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的結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目前,在部分幼兒園中小學化管理現象較為嚴重,尤其是大班孩子,像小學生一樣以學習為主,做作業、背課文等,由于教學內容背離幼兒的年齡特點,使孩子體會不到學習樂趣,從而降低了學習興趣。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嚴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不符合新世紀育人的要求。由于傳統觀念與教養態度等方面的偏差,很多家長只重視技能訓練而忽視全面發展,重視短期成效而忽視終身發展。比如,有的家長將小學一年級的課本內容提前教給幼兒,致使幼兒入學后感覺學習輕松,導致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等現象,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度、難度加大,“儲備知識”用盡了,這時就出現了適應困難。這些家長給小學的教學活動造成無形的壓力,使得幼小銜接工作難以順利進行。
針對以上銜接工作中的問題,筆者認為,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必須進行雙向改革;正確認識學前和小學兩個階段間的過渡階段是做好幼小銜接教育的前提;明確幼小雙方的教育任務,是做好銜接工作的核心。具體策略有以下幾方面:
1.做好幼兒的入學準備工作。進入小學是兒童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學習環境和教育條件將發生新的變化,心理也會隨之變化。幼兒由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獨立;其作息時間也有所改變;以游戲為主的活動變為以學習為主;另外,以口頭語言學習為主改為以文字或符號學習的教科書。這些變化,都提醒我們要注意做好兒童的入學準備工作。
2.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培養幼兒獨立意識,以更好地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教師可逐漸放松對幼兒的直接輔導,提出活動要求后,鼓勵幼兒自己去完成,使幼兒感到獨立完成任務后的喜悅。另外,還要培養幼兒自控力和注意力的持久性。幼兒的自控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可以通過讓幼兒做一些感興趣的游戲等活動,使其堅持性、自制力逐步提高。
3.做好家長工作,爭取家長配合。針對幼小銜接工作,召開專題家長會,宣傳幼小銜接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長的配合。要求家長為幼兒做好入學前生活、心理、學習、物質的準備,給幼兒購買安全、實用的學習用品;調整好作息規律。
4.加強與小學的溝通交流。老師有組織地帶領孩子參觀小學校園、教室、操場等,適時介紹這些場所的作用,觀摩小學生上課情形。通過這些活動,幼兒不僅了解了這些場所的作用,也了解了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激起了他們對學校生活的向往。
總之,搞好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幼小銜接工作既是孩子外部學習環境的銜接,又是孩子內部學習精神的銜接,我們共同做好銜接工作,就可以為幼兒的和諧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其次,還應重視和思考社會管理角度下,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的協調理順問題。筆者認為,在此角度下二者銜接工作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政府對學前和義務教育的財政投入、社會管理不均衡。突出表現為學前教育靠民辦,義務教育靠公辦。學前和小學義務教育各自為政,導致教育資源缺乏繼承性和共享性;政府管理雙軌制,輕重有別;教育理念、方法手段各自獨立,造成幼小銜接壁壘。教育財政投入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一是小學教師享受財政工資的人數比例遠遠高于學前教育教師。二是財政投入義務教育資金遠遠大于學前教育投入。教育財政投入的不均衡,直接影響社會管理機構對學前教育的管理與制約,是導致學前教育與義務教育銜接不暢的重要原因。
2.幼兒園和小學規劃布局、制度銜接不合理。幼兒園多依托社區建設,而小學多獨立成校,疏密程度不合理。教學質量好、生源足的學校分布相對集中;而在不斷擴大的高新區建設中,學區調整明顯滯后于城市擴建。幼兒園進入小學教育階段給學生和家長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如路程遠、時間緊、接送不方便等。入學制度與原則缺乏銜接性,由于小學教育質量存在差異,多數家長在“擇校”問題上,煞費苦心,自制銜接障礙。
3.社會管理機構對學前與義務教育的教育內容、發展特色等管理不統一。學前教育應該更注重生命、生活和生存的“三生”教育目的,不應把重點放在特色教育、特長教育上。然而某些學前教育機構,用所謂的特色吸引家長,盲目加大知識難度,學前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嚴重。這種做法嚴重背離了幼兒的成長規律和學前教育的目標,不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4.社會管理機構對學前和小學教育的師資選拔和配備管理不統一,易誘發不良教育現象。由于小學和幼兒園師資管理標準不統一,導致小學在教學內容、時間安排上難以取舍,不利于學情把握;由于某些幼兒園教師選拔不嚴格,流動性大等問題,導致小學的生源參差不齊;由于生源質量差異大,為某些小學教師辦課外班創造了機會,進而影響正常工作投入。
針對以上銜接不暢的問題,要不斷加強與創新社會管理,努力構建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統籌社會管理格局,保證教育質量,實現學前教育與義務教育的順利銜接,具體對策如下:
1.加強調查研究與任務落實監督。創新社會管理,可把管理機構與教育研究機構相結合,定期進行社會調研和理論分析,輔助管理機構作出恰當的決策。為了更好實現二者銜接,政府可以考慮十二年義務教育,整合學前與小學教育資源;政府要加大對學前教育重視程度,可利用民間資本發展學前教育,同時加強監督。獎懲結合,政府可以考慮對考核優秀的民辦幼兒園適當財政撥款,促其發展;對不合格的民辦幼兒園,應限期整改,或取消辦學資格。在監督落實上,應分為管理組織內部監督和管理組織外部監督等方式,能夠對各教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監督。
2.加大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投資力度。目前,公辦幼兒園的財政投資能夠得到保障,民辦幼兒園則沒有正式財政投入。今后可以考慮給予民辦幼兒園一定的財政撥款,實現公私結合辦學,部分優秀的民辦幼兒教師工資,可納入財政開支管理范疇。這樣,有利于教育管理機構行使管理權,提升民辦幼兒教師素質。同時,還可以建立幼教和小學教師間的溝通渠道,把握學情,以客觀外在的管理促成兒童從學前教育階段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的學習。
3.實行規范統一的管理制度。首先,嚴把教材關。經調查,民辦幼兒園的教材使用基本不統一。教育管理部門要對教材嚴格把關,必須以幼兒成長過程中最基本的“三生”教育為內容主體。其次,在師資選拔和配備上,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應制定統一政策,實施統一的資格準入制度,提升師資整體水平。
4.加快調整城市學校建設布局結構。要結合城市規劃建設,組織學校整合搬遷或在市區外圍建一些分校;分校之間可采取公開課、集體備課、說課等多種形式促進交流;在市區規劃基礎上,教師特別是優秀教師在不同的學校間輪流執教,縮小學校間的教學質量差距,減少家長的“擇校”需求。幼兒園的建設要依托社區,依據社區人口定規模,再確定后期財政投入,達到公平對待,協調發展。通過布局調整,促進教育協調發展,提升整體教育水平。總之,實現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的順利銜接,要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擺在突出位置。結合學前教育和小學義務教育規律及其研究成果,大力促進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順暢、均衡、協調、健康發展,讓教育發展成果惠及廣大民眾,讓廣大民眾共享教育和諧。
作者:張旸李楠單位:邢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