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委員發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傳承六安文脈建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歷史文化是六安的寶貴財富。六安新石器后期建城以來,已有4000多年不問斷的歷史。從新石器晚期、夏商周至東漢一直是全國的政治軍事戰略要地,吳楚文化的交匯之地,是點燃中華文明的燦爛的星火源頭之一。漢代以后成為江淮之間,大別山北坡區域性政治行政中心,有“金六安”之稱。新民主義革命時期紅軍文化全國著名。抗戰時曾為戰時省會。改革開放特別是撤地建市以后,六安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成為大別山北坡的一顆明珠,引領了六安全市社會經濟改革開放的潮流。在面臨新一輪戰略發展機遇期中,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六安城市建設,有必要提出建設六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一戰略規劃。因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特色靚麗名片和社會經濟發展品牌,可以極大地整合六安各種文化資源,提升我市的文化軟實力。具有不可估量的開發利用價值。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六安留下了眾多的歷史遺跡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推動六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保護好、利用好這些歷史遺存,能夠進一步顯現我們城市的內涵,展現獨特的個性魅力,促進紅、綠、古等三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現在提出把薩安建設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戰略,就是從文化角度來研獺市的生長過程,以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保護和弘揚為基點來開發、建設六安,把六安歷史文化遺存作為我們建設的重要特色構件,來拓展六安發展的新空間,提升六安城市建設的品位,既建設保護好“金六安”的歷史文化遺存,又依托新的城市建設規劃,加快城市現代化進程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協調發展,推進城市建設更好更快地發展。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成立組織。成立六安市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領導組,由市和金安、裕安兩區及經濟開發區領導及城建、文化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并聘請全國、省級專家作為顧問,成立辦公室(根據外地經驗,設在建委),專抓此項工作。
二是制定規劃。制定六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建設概念性規劃研究,明確規劃指導思想,規劃原則,確定從今年開始,通過幾年的努力,完成創建六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工作。
三是分步實施推進。在打造六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品牌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的系統策劃和實施項目策劃,依據歷史文化遺存的特點建設,注重自身品牌的可持續性策劃和品牌特質提升策劃,基本形成“六區、三街、兩線、多點”的較完善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推進歷史文化名城的健康發展。
“六區”為六大風貌區。即以古六國遺存、皋陶墓、漢九江王都城西古城、英布墓、西漢六安國都城東古城、開發區內的漢墓、三女墩、六安國王陵區、廬劇研究院為主體的歷史文化街區;以南塔觀音寺、北塔多寶庵、西門紫竹林為主體的宗教文化區;以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園、球拍中心廣場、許繼慎將軍陵園、中共六安特支舊址等為主體的近現代革命歷史風貌區;恢復鐘鼓樓、孔廟、東城門或南城門及一段古城墻、一段老街為古城城邑文化區;以張家莊毛狗洞至羅管節制閘為主體的綠色山水風景區;以皖西學院、六安職業技術學院、國防科技學院為主體的大學風貌區。“三街”:即黃大街、文盛街、鼓樓大街。“兩線”:氣即老淠河風景線、新淠河風景線。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宜居性社區和生態景觀環境系統。
“多點”:氣即散落在城區及金裕兩區的歷史和近、現代紅色遺跡遺址。都要分級努力做好保護修繕工作。特別是分布全市的紅色資源,通過市紅色旅游規劃及“一三九”工程的實施,將會為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提供有力的支撐。
六安作為歷史悠久的古城,文物資源豐富,文物遺存眾多。我們要大力進行保護維修、開發利用,使歷史文化古城風貌在一定范圍內體現。在最近幾年的城市建設中,在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上我們有很多成功之處,如北塔公園、南塔觀音寺、西門紫竹林、西門的文化墻、濱河公園廣場、球拍廣場火炬雕塑和獨角獸雕塑、祭奠皋陶儀式、城中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園擴建等,充分揭示了六安古城演變的軌跡,讓居民和游客穿越時空隧道,領悟歷史文化真諦,得到美的享受。但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要創建六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需要高品位地建好新的皖西博醞物館,重點是六安國王陵區漢陵苑博物院的籌建,也許還要規劃酞設孔廟街區、恢復鐘鼓樓街區,重建一個城門(東門或南門)和一段城墻,保留一段老街,以提高六安的歷史文化品位,豐富歷史文化內涵。對一些因建設需要而拆除的遺址、老街、名宅,如“六安三農”舊址等要立銘牌標示,銘牌要做得精致,以傳示后人。當然,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對發展社會經濟來說并不是一試就靈的萬能鑰匙。國內外歷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告訴我們,激活歷史城區的社會發展要素和經濟發展要素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及保護利用項目的核心。云南麗江古城和山西平遙古城就是這樣的成功開發模式。而一些城市盲目投入巨額保護改造資金修復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卻出現長期冷落和空置不用的浪費現象,其中原因值得深思和借鑒。
四是依靠專家,發動群眾。對六安歷史、文化、建筑、藝術有深厚的學術研究根底和造詣的領導和專家學者,是我們建設好歷史文化名城的“智囊團”。同時,六安還有一大批熱愛歷史文化、熱衷歷史文化遺跡保護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民間學者和市民群眾,這些專家學者、市民的積極參與,不斷豐富和完善歷史文化內涵,為六安城市建設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對六安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我們還可以通過召開西漢六安國暨六安漢代歷史文化研討會、創建歷史文化名城座談會之類的活動,以破譯或識別歷史給我們留下的那些個性突出、內涵豐富的歷史信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城市發展的規律。
五是廣泛吸納社會資金,促進歷史文化的品牌創建和可持續發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項目的社會要素主要是通過保護利用項目實施,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居民的生活和文化要求,重點是改善和提高歷史文化名城的居民居住環境質量。經濟要素激活是實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與建設項目的關鍵。誰都知道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件好事,但當歷史文化名城的創建成本超出地方財政融資能力時,僅僅依靠政府部門和法規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通過具體項目策劃,讓廣大使用者和全社會力量成為保護利用項目的主體受益者和積極參與者,才能保障六安這樣一個財力不夠雄厚的地方,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與建設項目上的投入和收益,實現可持續發展。歷史文化名城需要品牌具有廣泛的社會認同性,需要政府各部門進行開放式建設平臺策劃,引導鼓勵社會積極參與。因此,迫切需要開展創建六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項目融資方案策劃和參與方式策劃,采取更為積極的策略和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充分利用本城區的潛在資源區位優勢、歷史文化優勢、商業發展優勢和特色環境優勢,廣泛吸納社會資金,促進歷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創建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