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情商教育融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不僅需要加強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同時也需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來說,不應僅僅局限于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養的教育,還應當注重情商教育。本文筆者就針對情商教育融入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情商教育;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當代大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些壓力來自于情感、生活、家庭、學業等各個方面,要讓這些壓力得到有效控制,確保其保持一個愉快樂觀的精神狀態,就必須提高對情商教育的重視度,事實證明,將情商教育融入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從當前的現狀來看,情商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還不夠緊密,仍需在實踐中加強研究和改進。
一、情商教育的概述
情商教育這一概念最早是國外著名的心理學家巴昂提出來的,他把情商定義為個體所具有的面對挫折、控制情緒等多方面的能力和品質。絕大多數學者都認為一個人是否能在社會上獲得成功主要取決于其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根據美國著名專家丹尼爾•戈爾曼的觀點,主要可將情商的內容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自我意識,也就是明確自身在特定時刻和情境下產生某種情感的原因所在;第二是自我調節,也就是個體在遇到意外事件的時候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第三是自我激勵,也就是在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能通過對自身的激勵來使自己始終保持在良好的工作或生活狀態之下;第四是具備同理心,即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和看待問題,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能夠理解對方的情緒。第五是社交能力,也就是具備和他人進行良好溝通和交際的能力,和自己身邊的人保持和諧的關系。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情商對人們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都具有十分顯著的影響。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情商可對個體產生90%以上的影響,剩余不到10%才是智商的作用。這足以證明情商對個體來說的重要性。現階段國內外諸多專家學者都在大力開展有關情商的研究工作,情商教育是借助學校的專業心理工作人員對學生的情商進行訓練和提升的過程,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自己的情緒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進而增強對自身情緒的自控能力。
二、情商教育融入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其涉及到各個方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媒介、環境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指的就是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個人或者集體,例如企業、社區、教師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主要指的是在工作或者學校環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例如企業中接受培訓的員工、學校中接受教育的學生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則指的是教育措施、教育方法、教育內容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主要指的是社會宏觀背景,包括社會群體結構、道德狀況、經濟文化、政治體制等。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其面臨的環境要比一般高校的更加復雜,這主要是由于其需要在實習工作場地與學校之前來回切換,所承擔的角色也變得更加多樣化。高職院校的價值主要在于為現代社會的發展輸送一批素質較高的技術型人員,進而為整個社會的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要實現高職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除了使其具備在各種不同情境下學習的能力以外,還必須注重其自我評價、情緒自控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面臨壓力情境的時候必須具備較強的情緒管控能力,在各類場合與他人交往的時候要具備共情能力與服務意識,在構建集體關系的時候應具備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作精神,學會合理有效地解決沖突,上述這些都可劃歸為情商的范圍。因此,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必須進一步深化,實現其立體化、多樣化的發展,將情商教育適當融入進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之中,是彰顯思政教育本質與內涵,拓展教育深度的必由之路。
三、情商教育融入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加強對學生積極情商特質的培養,促進其情商水平的提升所謂積極的情商特質,主要指的是勤奮、真誠、專心、樂觀等品質,情緒的多樣化對學生來說是必要的情感體驗,但同時應當在其體驗多樣化情緒的過程中注重對其積極情商特質的培養,并著力規避其消極情商特質,避免其形成負性思維模式,因為負性思維模式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一種低價值甚至無價值感,造成其在自我認知上的缺陷,增加其患上抑郁癥的風險。消除負性思維模式,使其采用積極客觀的態度去思考問題,降低生氣、悲傷、憂慮等情緒出現的幾率,一旦在思維認知方式上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學生的自我感受與體驗也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當增設“自我科學”類的課程,這類課程有助于幫助學生提升其行為和態度的積極性,使個體對他人關注度更高,與此同時,還能幫助其確立具有一定難度但又可通過努力實現的學習和工作目標,學生在實現預期目標的過程中,不僅能更為客觀的評價自己,全面了解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時還能學會有效地控制氣憤、悲觀等消極情緒,學會冷靜地面對和解決問題,進而具備積極的情商特質。
(二)提高情商培養情境的多樣化,增強學生的人際體驗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上也是社會化的過程,學生個體的社會化其實就是個性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之中,應當尤其注重對其自我觀念的培養,讓其具備基本的工作與生活技能,明確自身在社會中擔任的角色。心理學家戈爾曼提出,學生在社會化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情緒盲區,所謂情緒盲區,指的就是學生不能很好地管控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因情緒狀態不佳而無法適應環境。例如,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感到焦慮、自責、孤獨等,過分強求自己,不能較好地理解和體會他人的情緒,經常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緒無法自拔,最終導致抑郁等嚴重后果。上述這些情緒盲區的存在都是個體社會化過程中的絆腳石,在開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候,應當在了解學生面臨的情緒盲區的基礎上,借助各類社會道德與規范的約束作用,糾正其在認知上存在的偏差,從而避免因此而引發的情緒失控等問題。
(三)設置具體的情商培養目標,并提高實踐形式的多樣性情商作為學生素質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涉及到學生理解、感知、控制情緒等多方面的內容。高職院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地開展對學生的情商培養工作,就必須借助多樣化的方式來加深其情感體驗和實踐。首先,教師可通過情商測驗的方式,利用各種測驗儀器和工具,讓學生對自己的情緒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其次,教師可在課堂上多設置一些接近真實的模擬情景,幫助學生相互之間了解對方的感受和情緒,從而使其在學習或工作中面臨不友好的人際關系時能更好地把控自身的不良情緒。此外,對學生思維習慣的重塑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職學生的不良情緒主要涉及到學習上的焦慮、社交恐懼等,而這些不良情緒大多是由于不好的思維習慣所造成的,所以,高職院校必須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中、思想教育活動的開展中更多地關注對學生積極思維方式的培養,并對情商培養目標加以明確和細化。
四、結語
總之,情商教育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高職院校必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積極融入情商教育的相關內容,選擇針對性的情商教育路徑,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全面提升,為其將來進入社會打下基礎。【作者簡介】鄧雄峰(1984-),男,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研究。
【參考文獻】
[1]肖飛,繆大寧,何曉巖等.高職院校學生情商教育模塊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20):93-95.
[2]鄭春雨.積極心理學價值取向的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班級情商教育體驗式模塊化探析[J].校園心理,2016,14(4):271-272.
[3]戚牧,王瑋.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高職學生情商培養[J].陜西教育(高教),2009,(7):62.
作者:鄧雄峰 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