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五味子臨床功效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4年第二十一期
1生津止渴,益氣斂汗
肺主行水,為水之上源;腎主水液代謝,為主水之臟。肺氣虛則通調水道功能失司,腎氣虛則無以鼓動津液氣化,水液不得正常輸布,津液不能上承于舌,故見口渴。五味子雖五味俱備,然酸咸為多。故專收斂肺氣而滋腎水。《本草備要》曰:“益氣生津”,李東垣曰:“斂氣生津之藥也”[3]。肺主皮毛,司腠理,肺衛氣虛可見玄府開合無度,固攝失司,津液以汗液形式外泄。五味子大可補肺氣,固衛氣,止汗出,從而調整水液代謝?!侗静輦湟费云洹巴藷釘亢埂薄@顤|垣于《內外傷辯惑論•暑傷胃氣論》中提及“如汗大泄者,津拖也,急止之。加五味子”。故五味子能清肅燥金,使金生麗水,生生之源得充,則津液氣化得復。生脈散中用人參、麥冬佐以五味子治氣陰兩虛亦此理也。
2固精止遺,澀腸止瀉
腎氣由腎精所化,其分化之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腎陰為一身陰氣之源,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明代繆希雍曰:“如百骸髓會而為精,五味子力能補之”?!侗窘浭枳C》曰:“五味子能收諸氣入腎,入腎即為五臟六腑之精,腎受而藏之矣?!蹦I收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肺統五臟六腑之氣而主之,腎氣上濟于肺,肺氣下歸于腎,一氣自為升降。若六淫七情使氣有以耗散,致肺失其降而不歸,不歸則元氣耗散,日以虛損,歸腎則真氣還其本源以日益。如《陰陽應象大論》所言:“氣歸精,精化為氣”。腎水足則可涵養腎精,腎火旺則可補火生土。腎虛而見遺精滑泄者可用桑螵蛸散佐以五味子。澀腸止瀉常配伍吳茱萸、補骨脂、肉豆蔻以成四神丸專治五更腎泄。
3滋養肝腎,強健筋骨
肝者,罷極之本;腎者,封藏之本。五味子酸以入肝,咸以入腎。具強筋骨之良能。葉天士曰:“肝氣不足,則不勝勞作,勞則傷其真氣,而肝病乘脾,脾主肌肉,故肌肉瘦削。五味子酸以滋肝,氣溫治勞,所以主勞傷羸瘦”[2]。《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載:“凡酸味皆斂,而五味酸之極,則斂之極,極則不止于斂,而且能藏矣。藏者,冬之令,屬腎,故五味能補腎也”。由此可見,五味子能補肝腎之氣,肝脈既能得腎氣之溫煦,腎精也能得肝血之滋養。
4滋腎寧心,調解酒毒
陳修園曰:“五味子氣溫味酸,得東方長生之氣”。其味酸主收,可引上焦心火下達于腎,其氣升主長,可滋下焦腎水上濟于心,以達心腎相交,水火既濟之動態平衡。治陰血虧虛、心神失養或心腎不交所致虛煩心悸、失眠多夢,常與酸棗仁、麥冬、當歸等滋陰補血、養心安神藥同用。此外,五味子尚能“解酒毒”。其文獻記載散見于《日華子本草》、明代陳嘉謨《本草蒙筌》、清代汪昂《本草備要》、清代黃宮繡《本草求真》中?,F代研究[4]已經證明五味子具有防醉、解酒的作用。
作者:方雅靖單位:廣州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