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文格式的初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格式是否規范是編輯初審時對于新來稿件的第一印象,也是判斷稿件學術質量的一項重要標準,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作者在科研工作中的態度是否端正和嚴謹,也可以體現作者對于期刊和審稿專家的尊重程度[5]。一篇邏輯清晰、語言流暢、格式規范的論文,編輯和外審專家的處理時間都會相對較快,省心省力,發表周期也相對縮短,因此論文的格式規范問題不可忽視。由于大部分稿件的作者是未經論文寫作訓練的研究生,在初次寫作時只是按自己的習慣自由發揮,也未對投稿期刊的格式進行必要的了解,造成來稿格式不規范,不能達到科技期刊的基本要求。因此,編輯需通過平時工作經驗的積累,針對論文的寫作規范制定標準文檔,對文章的中英文題名、摘要、關鍵詞、基金、作者信息的寫法,單位、術語、標點符號的使用,圖、表、圖版等的規范制作等,均給出非常詳細的說明,以便作者理解和參照修改[5]。
通過論文格式的修改可以進一步增強論文的可讀性,但編輯在日常工作中,仍發現有作者修改不到位之處,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是基因、蛋白、轉錄因子、突變體以及化合物的名稱經常出現正斜體書寫不規范;公式中字母的大小寫、正斜體、上標、下標等書寫不規范;針對這些問題,編輯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文中給出示范性批注,引導作者修改。第二類問題出現在植物拉丁名的書寫中,經常出現正斜體、變種、亞種書寫不規范甚至錯誤,定名人缺失,中文名與拉丁名不能準確對應等問題,編輯會建議作者認真參考《中國植物志》及其全文電子版網站或者訪問NCBI網站的Taxonomy進行查詢。第三類問題出現在參考文獻中。
目前,編輯部雖然已按照國家的GB/T7714-2015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制作了詳細的參考文獻規范標準,但由于參考文獻類型較多,作者不熟悉期刊的要求或是對此不夠重視,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認真檢查,而且很多作者是人工對參考文獻格式進行編輯,因而在文獻數量較多的情況下難免出現差錯,很難一次完全修改到位。其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除了上述物種拉丁名書寫不規范,基因、轉錄因子、突變體等正斜體不分外,還包括標引內容與引文著錄信息不符,著錄項不全或著錄信息不準確等[6]。針對這些問題,編輯除了進行逐條審核和批注以外,還可以引導作者采用一些文獻管理軟件,如EndNote等,對引用的文獻進行規范的著錄,以減輕編輯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