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委員聯合發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規避三丸誤區發展縣域經濟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點和承上啟下的關鍵區域,是我國社會經濟功能比較完整的基本單元。近幾年來,我市各真均以工業興縣為重點,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取得了突出成績,但也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我們要加以正視和解決。
一、規避“形象工程”誤區,樹立“人本”理念
當前,一些地方不顧現實條件,不從實際出發,不量力而行,盲目圈占土地、上項目,忽視保護農業和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從已經暴露的情況看,各類開發區等建設征地過多過濫,明顯超出了實際需要,超出了農民的承受能力;一些需要地方配套資金的建設項目,配套資金不落實,匆忙上馬,把投資缺口留在土地征用上;一些地方為了爭取項目實行優惠地價甚至“零地價”,往往把負擔和困難轉嫁到農民身上;被征土地征而不用或低效率使用,難以有效吸納轉移農村勞動力;一些地方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區域之間壓價競爭等,造成征地費欠賬嚴重;征地補償標準低,征地補償辦法不適應市場經濟的新要求。所以,應當“以人為本”,做到:
一是保護農民權益。從完善征地制度和土地產權制度入手,嚴格土地執法,在推進實施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必須把安排好農民特別是被征地農民的社會養老、醫療保障、住宅安置、就業培訓、生產生活問題,放在首要位置,加快構建相關制度,并覆蓋到每一個被征地農民。二是建立調處機制。要主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及早發現矛盾,有效化解矛盾,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當前,要重點解決好城鎮拆遷、土地征用、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過程中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三是統籌協調發展。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力求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政府要通盤考慮,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協調機制。要始終關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自覺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在促進發展的同時,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從法律上、制度上營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二、規避“井底之蛙”誤區,強化“競爭”優勢
過去,一些地方或井底之蛙,目光短淺,或東施效顰,亦步亦趨,或陶醉過去,坐吃山空,等等,所有這些,都是過多地看重比較優勢,忽略了市場優勢,難以形成競爭優勢,而且往往導致地區產業結構的雷同和低水平的重復。因此,我們要力避這些誤區,對縣域工業的發展從戰略上重新定位。
一是突出“競爭”優勢。真正的優勢是競爭優勢,也就是把資本、技術、資源與市場有效組合而形成的優勢。在產業和產品選擇方面,就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現在看起來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和項目上,要更加注意那些具有潛在競爭優勢的產品和項目,并注重把自己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從市場角度看,就是不僅要看現在的市場,還要看今后的潛在市場,看成長性。
二是樹立“強、優”理念。發展縣域經濟要根據自己本地自然條件、工業發展基礎、專業知識等比較優勢來選擇一兩個主導產業,集中人力、資本等,通過建立工業園區等方法,重點發展,使之做強、做精、做專,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聚集力,帶動輔助產業的發展,而不是像以前那種靠拼人力、拼資源、高投入、遍地開花。應在“強、優、特”上做文章,明確主導產業,優化產業結構,變過去的“資源指向、短線定位”為“市場導向、競爭定位”。
三是轉變政府職能。縣市政府及縣市領導的能動作用非常大。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率是影響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要下大力氣搞好優質服務,要繼續推行并不斷完善“一條龍”全程跟蹤服務,搞好軟環境建設,切實優化部門服務。要把提高政府辦事效率作為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深化政府審批制度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府工作全面提速。充分履行政府職能,督促有關部門進一步簡化審批手續,規范辦事行為,縮短審批期限,提高辦事效率。
三、規避“無序建設”誤區,打造“品牌”園區
近幾年來,我市各縣大力發展園區工業,但也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問題:受短期經濟利益驅動的影響,忽視環保;園區建設缺乏總體規劃,沒有創出“品牌”園區;入園企業質量不高,總量偏小,拉動經濟發展的大項目較少,工業化水平不高;招商引資和項目投資環境還不夠理想。等等,因此,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制訂科學規劃。要進一步做好現有園區的規劃布局。按照“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經營、園林化環境、物業化管理”的原則,科學規劃、高起點建設好中心園區和特色工業園區,推動園區向特色園區、專業園區和科技園區發展。要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對工業園區從基礎設施的建設、信息平臺的打造、優質項目的引進等方面高起點規劃,體現出超前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要按照規劃高起點、建設高速度、產業高集聚的理念,對原有工業園區的規劃和產業布局進行新一輪的優化整合。
二是建設配套工程。園區創業環境主要取決于基礎設施、共享配套資源等硬件環境和政策、管理、服務等軟環境,但重點是硬件環境。園區領導小組要按照園區規劃、實施計劃的要求和園區配套工程“適度超前、梯度推進”的建設原則,集中人才、財力、物力,加快道路、給水、電力、通信、排污、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企業順利入園施工建設,從而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吸引企業入園區投資創業。
三是提升園區品位。要在項目選擇、個性特征上做文章,以園區為載體,扎實推進項目戰略,培育壯大產業集群,進一步提升園區品位;要立足工業園區實際,加強宣傳,增加投入,完善功能,提高檔次,大力克服各種嚴重影響園區形象的不利因素;要大力推行工業園區投資機制創新,進一步加大政府投資力度,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園區建設,吸引民營企業、鄉鎮企業進入園區發展,促成企業集聚與集散,真正做到“分工合作、優勢互補、主業突出、特色明顯、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