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4+1”教學策略在舞蹈教學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對于新時期下的中職學前教育而言,舞蹈教學不僅是一門專業性十分強的課程,同時這門課程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果將會直接與學生的未來發展掛鉤,將為學生贏得更多的社會就業資源。為此在實際的舞蹈教學中,可以通過引入“4+1”策略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鼓勵他們在掌握專業舞蹈技能的同時,也能夠充分地與其他教學手段進行高度融合,在實現學前教育崗位與日常教學活動緊密關聯的同時,實現既定的目標。
一、什么是“4+1”教學策略
簡單地說,“4+1”的“4”是從“學”的角度做好微課學習、感受其中的意蘊;從“練”的角度做好理實一體,做好多元評價;在“演”的過程中,做好情境互動和對比探究;在“創”的過程中,做好分組創編、實現拓展延伸。而“1”則是要在“實踐”的過程中,做好模擬課堂的構建工作,在崗位實踐中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為學生日后步入社會,擁有良好的社會競爭力提供支撐與幫助。
二、“4+1”的教學策略概述
(一)“學”中做好微課學習
微視頻作為現今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最為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在日常的教學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能在有效地引導學生感受不同類型的舞蹈中領會內在的意蘊。在中職學前專業教育的過程中,舞蹈教師要以微課與微課件、微教案、微評價作為基礎,通過在課程中的廣泛應用來突出舞蹈教學的難點和要點,可以說這種微課教學手段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堂中,更加靈活地展現了教育事業以及信息化發展的浪潮,為有效提升學生對舞蹈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同時也最大限度提升了舞蹈教學過程中的授課質量與授課效率。
(二)“練”好理實一體,強化多元評價
與其他課程一樣,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同樣也需要學生在大量的訓練中實現“理實一體”,在提升學前教育教師綜合素養以及舞蹈教學水平的同時,真正地承擔起兒童舞蹈素養培訓、基本功訓練等教學職能,在身體語言與舞蹈動作、舞蹈技巧進行高度融合的過程中,在訓練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和文化修養。然而,練習卻并不是教師授課的重點,相反在實際的舞蹈訓練結束后,教師必須給予學生具有差異性的評價,作為學生完善自我的基本依據。
(三)“演”好情境互動和對比探究 “
演”好情境互動能夠最有效地調動學生展開對比探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舞蹈教師必須通過建立不同情境下的互動來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表演平臺。通過不同節奏、不同韻律的音樂舞蹈訓練,來鼓勵學生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此外,教師也要對學生展開有效的對比探索,通過小組對比、時段對比等方式來做好引導教學工作,在情境互動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四)在“創”作中實現教學延伸
對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還應當關注對其“創作”能力的培養,在做好分組創編、獨立創編的過程中實現學生認知能力的拓展與延伸。在關注學前舞蹈的“趣味性、表演性與創造性”的同時,能夠自創出一些符合兒童需求的舞蹈。在展示舞蹈美感、節奏、韻律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結合不同音樂背景做出不同反應,以此來實現四肢的協調性。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認知特點來進行分組創編與獨立創編,在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同時,借助創作這一平臺實現舞蹈授課目標,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和就業競爭提供支撐與保障。
(五)利用實踐做好模擬課堂構建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最終也要在崗位實踐中進行學習成果的落地和轉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推進過程中,教師必須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對既定的教學目標進行掌握和理解,同時在虛擬課堂的作用下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在一體化教學策略的作用下,借助理論與實操的融合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鼓勵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掌握各類舞蹈知識以及舞蹈技能中,更好地發揮個人聰明才智,最終實現社會化發展和技能型人才的養成。
在這個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相關教育從業者也要借助大量的虛擬場景來進行環境的營造,通過虛擬課堂以及校企融合的方式來實現強強聯合,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而努力,讓他們在虛擬的課堂中近距離接觸幼兒,在掌握幼兒心理的同時能夠因地制宜地創作、設計出更多的舞蹈作品,帶領學生健康成長。
三、“4+1”的教學策略實際應用
(一)微課等信息化手段的應用
與其他學科一樣,微課背景下的舞蹈教學同樣也要從預習、授課以及復習的角度來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在對相關的教學難點和教學要點進行關注的同時,突破傳統教學過程中的時間與空間瓶頸,借助班級微信群、學校貼吧等平臺,為學生的課前復習以及課后預習提供便利。此外,教師在完成相關的微課視頻錄制后,還可以借助微課這一教學手段來為學生有的放矢地布置相關的課后作業,在提升學生對舞蹈知識要點掌握的同時,以設置“留言板”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實際認知動向和對這種教學策略的真實想法,以便隨時做好調整。
(二)練習和評價的重要應用
在進行舞蹈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將學習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成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堂上的“主人”,而對于教師來說則是要從高高在上的講臺上走到學生身邊,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訓練積極性的同時,成為學生的領路人和協同者。一方面,在課堂上教師要將更多的理論研討歸還給學生,讓他們能夠在合理安排課堂學習時間的同時,有的放矢地做好舞蹈練習。另一方面,教師則要對學生的舞蹈練習情況進行點評,在公平、公正、客觀的評價中幫助學生尋找差距、補足短板,為他們日后的發展提供支撐與幫助。
(三)做好情境互動和對比
在實際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推進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來為不同學生創設不同的互動情境,在做好對比探索的同時,不斷拓寬學生認知與實踐水平,以便他們在日后的幼教崗位上能夠滿足不同的幼兒舞蹈教學需要,為每一名幼兒的發展和健康成長提供支撐與幫助。
(四)舞蹈創作在教學中的實踐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舞蹈創作引導,在大量的實踐中提升學生的理解力和創造力。例如,在《小蜜蜂結伴飛》的舞蹈創作中,就應當鼓勵學生以律動舞蹈為出發點,在調動手腳動作的同時,借助朋友之間的問候與互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一些有條件的學生來說,則可以通過DIY的方式來導入一些道具,在增強互動性的同時,也能夠導入更多的生活知識。 此外,在《猜猜我在哪兒》這個舞蹈的創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簡單的童話故事進行改編,以幼兒耳熟能詳的故事場景作為學生進行舞蹈創作的基礎,同時導入旁點步、跑跳步、小碎步的舞蹈創作方式,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表演創作概念。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地設計出游戲過程,為每一個動漫角色賦能,在規定其動作與舞蹈特點的同時,結合舞蹈韻律的變化調整隊形以及動作。結合音樂的變換和韻律的變化來突出步伐舞蹈動作訓練,在互動的過程中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以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在一些迅速變化的步伐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擁有更加敏銳的辨別能力,在引導幼兒關注故事情節的同時,也能夠對自己的舞蹈動作進行調整。
(五)重視“實踐”與教學目標的達成
一方面,教師要將幼兒園的實際場景“搬到”中職學前舞蹈教學的課堂上來,讓整個學習氛圍增加具有真實化與情景化的渲染。對于教師而言,則要選用那些擁有豐富幼兒教學管理經驗的教師,借助他們扎實的基本功以及多年的育兒實踐經驗來提升舞蹈教學的代入感。對于一些有條件的中職院校而言,還應當通過加大校企合作的方式,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
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一組學生扮演幼兒,通過模擬幼兒心理習慣以及舞蹈習慣的方式來完成相關的舞蹈教學體驗;另一組學生則可以通過面對“幼兒”舞蹈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狀況進行反映,來提升整體的教學能力。相信在這種模擬教學手段的帶領下,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的過程中體驗到模擬教學的精髓,在關注實踐應用的同時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實戰性,使整個舞蹈教學在一體化教學策略帶領下得到一個質的提升。 此外,在“4+1”教學策略應用過程中,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必須結合時代發展的特點以及新時期下幼兒心理規律,利用大量的理論與實踐融合來提升整體的教學實效性。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家對中職教育的關注,每一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師都必須在不斷積累的教學過程中,提升個人認知以及使教學手段多元化,在“4+1”教學理念以及理實一體化教學策略的作用下,將現有的教學策略進行創新與完善,真正走出一條促使社會發展、學生進步的康莊大道。
作者:劉寬宏 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