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央行監管制度實踐與優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由于高風險的特質和在經濟體系中的特殊地位,各國的金融業總要受到比其它行業更為嚴格的管制。而經濟制度、金融體系和監管哲學上存在的差異,使各國的監管制度呈現不同的特征。一我國的金融監管框架,在中央銀行成立后開始形成,監管的目的是保證銀行貫徹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合規性監管為主要內容。現實表明,原有的監管框架已遠遠不能適應金融改革深化和市場經濟的要求,需要進一步完善。論文以中央銀行分支機構為視角,從監管實踐出發,以風險監管為核心內容,以提高監管的有效性為主線,對完善我國中央銀行監管制度進行研究,為制定中央銀行的監管政策和具體措施提供參考。
論文共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了我國中央銀行監管制度的建立和實踐,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我國中央銀行成立初期的金融監管框架包括監管目的、內容、手段,及其逐步發展的過程;二是在1988年我國出現通貨膨脹和金融波動時,中央銀行對金融業的監管,這個時期監管的特點和風險監管意識的萌生;三是在1992一1993年上半年,金融業發生嚴重混亂時,中央銀行穩定金融的監管過程及監管實踐的啟示。
第二部分為監管客體與金融環境分析,主要闡釋產生違規行為和金融風險的制度性因素。首先是對國有商業銀行、信托投資公司、城市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的行為機制進行分析.主要分析金融機構的利益機制對其經營行為的影響,指出中央銀行進行監管時必須考慮到這一因素的影響。其次分析了資產負債結構對經營行為的影響,指出在計劃體制下金融機構缺乏流動風險意識,而隨著中央銀行職能和機制的改變,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也都將隨之發生變化。之后分析了政府行為對金融機構的影響,包括:政府行為對金融機構設置的影響、政府行為對金融機構資產擴張的影響及政府行為對金融機構資產質量的影響。最后闡述了企業行為對金融機構的影響,指出由于企業自身積累不足,資金來源嚴重依賴金融機構提供,企業的經營困境最終導致了銀行的經營陷入困境。
第三部分為監管主體的行為效應分析,主要是分析各種主客觀因素對中央銀行監管有效性的影響。一是金融法制與監管有效性,主要分析了金融法制不健全對監管有效性帶來的不利影響;二是監管環境與監管有效性,主要分析政府干預對中央銀行監管行為的影響,三是利益因素與監管有效性,分析了中央銀行的利益動機對監管的影響;四是監管方式與監管有效性的分析,對目前幾種監管方式存在的缺陷進行了分析;五是金融政策調試與監管有效性的分析,認為監管是監管部門與監管對象的一種合作關系,目的是促進金融業的發展,而不是為監管而監管。
最后一部分是關于我國中央銀行監管制度的完善的間題.這是論文的重點部分。首先,闡述了對金融風險實行控制的監管制度,這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我國中央銀行的法制化、規范化監管,這對于建立中央銀行監管的獨立性、權威性、客觀性、公開性有重要意義;二是實行對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這使監管進入到金融機構的經營過程,推動金融機構增強自我約束機制,三是建立監管的信息支持系統,四是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業務的監管,在現階段要求實行長、短期信用分開、銀行業救助制度的完善,這也分四個方面:一是加強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監管;二是要建立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以適應在新的金融體制下金融機構經營風險擴大的現實;三是建立信用評級制度,與國際慣例接軌;四是建立風險救助制度,以減少不穩定因素,促進金融關系的穩健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