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離岸服務外包現狀及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海外離岸服務外包在中國發展已將近10年,成為當代服務外包興起的又一特征性表現。本文所研究的服務外包是以離岸和近岸為主的國際服務外包,其業務形式有三種: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
一、我國離岸服務外包發展現狀
(一)中國勞動力低成本優勢促成接包聚集地。
服務外包的驅動力在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價值。我國及印度等亞洲新興市場國家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在國際貿易分工中具有低成本的相對優勢,為外商服務業投資提供了廣闊利潤空間,使得我國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在近年得到了快速發展。以印度、中國為首,包括菲律賓、孟加拉、斯里蘭卡、越南在內的南亞、東南亞地區成為全球第一大離岸業務承接聚集區。
(二)“一帶一路”戰略促進離岸服務外包快速發展。
2013年9月我國實行“一帶一路”戰略以來,拓展了服務貿易新的增長空間,沿線國家服務外包發展成效顯著。2014年,我國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25億美元,同比增長25.2%,執行金額98.4億美元,同比增長36.3%。其中承接東南亞國家的服務外包執行金額53.8億美元,同比增長58.3%。2015年,沿線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78.3億美元,同比增長42.6%,執行金額121.5億美元,同比增長23.4%。其中承接東南亞國家的服務外包合同金額89.9億美元,執行金額63.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0.6%和17.3%;承接西亞北非國家的服務外包合同金額43.5億美元,執行金額25.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3%和61.5%,發展勢頭良好。
二、當前我國離岸服務外包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施行,我國開始拓展離岸服務外包市場的新領域。由于我國服務外包行業本身發展不成熟,應對外界變化能力弱等因素,在宏觀、中觀和微觀各個層面上面臨諸多難題。
(一)宏觀環境問題。
其一,服務外包可能拉大發包國與接包國的貧困差距。目前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市場經濟體仍是購買國際服務的主要發包市場,國際服務外包的貿易利益分配受市場機制的支配,分配的不平等將進一步擴大外包雙方國家競爭力及財富的差距。我國作為承接外包業務的大國,在服務外包的價值鏈上處于不利地位,再加上近年來人力成本急劇上升,依靠低成本競爭和擴張的產業發展模式將不可持續。其二,我國現有國際服務外包市場主要來自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市場機制發展成熟,人口素質和技能水平較高,但新興服務外包市場不少屬于轉型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總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我國對于開展這些國家的服務外包業務經驗欠缺,風險較大。同時,我國服務外包行業法規體系不健全,尚未建立行業協會,整個體系還不能為服務外包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行業及區域發展問題。
其一,我國對日本承接ITO業務數量衰減。我國服務外包產業以ITO為主導,日本軟件外包中,60%以上的離岸業務由中國承接,受日元持續貶值和中日政治大環境低迷的影響,兩國經貿往來受到影響,2015年承接日本市場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僅54.8億美元,同比下降9.8%。其二,我國服務外包產業東西發展不均衡。服務外包行業多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發展薄弱。2013年,東部與中西部地區的離岸合同簽約金額分別為515.1億美元和76.5億美元,分別占全國的82.6%和10.2%,差距明顯。2015年,長江經濟帶沿線11個省市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481.3億美元,執行金額394.1億美元,分別占全國的55.1%和61%,其中江浙滬成為外包業務的主力軍。西部省份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水平較低,增速緩慢。
(三)企業面臨問題。
其一,作為發包方,我國企業在進行國際投資時對于東道國的專業服務產生的外包需求普遍面臨海外法律、政治、宗教、文化、經濟等方面的風險,同時中小企業組織規模小,國際競爭能力弱,承擔風險能力低。其二,作為接包方,企業在開拓新興服務外包市場時,將面對不同國家習俗、語言、文化的挑戰。企業勞動力素質整體不高,技術水平普遍較低,缺乏具有專業素質的高端人才,信息服務以及與語言、法律相關的專業服務外包存在較大人才缺口。
三、“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離岸服務外包發展建議
(一)服務外包發展環境建設。
結合當前服務貿易現狀,我國應立足傳統服務貿易,大力發展新興服務貿易,政府應制定適當的政策引導外資進入知識密集型的新興服務業領域。通過緊密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使服務“走出去”,同時做到穩定東部發達地帶的良好發展勢頭。
1.相關政策支持。“一帶一路”戰略中,與沿線國家的交通運輸、能源工業、電子通訊等領域的合作將帶動相關生產性服務外包的發展,隨著戰略持續推進,以生產性服務特別是IT技術為依托的服務外包產業大有作為。政府要在政策協調和安全服務等宏觀環境方面發揮作用,為國內企業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企業提供詳實的外包市場經濟環境、投資政策、市場信息等具體信息。我國開展新興國家服務外包業務經驗不足,因此政府要做好風險預案,在政治、經濟、外交及文化層面營造相對穩定的環境。
2.法治環境建設。加強法治環境建設,建立服務外包企業信用記錄和信用評價體系,促進產業發展,規范經營行為。盡快制定完善服務外包和跨境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
3.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政府牽頭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探索創新促進體系,更好發揮公共政策功能,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和市場活力,提高服務外包水平。
(二)行業建設及區域布局優化。
過去十年,我國對日承接I-TO業務的劇烈變化,反映了服務外包業務結構的危機,因此必須進行業務結構優化。同時,我國服務外包產業主要集聚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等東部地區,中西部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較弱,“一帶一路”戰略正是改善這一東強西弱局面的機遇。
1.行業內結構優化。信息技術服務外包商仍以日本為首,但整個行業應控制好中日間業務開展的規模,規避中日關系帶來的政治風險。隨著服務外包市場規模穩步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基地城市,從低端的、局部的生產經營中解脫出來,形成整體外包產業鏈。以ITO為主導的服務外包業務與數字化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借助“互聯網+”和跨境電商的基石,具體通過云技術、三維打印、物聯網等智能設備和高級分析實現技術轉型升級;BPO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潛力巨大,積極開展與歐洲地區BPO企業的合作;保持KPO業務在行業中的整體比重,實現長期穩定的項目合作,推動我國與“一帶一路”延伸區域的經濟交流。
2.行業具體措施。建立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設立具有領導力和影響力的全國性服務外包行業協會,引導企業誠信經營,強化企業責任意識。制定專業人才、培訓機構、質量控制等相關行業標準,不斷規范產業發展,加強行業內相互監督,提高外包供應商的資信水平。建設一批師資力量雄厚、符合產業發展實際需求的專業化服務外包培訓機構,逐步形成服務外包人才供應鏈,保證服務外包市場的人才供給。3.區域組織優化。在中西部地區,加快建設一批服務外包產業集聚區,發揮引領作用。通過開發區、科技園等園區模式推動產業初期發展和促進產業集聚。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支持一批專業化的中小型企業,形成互補協調的產業組織結構。
(三)服務外包企業競爭力培養。
1.企業風險規避。在承接服務外包業務時,企業應對自身實力進行合理評估,建立風險控制體系,合理安排服務外包業務市場和規模,國內同質企業進行合作或兼并,避免惡性競爭;“走出去”的服務外包企業與當地企業合作,盡可能雇傭熟悉當地情況的員工,實現可持續合作與發展;積極研究國家信貸政策,在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時能夠擁有穩固的資本實力,進行靈活處理。
2.核心競爭力的培養。首先,企業要樹立起全球化經營的戰略目標,放眼長遠利益,對于研發、創新等高端業務進行合理比重的投入。其次,國內承接服務外包的企業通過干中學、干中創等途徑逐步形成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更有效地發揮服務市場開放帶來的技術溢出效應。第三,加強服務外包各類人才培養培訓,建立強大的人才儲備體系,通過校企合作,將理論教育與實務相接軌,培養大量扎實的復合型人才;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著力引進和培養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國際型人才。此外,在開展離岸業務方面,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避免同質企業惡性競爭,提高整體服務實力,樹立“中國服務”的品牌形象。
作者:王楨妍 單位: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