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內科臨床研究生能力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加強臨床醫學理論知識的培養
優化學位課程的設置。進一步明確學術型和臨床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修訂和完善培養方案。根據培養類型和專業,按需設課,建立學術型和臨床型兩種課程體系。由于臨床型側重于臨床專業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的學習、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基礎課程要進一步優化,要緊密聯系臨床,結合呼吸內科特色開設相應的臨床基礎課和臨床技能課,強調實用性和靈活性。如開設臨床基本醫技和技能訓練課程,采取臨床講授、示教及分組操作訓練等多種形式進行全面培訓,為進入臨床做準備。增加本學科發展的新理論和新的診療技術為選修課,以開拓研究生的視野,使其了解本學科發展的新動向。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盡可能擴大研究生在臨床和醫學科學研究方面的知識面。教學查房、臨床病例討論會、全院疑難病例會診是培養年輕醫師形成正確的臨床思維,提高臨床基本技能的行之有效的途徑。作者所在單位每周三上午進行院士疑難病例大查房,放射科、病理科及相關科室均參與討論,幫助研究生認識影像學的征象,提高影像學診斷技能,加深其對呼吸系統各類疾病病理表現的理解。堅持每周1次小講座,如就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糖皮質激素在呼吸系統中的應用、霧化治療、血氣分析、難治性哮喘、呼吸系統疾病的營養治療、胸部影像學等組織專題學習。開展讀書報告會、研討會、研究生論壇等,調動廣大研究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自主閱讀的能力,查找文獻的能力、表達能力、總結能力,幫助其提高英語水平。
2加強臨床能力的培養
實行臨床準入考核制度。研究生進入實習前,必須通過臨床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方能進入臨床實習。①入學前曾在三級甲等醫院從事本專業臨床工作3年以上,并已取得第一或第二階段住院醫師培訓證書的研究生,經審查考核后可直接進入呼吸內科培養;②應屆、入學前未從事呼吸內科臨床工作的研究生,經大內科臨床培養、考核合格后,才能進入呼吸內科培養;③進入呼吸內科培養并已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研究生,經我所導師組及醫務科處方權考核批準后,可參加一線值班。
進行崗前培訓。對進入臨床前的所有呼吸內科臨床醫學學位研究生進行崗前培訓,包括醫院培訓和科室培訓。醫院層面的培訓由人事培訓科組織,聘請有關專家進行專題講座,主要涉及急救技能、臨床合理用藥、醫院感染、醫療法律法規、醫德醫風、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等。科室的崗前培訓則安排專項帶教教師對氧療、吸痰、手術無菌技術、胸腔穿刺活檢、經皮肺穿刺活檢等呼吸內科的常規診療技術及對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間質性肺疾病、肺血栓栓塞癥、肺癌等常見病的診治流程進行講解。培訓目的讓研究生在進入臨床學習前就對醫院臨床工作的要求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初步具備開展臨床工作的技能,規范研究生的臨床工作。
制定并細化培訓方案。作者所在單位要求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大內科培訓的基礎上,深入到呼吸內科培養,著重于呼吸內科的臨床思維和救治能力的強化訓練。具體要求如下:①對于內科學進行選擇性輪科,不可少于3個三級學科,其中心內科和消化內科各3個月,急診科兩個月,對內科的基本功進行進一步的強化訓練。②在呼吸內科各亞專科,如呼吸危重癥醫學、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部腫瘤、肺血管疾病、間質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等亞專科進行輪轉,時間不少于1年。③結合個人的專業方向,選擇性地在放射科、肺功能室、麻醉科、纖支鏡室、睡眠監測、胸外科、細菌室等相關科室進行輪轉,時間為1-3個月。④每周跟導師出1次專家門診。借鑒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經驗,對研究生臨床培訓制定量化指標,如對所管床位數,收治病人人數和病種的要求,操作的種類和數量,需要掌握的專科理論知識等作出詳細的規定。通過規范化的系統培訓,不但要求研究生掌握呼吸系統常見病和大咯血、自發性氣胸、重癥哮喘、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栓塞等急危重癥的診治,還要熟悉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肺泡蛋白沉著癥、Wegerner肉芽腫、少見肺部真菌病等少見病。要求熟練掌握呼吸病學、危重癥醫學常用的臨床操作與技能,包括氣道廓清技術、動脈穿刺與血氣分析、胸腔穿刺置管術、胸膜活檢術、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人工氣道的建立與管理、有創及無創機械通氣、危重癥患者的呼吸支持與呼吸功能監測、循環支持及循環功能監測等。
完善考核標準與方法。臨床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進與積累的過程,必須格外注意對平時經常性考核的監督管理與落實。臨床科室成立考核小組,制定研究生出科考核程序。每位研究生手持一本培養手冊,詳細記錄輪科期間的臨床實踐情況,如收治病例數,書寫病歷的情況,診療操作次數,參加病例討論、學術活動、臨床科研的次數及帶教的人數等,進行自我鑒定,多方面綜合評估的方法,力求客觀和公平。
3加強臨床科研能力的培養
將科研能力的培養貫穿臨床實踐的全過程,重點是讓研究生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工作的流程,包括如何選題、設計合理的技術路線、分析數據和研究結果等。導師在教學查房中指導研究生掌握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在臨床診療過程中帶著科研的思維去思考,培養其敏銳的科研思維洞察力,善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不同的觀點與意見。在臨床實踐中,要調動研究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本專業熱點、難點的探索熱情,在臨床中尋找課題,如非免疫缺陷者肺隱球菌病的臨床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學的研究等。通過完整的科研訓練,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加強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
目前我國臨床型研究生的英語水平尚不能滿足學術交流的需求,在撰寫學術論文、參加學術會議和國際交流等活動中仍存在許多語言障礙。因此,研究生階段的英語教學應以培養學術英語能力為目標,實現從英語的學習者到使用者的過渡。采用“任務教學法”(Task-basedLanguageInstruction)對研究生進行英語水平的培養,即讓學生從分析英語學術論文范文入手,學習學術論文的寫作技巧,然后結合自己的專業方向進行選題、構思、寫作,并按照國際學術會議宣讀論文的語境結構制作成演講稿以及所需幻燈片或講解版,最后在“模擬學術論壇”進行口頭陳述和回答問題。教學質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臨床能力是評價臨床研究生教學質量的硬指標。只有針對臨床能力培養的影響因素,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臨床研究生的臨床能力,提升臨床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才能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高等醫學人才,滿足我國經濟改革及建設形勢的迅猛發展。
作者:葉楓謝佳星吳璐璐陳榮昌單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