、實施辦法重新還回到人民群眾中,講解、宣傳、實施,令其在百姓中得到檢驗、升華。從理性認知再重回實踐當中,歷經實踐到認識,再從實踐返回理性認識,周而復始進一步得到補充和升華,各級工作內容通過一次次輪回越來越完善。
(三)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
路線黨的群眾路線是工作路線的根源,直接影響到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方針。努力實踐黨的群眾路線的利弊,直接影響著黨的科學決策力、非凡動員力、強大凝聚力、卓越領導力,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是開展黨的所有工作的指路明燈。黨的思想的指導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努力實現群眾路線的指導方針。群眾路線是使黨的政治路線實現的根本保證。這條政治路線集中體現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也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要堅持黨的政治路線,完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必須貫徹落實好黨的群眾路線。黨的群眾路線是實現黨的組織路線的根本保證。民主集中制的貫徹執行依賴于黨的群眾路線的貫徹落實。
(四)為民務實
清廉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集中體現和根本要求黨的十八大明確把清廉為政、低頭實干作為此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與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為民務實清廉,不僅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新的時期、新形勢下的集中體現,還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堅持和履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最終要求。為民,既是確保履行群眾路線的目標,更是新的歷史背景下對黨提出的研究考驗。在我黨所處歷史方位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全黨同志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大眾的利益具有相同性,努力為達到小康社會而奮勇向前,早日實現中國夢。另一面,大眾的利益有具體性,經濟的多樣性及豐富性又致使繁雜的利益訴求。
當前,我們要努力把經濟建設作為實現小康的基石,又要促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普通大眾;還要以改善貧困人民為重點,解決好大眾最為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經濟問題,又要更好地確保大眾在文化、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訴求,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黨同志更好地樹立為民意識,自覺踐行好群眾路線,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務實,所有的黨員、干部都應把實現大眾的利益訴求作為工作的根本重心,都應把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考核政績的重要內容重點就是要不斷改進黨的作風,做實、做深、做細、做透群眾工作,就是要以轉變干部作風為前提、以獲取群眾信任為紐帶、以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為基礎、以健全制度為保障做好群眾工作。
清廉,既是保持自身道德修養和提升思想境界的突出表現,也是新時期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要求。這既是黨員、干部保持心純潔性和人先進性的重要方面,確保自身道德修養和提升思想境界的突出表現,也是新時期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思想境界要求。黨員、干部的品德、操守在堅持群眾路線的進程中具有十分有意義的影響。習在中紀委二次全會上明確提出:“清廉為政才能得到大眾的信任,低頭務實才能取得人心。”如果不認真解決一些黨員、干部失去道德底線的操守問題,黨在群眾中樹立的形象就受到嚴重影響,黨的群眾工作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二、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估計
(一)黨的群眾路線得到了認真貫徹執行
習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總體上看,當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情況是好的。”各級黨組織在走進和服務大眾方面是有成績的,制訂了一系列維護廣大群眾根本利益的政策法規,采取了眾多走進和服務大眾的措施,做了大量惠及全民的工作。
(二)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
時有發生習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當前廣大群眾最為憤恨、反映十分強烈的“四風”問題,嚴重違背黨的性質和宗旨,嚴重損害黨在廣大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嚴重破壞了黨和廣大群群眾的關系。如果任其滋長蔓延,黨的凝聚力創造力戰斗力就無從談起,失掉人心也絕非危言聳聽。我們必須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
三、始終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牢固堅持和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既是每個黨員、干部的歷史責任,又是一個永恒課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把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作為系統工程來運籌,更加注重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問題,使廣大黨員、干部真正實現從“要我”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到“我要”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使每個黨員、干部長期自覺的做到走進大眾,一切為了大眾的行動。
(一)著力解決好根本立場問題
立場決定行動。只有站牢了“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立場,每個黨員、干部才會長期自覺地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才能夠尊重大眾、走進大眾、融入大眾的思想認識;才會有憂民,、常思之害、常筑為政之德的清醒的認識;才會有急大眾所難、給予群眾所需、解群眾所憂的情懷。
(二)著力解決好領導帶頭問題
領導就是領路引導,干部就是先干一步。黨員領導干部的言行對普通黨員、干部具有很強的定向效應、推動效應、帶動效應、聚集效應。黨員、干部帶頭堅持和履行黨的群眾路線,就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帶動普通黨員、干部,釋放“上行下效”的正能量。中央“八項規定”之所以能取得成效,關鍵在于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三)著力解決好指導方向問題
指導的方向不正確,想走正道難上加難。要讓黨員、干部心中牢記和自覺履行黨的群眾路線,就要讓指導方向發揮積極作用。一要讓宣傳落實到位,重點宣傳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先進事跡和創新的工作方式,要有充滿正能量的號召。要通過新媒體宣傳、先進事跡表彰、大眾傳播、工會議綜述、事件報道等形式,及時宣傳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好典型、好經驗,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二是更加注重鼓勵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黨員、干部,形成正確政策導向。要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鼓勵那些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黨員、干部。三是更加注重重用那些對群眾感情真摯深得群眾擁護、說話辦事有灼見有效率、對上對下都實實在在不玩虛招、清正廉潔公眾形象好的干部,更加注重懲戒那些享樂思想嚴重、熱衷于形式主義、嚴重脫離群眾的干部,形成正確用人導向。
(四)著力解決好長效機制問題
制度和機制的創建要考慮“全局性、長期性、、穩定性和根本性”,是確保履行好黨的群眾路線的關鍵。只有建立科學完善的制度體系,用好的機制營造好的環境,用好的規矩打造好的作風,才能形成自覺踐行建立群眾路線實施的長效機制。習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解決脫離群眾的“四風”問題,一定要“建立健全促進黨員、干部堅持為民清廉為政,低頭務實的長效機制。”還要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無視制度的問題,努力加強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落實和實施力度,努力完善制度實行后、督查機制、評估機制、問責機制,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對于違規行為不手軟,確保各項制度規定成為必須遵守的剛性約束。
(五)著力解決好實際能力問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黨員、干部的才識和能力是牢固堅持和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前提。習在中共中央黨校舉行的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重提“本領恐慌”問題,他指出:“本領恐慌在黨內相當一個范圍、相當一個時期都是存在的。”廣大黨員、干部努力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克服本領恐慌癥,是目前亟待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邸乘光.牢固樹立群眾觀點自覺踐行群眾路線[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4,03:10-15.
[2]沈紅光.牢固樹立群眾觀點自覺堅持群眾路線切實做好群眾工作[J].黨政論壇,2011,04:4-9+1.
[2]王明方.自覺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J].江淮,2011,02:10-13.
[4]張潔.高校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問題分析[D].吉林大學,2014.
[5]茍靜平,李爍.黨員文化自覺對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義[A].吉林大學農學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第四輯)[C].吉林大學農學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2013:3.
[6]王琳.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J].學習月刊,2013,24:40.
作者:張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