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科技圖書把好質量關的具體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時代在變化,出版也在變化。對于科技圖書來說,在新的形勢下,把好出版物質量關所面臨的問題也有了新的變化。我們原有的《管理規定》《獎懲辦法》等手段必要但還不夠,需要編輯們,不斷學習,細心鉆研,辛苦耕耘,不斷提升自己。這樣才有可能在新形勢下,實現對科技出版物質量關的更好把控。
關鍵詞:科技圖書;互聯網;提質增效
互聯網產業蓬勃發展,人人都是自媒體,各種觀點和思潮層出不窮,出版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新形勢下,科技圖書質量問題出現了新的變化。1)出版節奏太快,而編輯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碼洋指標的壓力下,現在每個編輯每年少則幾十本、多則上百本生產任務。因此,很多人無形中就放低了對科技圖書質量的要求:取消了初審環節直接進入加工階段,甚至加工階段也取消;二審、三審走過場,形同虛設;校對只看異同不看對錯。可想而知,圖書中的問題很多就被遺留下來。2)編輯出版圖書的站位不高,圖書的品位不高。越來越多進入出版行業的新人對出版的認識發生了變化,逐步淡漠了社會效益,唯經濟效益馬首是瞻,而對于內容格調品位高還是低一概不管,徹徹底底地淪為了碼洋的奴隸。3)編輯的基礎知識不扎實,書稿內容不規范,圖書質量不高。這主要體現在:(1)科技知識和歷史人文綜合知識有欠缺;(2)邏輯把握不夠;(3)詞語搭配、尤其是虛詞、副詞的搭配不好;(4)圖文不一致、輔文不規范、科技符號和量的符號單位不夠統一、標點符號亂用、內容過于口語話。4)編輯對敏感問題不夠敏感,處理不得當。現在的很多科技圖書中存在的敏感問題需要編輯聯系上下文才能發現;有些問題則需要編輯了解國家的當前政策才能意識到;還有些問題則需要編輯有一定的歷史、人文知識才能發現。編輯過于依賴黑馬,導致書稿中很多“隱形”的敏感問題被錯過。5)編輯對引進版圖書的把控力度不夠,引進版圖書質量堪憂。科技圖書中,引進版圖書占很大比例。而從讀者的反饋來看,很多讀者寧愿讀英文原著,也不愿意讀翻譯過來的譯著。這就說明,引進版圖書的質量較差,甚至不能夠滿足讀者最基本的閱讀要求。而從我們多年的實踐經驗來看,引進版圖書確實存在非常多的問題。面對新形勢下的新問題,我們必須要重視起來,不能因為我們出版的是科技圖書而放松對質量問題的把關,應該仔細研究新問題,與時俱進地提出新的解決措施。
1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帶動圖書質量的提升
科技出版社應該牢固樹立一種觀念:依靠圖書規模增長的年代已經過去,未來必須要多打造精品圖書,多出高峰高原之作。只有這樣,編輯才能真正從繁重的案頭工作中解放出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做選題規劃、行業調研、與作者交流中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因為“出書數量太多”而帶來的書稿質量問題。具體措施如下。1)出版社調整考核機制,在保持部門業務考核指標不變或者略微增長的前提下,嚴格限制每個部門的出書品種數量,讓編輯有更多的精力去策劃更好的選題和提升每本圖書的質量。2)嚴格把控“三審、三校”流程,加強對黑馬軟件使用的監督。增加印前檢查和年度質檢的檢查機制,加大對于問題圖書的懲罰和對質量優秀圖書的獎勵力度。3)定期清理系統中一年以上的選題,重新評估,及時清除掉“無效”選題。4)出版社建立重點選題和年度好書的評選機制,鼓勵編輯多出精品,引導編輯對圖書質量引起高度重視。
2立足本專業,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跨領域選題的最大的風險在于,你根本就不知道“雷”在哪里,發現不了問題。比如國家在2017年9月文件,禁止比特幣交易,而我們的編輯不了解這一點,出版的一本書稿中還在教別人如何建立賬戶實現交易,這顯示是不合時宜的。因此,針對跨領域選題的現象,建議采取的措施如下。1)出版社或者編輯部應設立出版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選題論證會,確保選題在“主航道”內,避免出現大范圍的跨度。2)策劃編輯、加工編輯要更加專業側重。出專業或跨專業的選題,部門主任或公司領導一定要跟責編交流,確認責編有這方面的把握能力。3)編輯應積極學習和了解所跨圖書領域的政策走向和尺度把握,要懂得取舍,必要的時候要敢于放棄。
3拒絕三俗,推動“正能量”圖書出版
互聯網的發展加速了自媒體的發展:微博、微信的影響力不斷加大;各種大V、網紅、超級IP集聚了眾多粉絲,主導著輿論的走向。在這種情況下,編輯們有些手足無措,似乎失去了對與錯的判斷標準,針對這種情況,建議采取的措施如下。1)出版社應加大對可能出現此類問題的科技圖書,如互聯網、自媒體、大數據、職場圖書的抽檢力度,如可以規定涉及此類的圖書,三審的環節都要書稿全審,印前要安排專人審查。2)及時更新黑馬軟件,有新的政策動向,在編輯群里及時通報。如前兩年新華社的《新華社新聞信息報道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就值得編輯好好學習。3)編輯們應謹慎對待來源于網絡上的各種信息。網絡上的內容不一定都是真實的,大V的言論也不見得都是可信的。對于反動、低級趣味、負能量的內容要堅決抵制,對于來源不明的信息和涉及敏感內容的信息,要仔細核對,多方求證,務必確認信息的真實性;對于無法確定真實性的內容則應果斷放棄,萬萬不可人云亦云。
4提升專業水平,擴大知識面
這方面涉及的內容就比較多了,我們常說的“編輯應該是個雜家”就是指的這一點。這是對編輯們的硬性要求,同時也是編輯能夠提高對書稿的把握能力的重要手段。1)編輯要加強出版專業能力的培養。科技書稿中,科技符號和量的單位、公式、變量、專業術語特別多,要全書統一并且要規范。實際工作中,這方面出現的問題很多,如一本書稿中提到“一個飛船座艙的自由空間為1.6m2”,很明顯,這處的單位是有問題的,空間的大小一定是一個體積的問題,應該改為“1.6m3”。再比如,一本書中介紹“臺灣地區的易通卡收取押金21元”,顯然這里的“21元”不明確,要去核實是新臺幣還是折算成的人民幣。2)編輯要格外細心,對于一些知識性的問題要勤于求證。曾經有這樣一本書,介紹的是“上海市公交站點站牌”,然后引用了兩張圖片,一張站牌上面寫的是“威高廣場華聯”,另一張站牌上面寫的是“南關十字”。后經查實,前一個站牌是在威海,后一個站牌是在蘭州。類似這樣的問題,編輯如果不細心求證,是很難發現的。
5提升引進版圖書的內容質量和編校質量
引進版圖書在科技書稿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較高的,而引進版圖書存在的問題也是比較多的。上面提到的一些問題在引進版圖書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這里主要是針對引進版圖書特有的問題提出一些解決方案。1)注意國外與國內政策的差異。有一本關于大數據的圖書,是介紹大數據在酒店管理行業的應用。國外的酒店很多是包含賭場的,因此這本書中也包含了一章介紹酒店中賭場的數據分析,而國內對于賭場當然是禁止的,所以這本書在引進的時候就要對賭場一章的內容做相應的處理。2)注意引進版圖書國外作者對于中國的一些評價。很多國外的作者很熱心,愿意在書中表達自己對中國一些問題的看法,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因為很多人是道聽途說,并不了解事情的真實一面,就會導致一些評價很片面。3)要選擇專業領域的人員作為譯者。目前引進版圖書被國內讀者詬病最多的就是翻譯的語言,很多直譯完全讀不懂。這是因為,很多圖書的譯者都來自于翻譯公司,這些人對于常用的中英文翻譯是沒有問題的,但對于專業性比較強的科技圖書詞匯拿不準,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應該說,互聯網、大數據的出現讓人們獲得的信息量不斷增多,獲得信息的方式更加便利。但同時這給出版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編輯需要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去粗取精,這對編輯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學習,細心鉆研,辛苦耕耘,編輯才有可能在新形勢下,實現對科技出版物質量關的更好把控。
參考文獻
[1]新聞出版總署.關于進一步加強學術著作出版規范的通知[EB/OL].[2012-09-24].
[2]韓芳.關于現代出版環境下如何保證圖書質量的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5(6):117.
作者:李強 單位:人民郵電出版社信通傳媒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