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律失常患者心電圖及心肌酶的變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5年第五期
心律失常作為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系統疾病,在老年患者中多發。有研究顯示,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伴發院內感染的發生率為6%~70%,心律失常本身就會對患者的心功能造成不良的影響,加上入院后發生的感染,使得本來就難以控制的心律失常更加難以治療。本研究旨在研究心律失常患者發生院內感染后的心肌酶、心電圖的變化情況。現將其介紹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就診于我院的71例心律失常并發生院內感染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7例,年齡36~57(43.83±7.45)歲。對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輔助檢查等都證實患者是心律失常并發醫院內感染。對所有患者的一般情況進行統計學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診斷標準參考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美國心臟協會(AHA)、美國心臟病學會(ACC)治療心律失常指南中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對患者進行心律失常的診斷;根據2011年我國衛生部制定的醫院內感染診斷標準對患者發生的院內感染進行診斷。
1.3方法心電圖機型號:JP208153154。由專門測定心電圖的工作人員對患者進行12導聯心電圖檢測,心電圖結果由專門的醫師負責判讀。記錄心電圖的類型、特征。對患者進行抽血化驗,對心肌酶的水平進行檢測,記錄相關心肌酶的水平。
1.4指標觀察[5]對所有患者進行入院后及院內感染后心電圖及心肌酶水平的測定。觀察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束支阻滯,心房纖顫,室性期前收縮,房性期前收縮患者比例;心電圖異常患者比例,包括QT間期異常,ST-T改變,T波異常,ST段異常,病理性Q波,PR間期異常。心肌酶指標包括:羥丁酸脫氫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乳酸脫氫酶。
1.5統計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珚±s)表示,感染前后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感染前后各心律失常比例比較對71例心律失常伴院內感染的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測的結果顯示:與感染前比較,感染后竇性心動過速,束支阻滯,室性期前收縮,房性期前收縮比例明顯升高(P<0.05或<0.01)。
2.2感染前后心電圖波形特征比較與感染前比較,感染后ST-T改變,ST段異常,PR間期異常發生率顯著升高(P均<0.01)。
2.3感染前后心肌酶水平比較與感染前比較,感染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顯著升高(P均<0.01)。
3討論
心律失常是心內科常見的一種發病率很高的疾病,起病的原因是心臟的傳導或心臟激動的起源異常。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表現各不相同,輕重程度也各不一樣,癥狀輕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可無任何的表現,只在體檢的時候偶爾被發現;癥狀較重的患者,生活及工作都受到嚴重影響,更有甚者,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心律失常患者在入院后,往往會發生院內感染,這可能由患者本身存在的疾病、生理因素、住院時間、使用的抗生素、侵入性操作等引起,心律失常后發生院內感染,會出現心電圖及心肌酶水平的變化,增加患者治療的難度,本研究對其進行了研究。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感染前比較,感染后患者的竇性心動過速,束支阻滯,室性期前收縮,房性期前收縮等顯著升高(P<0.05或<0.01);感染后患者的心電圖波形中ST-T改變,PR間期異常頻率顯著升高(P均<0.01);與感染前比較,感染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水平顯著升高(P均<0.01)。心電圖是檢查心律失常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心電圖的解讀能對患者的心律失常的類型及心電圖波形的相應改變進行了解;對心肌酶的檢測,能對患者心功能的損傷情況進行了解;對心律失常伴發醫院感染的患者,了解其發生感染的原因,然后根據發病的病因進行防治,可取得事倍功半的療效。
作者:李東明 單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心電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