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域經濟對財政增收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們國家長期以來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產業結構不合理、現行的財政政策,經濟體制的不完善與縣域經濟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為此,要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必須轉變縣域經濟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政府的宏觀干預和經濟調節,改善財政政策。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建立資源型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促國家經濟的增長,促進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有效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從國家財政出發,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而作出努力。
一、資源、能源產業與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及問題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社會的發展,我國縣域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資源能源產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我們研究有效的財政政策與有效的監管措施,是可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改善環境破壞和資源浪費的局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促進縣域經濟,規范環境成本的管理
企業對環境的破壞和能源、資源的開采,開始于企業的起始階段,又和企業生產過程中能源、資源的處理和對排污的處理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從企業的生產環節入手,找出企業影響環境因素,使用合理地手段,將環境成本降到可管理、可控制的范圍之內,有利于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1.借助產品生命周期設計.實施環境成本管理在產品開發階段,會綜合考慮生態環境的問題,融入保護環境、人類健康和安全意識的設計理念。在降低環境污染、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前提下,減少環境成本的支出。有以下幾點:(1)確定系統邊界。產品的生命周期作為重點,或者使用在某個產品生命周期階段或工藝過程。(2)環境現狀評價。在環境現狀的分析中可以找到改進的方法,通過產品生命周期的清單分析和檢測報告來完成環境現狀評價。(3)設計要求分析。只需考慮的4個方面:自愿性要求、強制性要求、市場動態成本要求和消費者偏好的文化要求。(4)產品生命周期設計。每個產品的生命周期的每個設計環節都要考慮進去,促使每個產品生命周期的每個設計環節所使用和浪費的資源和材料最少。(5)設計方案評價。每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評價不僅會影響設計準則,還會減少在產品設計過程中的誤差。
2.實施清潔生產,促進環境成本管理實施清潔生產,既可以滿足人們對環保的需要,又可以減少對資源、能源的利用和浪費,且保護環境。實際上,是對能源、資源消耗的過程中,將排出的廢物進行資源化和無害化的處理,其成本的效益主要來自于在生產中對資源的整合和減少廢棄物的環境成本,可以有效的節約資源、減少污染,提高企業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實力,在加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實現雙贏。
3.通過對環保材料的選擇,提升環境成本管理工業污染是環境的最大污染源之一,其實是來自于工業制造產品時所用的材料造成的,怎樣才能利用環保材料代替污染環境材料是需要不斷解決的問題,在環保材料的選擇上應注意環境原則、質量原則和效益原則。減少資源和能源消耗,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并能循環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業環境污染和環境成本,兼顧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三、改善縣域經濟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1.加大資源產權制度改革我國是能源消耗大國,資源能源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企業之間在經濟上的競爭,同時對環境造成破壞,很難現實我國當前地區發展的公平性,因此,政府必須加大對資源產權的制度改革,將環境的處理上歸結為企業生產發展的一部分,把治理環境的費用納入企業生產成本里,這樣,有利于更好地改善環境污染的狀況和對資源的有效利用上,可以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
2.改善生態補償措施國際上已采用征收環境生態補償費的措施,我國也應該對個別省份地區的企業征收生態環境補償費,這樣,有利于在資源地區保護基本公共設施和環境生態破壞的改善和修復。
3.改善節約資源的稅費政策新稅制改革的過程中,加大對污染產品的征稅力度,開設污染產品的消費稅稅目,通過稅收改革,減少污染產品的使用,增大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征稅力度,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開采和浪費,從而改善資源的利用效率。
4.建立資源能源型企業環境治理機制政府應該明確規定企業遵循“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建立資源能源型企業環境治理機制,完善環境保護的保證金制度,對利用資源的企業進行收取環境補償費用,這樣,有利于促進企業采取有利的環保途徑,并且有利于政府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5.建立礦產資源耗蝎補貼制度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還是我國消耗性最大的資源,我國也面臨著資源不可接替的壓力,為此,政府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尋找接替資源。所以,政府制定按銷售收入提取補貼,計入礦產品成本,形成企業的專項基金,以尋找接替資源。
四、通過完善縣域經濟的財政制度來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1.實施財政預算,加強財政預算的約束力,對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在開采的過程中,檢查國家財政預算,保護國有產權的合法權益。以防止掠奪性、破壞性開采資源,發揮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2.通過財政制度安排,加強資源市場的管理,維護開采秩序借助政府財政預算安排,加大對監管人員,設備,技術的投入,以確保資源的合理有效開發,有效治理一切違法開采行為,有效保護資源。
3.通過財政安排,有效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由于我國資源的稀缺性,且使用量較大。因此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開發過程中遵循合理開發的原則。在資源使用上,加大財稅管理權限,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廢棄物的利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4.通過財政制度安排,保護生態環境,改善我國生產生活條件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是我國經濟開發和工作的重點、難點之一。建立生態工程建設投資基金,安排節能專項資金對一些生態環境惡劣的地區進行重點建設,以扭轉環境日趨惡化的局勢。加大環境教育投入,增強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減少環境破壞行為,積極參與環境建設。運用稅收減免等財政政策工具,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開發和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相結合。
五、結語
本文研究的是通過發展縣域經濟來實現財政增收。從而得出:發展階段與水平決定了資源消耗強度和污染排放程度,以及制度障礙和經濟手段的力度不足所致。借鑒財稅政策在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中的功效和成功經驗,我們提出改善財稅政策及其監管措施,從財政制度安排方面促進并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具體對策。以使財政促進經濟方式轉變的對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武慧敏 單位:清豐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