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信息技術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與小學語文學科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的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師生互動的重要性。通過明確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詳細分析了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語文師生互動活動的具體內容,全面提升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實現小學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全面發展。此次研究選用的是文獻研究法,通過對相應文獻的查找,為文章的分析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師生互動
隨著5G網絡的出現與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豐富的媒體內容將通過網絡獲得更為廣泛的傳播與更為靈活的互動。語文課程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斷尋求對學生核心素質培養的方法,加之其作為一門語言類的應用學科,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的比例更大。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需要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師生互動活動相結合。因此,本文研究的內容和提出的策略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具有理論性的意義,對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實際意義。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性
師生互動是開展教學活動與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渠道,在小學課程改革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于以語言交流及情感表達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小學語文學科而言,豐富多樣的師生互動形式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應用機會,同時,順應了小學學生的年齡特質,幫助其建立起主動表達的學習習慣,以達到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相較于傳統課堂的師生互動模式,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師生互動活動進行深度融合的突出優勢就在于新技術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興趣,及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電子設備與網絡信息技術構成了小學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平臺,在互動活動中現代化教具與網絡資源的使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于知識的關注度,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鍛煉其接受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知識學習與應用的興趣,并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展合作溝通的能力,以實現小學學生在語文學科中的全面發展。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活動的開展方法
(一)利用翻轉課堂開展互動教學
翻轉課堂來源于新課程改革中的翻轉教學理念,所謂翻轉就是將課堂中學生與教師的角色、地位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換。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在課堂開始前使用新媒體教學設備提前錄制教學視頻,以供學生自主預習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重點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環節占據了課堂的主要板塊。在翻轉課堂的師生互動中,智能教學平板終端的應用擴展了師生互動交流的時空,設備聯網使得教師可以隨時監控到學生學習任務完成的進度,有針對性地講解語文課程。同時,翻轉課堂中的微課概念也可以靈活應用在課下的師生互動之中,短小精悍的預習微課克服了小學語文課程知識零散龐雜的弱點,在預習環節聚焦課程重點,微課的使用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熱情的同時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以小學五年級古詩《尋隱者不遇》教學互動為例,在課程開始前,教師錄制以朗讀示范、背景展示為主的預習微課,幫助學生完成陌生字詞的糾音,同時,帶領學生初步體會詩人的情感,通過布置預習作業的方式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課上布置“推”“敲”二字的比較討論任務,鼓勵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每小組各派一個代表向教師陳述本組的觀點。在答案公布環節中,教師利用聯網教學平板向學生介紹“賈島推敲”的典故,為學生開闊一定的思辨空間。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互動教學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類技術,其在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著重強調對學生進行多種感官的刺激,以幫助學生提高在課堂互動中的主動性與靈活性。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互動課堂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幻燈片展示或視音頻播放,以智能黑板為代表的新型互動教具的推出為知識的傳播創造了更多的媒介。虛擬現實技術與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突破了課堂互動的地理局限,在師生互動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知識內容,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的單位容量。以小學四年級課文《觀潮》教學互動為例,在教學設計環節中,教師以課文中的錢塘江大潮內容為基礎,利用互聯網充分搜集與課程相關的資料,重點篩選學生喜聞樂見的游客分享的短視頻內容,以便在課堂中配合課文的描述進行直觀的展示。同時,在部分教學基礎較好的學校中,還可以針對《觀潮》這一課為小學學生開設VR、AR體驗課,幫助學生創造虛擬的觀潮環境。在體驗結束后,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與課上發言的方式與教師進行課堂互動,重點講述個人“觀潮”的體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出現地對大潮的生動表述,并將其靈活應用于自我情感表達之中。
(三)利用互聯網開展互動教學
互聯網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充分融入至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其互聯共享的理念順應了互動教學的要求,在小學語文師生互動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一方面,互聯網中豐富的教學資源與趣味的課程材料是教師備課的基礎,能夠為語文教師在常規課本教學外提供更新穎的的討論題目,且網絡內部大量的視音頻資料也保障了師生互動環節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網課開始出現,這直接打破了教學互動甚至整體教學活動的時間與空間壁壘,在遠隔千里的情況下能夠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師生實時連接。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互動教學的投入成本,保證了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互動活動的質量。以小學四年級課文《長城》教學互動為例,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課程學習的期間,結合新時期的社會背景,在互聯網上為學生尋找合適的教學補充材料。在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科的基礎字詞教學的同時,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核心素養,以增加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話題內容的豐富性。在線下教學開展有所限制的時期,推廣并開展線上教育的同時,保證小學教學活動與師生互動活動的有序進行,小學教師利用互聯網實時信息共享的技術實現了視頻互動教學,小學語文教師與學生利用文字、視頻、語音等形式完成了正常課程中的互動流程。
(四)利用情境教學開展互動教學
情境模擬互動教學依托于現代教學理念中的情境教學法,是在根據小學學生年齡及心理特點搭建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教學場景的同時加入師生互動場景,以便學生能夠充分融入進教學互動環節中,并在互動行為中對所學知識學以致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核心在于在場感的營造與互動性場景的生成,將信息技術與模擬互動教學相結合可以提高教師對教學素材的掌控力,借由信息技術可以進一步增強場景搭建的真實感。教師參與其中既可以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和熱情,充分發揮出小學學生的想象力與專注力優勢,又可以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拉近彼此間的關系和感情,展現出語文學科獨特的情感魅力。以小學四年級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為例,教師在使用情境教學法進行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投影儀與智能黑板在教室內部搭建送別場景,并利用互聯網視頻資源向學生播放李白與孟浩然間真摯的友情故事。與此同時,在實際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課上舞臺劇表演,幫助學生在表演過程中體味詩詞中傳達的情感。教師可以通過“排練說戲”與“表演點評”的形式參與到課堂互動的過程當中,為學生創造有強烈情感、有沉浸感的語文課堂。
(五)利用課外平臺開展互動教學
傳統的小學語文師生互動主要是指語文課上的互動,而現代信息技術的價值在師生互動中的突出體現就是其利用網絡技術與計算機軟件平臺擴展了師生互動的區域。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班級QQ群、微信群、電子郵箱等信息共享平臺皆成為了小學語文師生互動的有效渠道,云技術的加入也不斷為師生開闊更大的互動空間。以小學語文科目試卷講解為例,教師可以采用視頻錄課的方式對整張試卷逐題精講,而后通過云端上傳或群內發送文件的方式派發至各個學生手中。這樣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的方式對課上教師講解的內容進行復習,提高師生互動交流的效率。
三、結語
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提供了新的平臺與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課堂互動的靈活性,在優化了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同時,增進了師生情感。通過本文的研究得知,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師生互動相結合有獨特的教學意義,基于此,本文著重研究了五項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的小學語文師生互動活動,分別是利用翻轉課堂開展互動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互動教學、利用互聯網開展互動教學、利用情境教學開展互動教學、利用課外平臺開展互動教學。
作者:杜亞楠 單位: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都司鎮西馬垓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