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墾區農業保險發展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統計與咨詢雜志》2014年第四期
一、農業保險開展的基本情況及特點
1.保險品種不斷增加。2013年,墾區在實行中央財政補貼的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甜菜、馬鈴薯、向日葵、能繁母豬和奶牛等9個保險品種外,還增加了12種經濟作物(亞麻、西瓜、香瓜、水飛薊、雜豆等)、林木火災、煙草種植、水稻育秧大棚和溫室大棚等險種。當年參保煙草1.06萬畝,水稻育秧大棚1114畝,溫室大棚542.7畝,惠及農戶2570戶,提供保險保障3445.33萬元。4.再保險分散風險作用突出。2013年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加大分保力度,賠付率超賠分出比例由81%提高到83%,多分出風險5.43億元,再保攤回賠款達到4.3億元,已攤回賠款3.95億元,緩解了公司賠付的壓力,公司的實力不斷發展壯大。
2.理賠速度和程度進一步提升。2013年,我省遭遇了特大洪澇災害,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威脅,陽光保險公司及時出險,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保障作用。如二九〇農場五十二隊于8月16日發生潰堤,農田遭到洪水侵襲,8月23日受災農戶就收到理賠款876萬元,戶均獲得賠款10.3萬元,畝均403.6元。公司全年種植業保險賠付額總計225787萬元,賠付率達到99.1%。墾區當年獲得保險賠付額141645.5萬元,賠付率達到90.6%,賠付受災農戶11.5萬戶次,戶均賠付12317元。
3.防災能力進一步加強。近年來,墾區加大農業基礎設施的更新完善,大力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2013年底人工增雨設備增加至高炮302門,火箭發射裝置248部,雷達20部,全年累計組織實施人工增雨作業37次、防雹作業796次,發射防雹彈21524發、火箭彈307發,累計防控面積3020萬畝,陽光保險公司共投入資金1867萬元,為農業減損增效6.7億元。
二、當前墾區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
1.個別農戶對農業保險存在認識上誤區。一是認為農業是靠天吃飯,保險作用不大,加入農業保險的積極性不高;二是認為農業保險理賠的環節太繁瑣,收保費容易理賠困難。據2013年底對墾區271戶農戶的民意調查顯示,有近21.8%的農戶對農業保險不信任而沒有參保,在已參保的農戶中,有15.6%的農戶對農業保險的服務不滿意,認為理賠的環節過于繁瑣,達不到期望的理賠金額。
2.墾區農場(上市分公司)的保險補貼支付較大。目前種植業保險費補貼政策為中央財政補貼65%,農場(上市分公司)補貼10%,農戶承擔25%。以種植面積60萬畝的中型農場為例,農場(上市分公司)補貼資金就在270萬元左右,大型農場的補貼資金在400萬元以上,個別農場(上市分公司)因財力不足而影響了農業保險的正常開展。
三、進一步開展農業保險的建議
1.爭取國家政策,進一步擴大保險業務范圍。目前墾區的農業保險,重點在種植業和畜牧業,雖將林業也納入保險范疇,但國家并沒有對墾區的林業保險進行政策性補貼,為此應盡快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將墾區林業保險納入到國家補貼范圍。
2.加大引導宣傳力度,進一步調動農戶參保積極性。農業保險是國家的惠農政策,是對農戶的一種保障,總局及地方政府部門應按照《農業保險條例》的要求加強引導力度,切實保障農戶利益。采用多種方式加大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宣傳力度,廣泛營造輿論氛圍,讓政策性農業保險深入人心,將其真正打造成惠民利民工程。
3.簡捷保險流程,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農作物和畜牧產品生長周期是相對穩定的,可風險發生的時間卻不確定,理賠效率十分重要,出險后理賠速度的快慢直接關系到農戶恢復再生產的時間,這是廣大農戶非常關注的問題。要盡可能的簡化農險的承保、理賠流程和手續,本著方便客戶的原則,增設便民設施,推行便民舉措,開展便民服務。
4.以民為本,進一步增強農戶的信任度。建議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從保護種植戶生產積極性角度出發,讓利與民,在農業保險理賠上多向農戶傾斜,并研究推出高保額、高理賠的農業保險機制,同時,一些農作物的災后理賠不能只考慮春播時的直接物化投入,應將整個農業生產周期的投入都算進來,讓受災農戶切實感受到農業保險理賠救急、解渴、管用,進一步提高農戶對農業保險的信任和依賴,推進農業保險在墾區乃至全省實現農作物全覆蓋。
作者:于春艷單位: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