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燒傷患者康復護理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大面積燒傷;康復護理;護理體會
燒傷是在生活、生產中比較常見的意外事故,特別是在城市化不斷進展、生產不斷機械化的今天,燒傷的發生率仍然居高不下,燒傷發生后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多會造成嚴重影響,特別是大面積的燒傷患者,在燒傷發生時就面臨諸多險境,雖然在醫療技術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對大面積燒傷的患者的急救和一系列救治措施有了很大的提高,患者的救治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大面積燒傷的患者在后期依舊存在恢復困難、恢復不良的問題,為此落下殘疾或其他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負擔。本文中筆者就大面積燒傷患者的康復護理做總結分析做如下報道。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間收治的診斷為大面積燒傷的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齡13歲至47歲,燒傷面積為50%-98%,均為深Ⅱ度-Ⅲ度燒傷,其中:火焰燒傷26例,熱液燙傷3例,化學燒傷1例。
1.2 方法 本組患者入院后按照一般燒傷患者的救治原則,及時地清創、保護創面,早期及時補充液體,維持呼吸道通暢,糾正低血容量休克,并且早期徹底地清楚燒焦壞死的皮膚和組織,行自體、異體皮瓣的移植等治療。在度過危險期后結合患者自身情況給予恢復性治療。康復護理內容包括:協助功能鍛煉、減少瘢痕增生和色素沉著、預防并發癥發生、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家庭教育、出院后隨訪。2 結 果
本組30例患者中按照個性化的綜合康復措施并在良好的護理條件下,有26例堅持康復治療較好,并且在外觀和功能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結果滿意,占86.67%;另外4例患者由于諸多原因(包括遵醫行為較差、燒傷治療不滿意等)未能取得理想的康復效果,在出院后又多次進行整形美容手術治療。3 護理措施討論
3.1 一般基礎護理 對患者進行簡要的健康和疾病知識普及教育,使患者了解認識自己所患疾病,并對康復訓練治療的流程和可能的不適有所了解,以做好心理準備。由于燒傷患者失去了皮膚這一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巨大屏障,很容易因為感染而發生意外,因此有必要對住院的環境進行嚴格的控制,除了做到每天定時對病房徹底消毒、空氣凈化外,對出入大面積燒傷患者病房的人員也應該嚴格要求;在飲食方面,康復期患者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選擇多纖維、低脂、多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蛋類、肉類、糖類等,同時忌食辛辣調味品。
3.2 要求護理 對于燒傷的患者,進入康復期后很多傷口已經開始結痂,此時正確的可以極其有效地防止患者燒傷后瘢痕的形成以及粘連、攣縮狀況的出現,不同部位的護理需要不同的姿勢,總體上來說,不論任何部位的燒傷,盡量使該部位的皮膚在松弛和自然的狀態下,是皮膚的紋理復合正常的解剖位置,避免燒傷部位皮膚的扭曲、受壓、折疊凳,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局部皮膚的攣縮而影響美容和肢體關節的功能。如頭部燒傷,仰臥時頭居中,避免耳部受壓,軀干的上半部分如胸背部,雙上肢等燒傷時,要外展肩關節,以確保雙上肢不與其發生粘連。
3.3 心理護理 不論何種燒傷的發生都有著其較為突然的一面,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會使很多患者心理產生巨大的挫折感和不幸感,在加上由于燒傷后勞動能力的暫時喪失和經濟收入的減低,又有疾病本身的痛苦和住院治療周期的漫長、恢復的困難,恢復后面臨外貌上的不美觀,很多患者容易產生孤獨、憤怒、痛苦、焦慮、悲觀等情緒,嚴重地影響著疾病的轉歸。因此積極有效的心理護理是確保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積極配合治療,樹立正確疾病管的關鍵,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從言語上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建立對疾病和生活的信心,樂觀的面對所發生的不幸。
3.4 壓力用品使用指導 壓力可使瘢痕組織缺血、低氧,抑制纖維細胞增生,使膠原纖維生成減少,使瘢痕變薄變軟。在創面愈合后,向其講解堅持穿戴壓力用品的作用,盡早給予和督促使用彈性套,每天穿戴至少20小時以上。
【關鍵詞】系統化康復;護理;燒傷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7-90-02
深度肢體燒傷患者創面愈合過程中,常因早期處理不當及后期缺乏正確的功能訓練等因素,導致肢體瘢痕增生、攣縮、粘連等多種畸形的發生,嚴重影響四肢的外觀及功能,后期需實施外科手術重建功能和改善外形[1]。因此,早期實施系統化康復護理,是深度肢體燒傷患者護理工作的重點。我科自2010年1月一2012年12月對肢體深度燒傷患者,早期進行系統化康復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2010年-2012年我科共診治肢體燒傷患者63例,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齡16-65歲;燒傷深度均為深Ⅱ~Ⅲ度,其中火焰燒傷43例、熱水燙傷13例、熱壓傷4例、化學燒傷3例。根據奇數、偶數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研究組32例,對照組31例,患者經藥物或手術治療后創面愈合,病程15-31d。創面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和疼痛,關節活動受限,能小范圍主動活動,無直接的肌腱或關節損傷。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燒傷深度、燒傷部位、燒傷面積、功能障礙等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護理方法
2.1 所有病例入院后給予重癥監護、補液、手術等常規診治和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給予患者相應進行相應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及解答患者相應的問題,在患者進行鍛煉的過程中給予患者相應的指導。
2.2 研究組除常規護理外,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病情穩定后,由經過康復技術培訓的護士對其進行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包括評估,肢體功能的訓練,健康教育,心理及認知功能的康復。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2.2.1制訂系統化康復護理計劃:由主管醫生和責任護士共同對患者一般情況進行評估,根據燒傷部位、深度、面積、燒傷后時間、患者的意識狀態、文化程度、合作程度、心理狀態、對疾病的認知狀況等情況早期制定系統化康復護理計劃。
2.2.2 心理支持:主要向患者介紹早期進行系統化康復護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紹成功病例,調動其積極的心理,消除其緊張情緒和恐懼心理,讓患者了解康復基本程序及預期目標。并說明康復治療是漫長的艱辛之路,只要橫下心渡過“疼痛關”堅持主動和鍛煉,最終會得到滿意的康復。同時疏導其家屬安慰體貼患者,避免不良刺激,對患者演示較好的方法與技巧給予不同程度的贊揚,鼓勵其堅持康復的勇氣和決心。
2.2.3健康教育:耐心講解深度燒傷后出現的各種癥狀、藥物的作用、康復知識。提高患者及家屬的康復意識,使其主動配合康復治療。定期組織患者或家屬集中觀看肢體功能鍛煉的錄像,然后再組織患者或家屬討論,相互交流。推薦燒傷康復有關的書籍、雜志供患者及家屬閱讀。
2.2.4預防創面感染:對早期未結痂的深度燒傷創面要勤換藥,一般用浸有磺胺嘧啶鋅或納米銀抗菌凝膠的油性單層無菌敷料覆蓋于刨面上,外周再加厚敷料。若見敷料有滲濕,則應立即更換敷料。換藥時要嚴格無菌操作,做到無傷操作,爭取創面按期愈合。
2.2.5肢體功能訓練:早期療法(入院到術前):深度燒傷愈后瘢痕的增生和攣縮特性,燒傷早期將肢體各關節保持在功能位和對抗攣縮位。上肢及肩關節燒傷時,上肢外展90度,肘關節伸直,腕關節取中位,掌指關節屈曲60-70度,指間關節伸直或屈曲5-10度,拇指呈外展對掌位,雙下肢外展呈45-60度,膝關節伸直,踝關節背曲90度等[2]。視患者傷情,傷后3-7d內安排切削痂手術,切削痂深度:深Ⅱ度創面削痂至正常組織;Ⅲ度創面切痂至深筋膜淺層,可保留健康的脂肪組織及通暢的皮下靜脈[2]。切削痂后關節部位采用大張中厚自體皮移植覆蓋創面,非關節部位視燒傷面積采用自體皮片網狀植皮或郵票植皮。術后處理:受皮區加壓包扎,固定于功能位和伸直位,予以抗炎治療,術后5-7d換藥,10d左右拆線。拆線后皮片完全成活者即幫助主動和被動功能鍛煉,3-5次/天,10-20分/次。方法:先從不疼痛部位開始,活動度由小到大,活動范圍逐漸擴展至疼痛部位,雙臂上舉、外展,屈伸肘、腕,前臂旋前、旋后,伸屈指;雙下肢練習靜力肌肉收縮、外展、直腿抬高及屈伸髖、膝、踝,練習足背屈[3]。
2.2.6加壓療法:彈力繃帶或彈力套(自制)加壓包扎。彈力套有護臂、手套、腿套、足套等不同類型和規格。在使用彈力套的過程中,在瘢痕未隆起之前開始加壓,在不影響遠端血運的前提下愈緊愈好[2]。若引起肢端水腫、發紺、麻木,則應適當減輕壓力。目前推薦的壓力是3.2-4.0kPa ,大約需要6-8個月或更長的時間,壓迫的間歇時間不超過30min。
2.2.7藥物療法:舒疤寧祛瘢硅酮凝膠或疤痕止癢軟化乳膏,應用于燒傷患者的增生性瘢痕和深度燒傷愈合創面的部位。方法:局部清潔后,將舒疤寧祛瘢硅酮凝膠或疤痕止癢軟化乳膏適量均勻涂抹于瘢痕的表面,每天兩三次,連續使用三個月。
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4 結果
通過對63例患者的護理,兩組療效比較,在早期實施系統化康復護理與常規護理治療有一定的差異,兩組患者準確演示功能鍛煉、配合功能鍛煉的主動性及功能恢復的效果、生活質量均有明顯的差異,研究組康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 討論
燒傷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損傷之一。對功能康復影響最大的就是深度燒傷創面。淺度燒傷經治療,創面愈合后,不遺留疤痕,對機體外觀、功能無大的影響;但深度燒傷由于疤痕的增生或疤痕攣縮產生畸形和功能障礙,特別是肢體深度燒傷后的畸形發生率高,尤其是手畸形發生率高達50%-70%。因此,為促進創面盡快愈合,防止瘢痕及其攣縮產生肢體畸形與功能障礙,對肢體深度燒傷患者實施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的方法來改善或避免肢體深度燒傷后的疤痕增生攣縮導致的外觀功能的影響。特別是關節功能部位、頭面部等暴露部位的功能外觀的改善,對患者治療后回歸社會、參加社會活動、自身功能的恢復、心理影響的消除等有積極影響。本研究對以往的康復方法進行了改進,取得明顯療效。從結果看,實驗組的肢體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有效提高了患者配合功能鍛煉的主動性及功能恢復的效果,明顯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4]。
參考文獻
[1]易南,王冰水等,系統康復治療手燒傷的效果及成本評價[J].中華燒傷護理雜志,2009,25(6):422-424.
[2]王德懷,鐘宇,陳大夫.功能部位深度燒傷的綜合康復治療320例臨床觀察[J].四川醫學雜志,2011,32(11):1669-1670.
燒傷嚴重患者經過長時間的治療后遺留瘢痕,影響患者的容貌、部分功能受損,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障礙。部分患者因容貌和肢體功能的改變,不能很好接受臨床上康復,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健康教育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性的教育活動,使患者能夠接受健康教育的內容,提高患者的健康護理行為,降低患者的發病率與致殘率。因此,燒傷患者的康復護理中應用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研究表明有效的健康教育促進患者的康復[1]。本研究選取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60例燒傷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健康教育,現作如下報告。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收集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60例燒傷患者的臨床治療,按照數字隨機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30例。對照組(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范圍在13-56歲,平均年齡29.54±4.57歲,燒傷原因:熱液燙傷6例,火燒傷8例,蒸汽灼傷6例,電弧灼傷7例,瓦斯爆炸3例,燒傷面積在20-75%。觀察組(30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范圍在11-59歲,平均年齡28.65±3.24歲,燒傷原因:熱液燙傷7例,火燒傷8例,蒸汽灼傷5例,電弧灼傷8例,瓦斯爆炸2例,燒傷面積在25-75%。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燒傷類型、燒傷面積以及一般臨床癥狀上對比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積極臨床治療,抗休克、抗感染以及植皮手術,基面幾近愈合,并且燒傷程度在Ⅱ―Ⅲ度患者治療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瘢痕遺留[2]。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則在患者康復期進行健康教育,具體措施有①心理健康教育:燒傷患者治愈后最擔心便是燒傷對容貌帶來的影響。重度燒傷患者A后遺留不同范圍的瘢痕,影響患者的形象。在護理問題上患者容易產生自我形象紊亂,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害怕融入社會生活。長時間的住院治療,消耗了家庭的經濟,也使得患者及患者家屬產生疲倦。面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護理人員應提前做好護理計劃,針對患者的家庭情況,患者的心理狀態,提出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回避患者的提問,不私下評論患者(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的容貌,主動熱情與患者交流,在面對患者時不要一直盯著瘢痕看,向看待正常人的心態對待患者。幫助建立患者自信心與自尊心,向患者介紹成功康復的病友,克服自卑心理,使患者能夠積極主動投入到康復中來。②健康教育形式與內容:健康教育形式多種多樣,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環境給出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形式,使臨床健康教育不只是流于形式。可采用圖片教育,視頻演示或者患者角色之間的互換,體會不同角色帶來的健康教育的內容。健康教育的內容以患者為中心,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健康教育的內容不可泛泛而談,要細致化,體現在具體問題上,例如關于瘢痕形成的原因,功能恢復中的具體鍛煉方式,用藥的知識。告知患者功能的擺放,四肢關節的運動方法以及面部表情肌運動。③家庭健康教育:燒傷患者在治療上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家庭的精神與經濟,健康教育應將患者家屬囊括,主動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與交流,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告知患者家屬家庭的鼓勵與支持對于患者的康復非常重要。通過患者家屬的精心照顧與心理支持,使患者能夠有勇氣面對康復,堅持功能鍛煉,自我努力改善生活現狀,提高自護能力。患者得到全方面的康復護理,促進功能恢復,有利于降低患者家庭的壓力,同時促進患者健康恢復。
1.3 觀察標準。自我護理能力(ESCA)量表包括4個方面:自我護理技能、健康認識、自護責任感,自我概念,其中總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越強。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觀察患者對燒傷康復知識的知曉率,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康復知識知曉率越高。
1.4 數據分析。數據均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為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t檢驗比較兩組間數據。其中P
2.結果
2.1觀察組燒傷患者的康復知識知曉評分明顯大于對照組患者,對比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觀察組燒傷患者的ESCA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臨床護理工作中由于各種原因,燒傷患者康復期護理中的健康教育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部分護士對燒傷患者康復期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欠缺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并且臨床護理工作的繁忙,護士容易忽略堅持康復的重要性[3]。患者則因心理上的自卑,常常表現出自我封閉,不接受康復護理[4]。有效的康復知識能夠幫助患者盡快恢復肢體功能,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健康教育應用于燒傷患者康復期護理中,起到監督與指導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自我護理為134.2±15.1,對照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為104.1±17.6,觀察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在燒傷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幫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礙,提高患者康復鍛煉知識的知曉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胡泊.健康教育在燒傷康復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22):141-142.
[2] 方璐,劉小芳,李卉梅等.集體宣教法在大面積燒傷康復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2016,31(4):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