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靜脈給藥治療腫瘤性貧血臨床觀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臨床腫瘤學雜志》2017年第10期
惡性腫瘤患者由于腫瘤本身因素或化療因素,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貧血,本文嘗試大劑量促紅細胞生成素(EPO)靜脈給藥治療腫瘤性貧血,獲得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腫瘤科治療后出現中度及以上貧血并轉入本科的12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參照腫瘤性貧血標準診斷。其中,男67例、女59例;年齡24~86歲、平均58.8歲。肺癌31例,胃癌28例,結直腸癌25例,乳腺癌20例,卵巢癌14例,其他癌癥8例。將納入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3例,兩組年齡、性別、臨床癥狀、Hb值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腫瘤及貧血的常規內科治療。觀察組在常規內科治療的基礎上給予r-huEPO治療:EPO6萬U溶于100ml生理鹽水勻速靜脈滴注,1次/w;對照組在常規內科治療的基礎上給予r-huEPO治療:EPO4萬U皮下注射,1次/w。兩組均連續接受治療8w。
1.3觀測指標
Hb值:檢測患者治療前及治療4w和8w后Hb濃度變化;輸血需求率:統計治療8w內治療效果不佳而需要輸血的患者人數及比例;不良反應判斷: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局部疼痛及硬結、血壓升高、深靜脈血栓、癲癇的1項或以上,即視為治療不良反應。對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對癥治療,反應嚴重無法繼續治療的患者立即停止治療。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Hb值在治療4w和8w后均有提高,觀察組患者提高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輸血需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以上結果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由于腫瘤本身及腫瘤治療過程中的化療藥物對骨髓造血系統的抑制作用,患者會出現較為嚴重的貧血,有報道在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中,有35%~95%會出現中、重度貧血[1]。EPO治療惡性腫瘤貧血的療效已達共識,但其最佳使用劑量及用法尚無統一的標準。常規用法為EPO4萬U皮下注射,連續用藥8w,也有報道主張以此劑量若4w后療效不佳則增至6萬U,繼續應用4w。本文采用起始大劑量(6萬U)連續治療,其療效明顯優于常規計量,可快速起效,從而大幅降低患者輸血需求率。其原因可能與EPO較高的濃度更能滿足骨髓造血的需求有關。因此,從本文結果分析,采用較大劑量的EPO治療腫瘤性貧血效果顯著。有關藥物不良反應,有報道在EPO使用人群中具有較高的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這可能與較高的Hb基礎值與靶目標值有關,但同時也有研究認為大劑量的EPO是相對安全的。本組患者均為中度及以上貧血患者,其基礎Hb值較低,因此兩組僅各有1例觀察到血壓明顯升高,且在藥物的控制下緩解,并能繼續接受治療。并未發現其他嚴重的不良反應。發生不良反應最多的是局部疼痛及硬結(觀察組3例、對照組11例),但靜脈給藥極大地降低了局部疼痛及硬結這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大劑量EPO靜脈給藥治療腫瘤性貧血的臨床療效確切,且起效快,大大降低了輸血需求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該方案是臨床治療腫瘤性貧血安全、快速、高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李博,石遠凱.貧血對腫瘤患者的影響及治療[J].癌癥進展,2007,5(3):269-275.
作者:嚴懷秀 單位:包鋼醫院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