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如何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常規的教學方法是否能夠滿足新課標的要求?針對信息技術課堂的特點,能否將“微課”精簡、準確、高效的特性應用在教學中,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讓課堂結構得到優化,信息技術教師應大膽地嘗試,對“微課”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做出有效研究。
關鍵詞:
信息技術;微課;自主學習
教學理念的創新是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樣,豐富的教育資源和適宜的信息化環境也為其奠定了基礎。新課程標準追求實效性,探討與研究“自主學習”模式在課堂中發揮的作用。“微課”這一新的教學模式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著先天性的優勢,對實現“自主學習”發揮著課堂引導、教學輔助的作用。將“微課”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引入到信息技術課程中去,能否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課堂結構,這將是一場有意義的嘗試。
一、信息技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發展信息技術能力是現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的主要目標。當前,信息技術課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受到各方面的制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作用,存在著幾方面的問題。
1.學生起點水平差異較大,掌握信息技術能力懸殊。學生因家庭環境、興趣愛好、知識能力掌握等各方面地差異,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起點不同,接受與掌握能力有差異。有的學生家中有電腦,這部分學生對電腦知識比較了解,但對于一些家庭條件較差,平時很少接觸電腦的學生來說,基礎的操作都很困難,也就談不上熟練掌握了。學生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不到提高,掌握較快的學生迅速完成后而無所事事,做得較慢的學生卻跟不上節奏,教師只好不斷重復講解基本操作。
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教師協助學習過于形式化。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由于學校班級形式多為大班型教學,沒有實施小班化教學,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作為協助者,不能夠及時給予指導,教師不得不采用“講、演、練”的傳統模式,這樣就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自主探究。
二、信息技術教學中使用
“微課”作為自主學習模式的可行性“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它圍繞某一問題或某一情景而形成目標明確、內容短小精悍的教學活動,具有內容廣、容量小、目標明確的特點。同時,“微課”作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手段,教師可以精講,避免重復,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教師在“微課”制作方面具有的優勢。信息技術教師作為信息技術知識的授予者,本身都具有較高的技術技能,從錄制到剪輯都要比其他學科的教師有優勢,而且更能夠抓住教學重點,利用視屏影像全面地展示出來,所以信息技術教師制作微課,不會出現技術方面的障礙。
2.課程教學環境有利于“微課”實施。信息技術課通常都在有網絡的教室里進行,有利的課程教學環境為“微課”提供了必備的硬件設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隨時暫停或播放,自主的操作形式更利于“微課”實施。
3.減輕教師負擔,充分體現“微課”優勢。教師可以將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及精彩部分制作成“微課”,在教學過程中減輕了負擔,同時避免了過多重復的教學,導致課程失去亮點,消耗教師過多精力。
三、“微課”在教學中的可實施性策略
“微課”既可以作為課堂上的輔助工具,也可以作為課后的學習輔導工具。兩者相比較,“微課”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及可行性要高于課后。
1.減輕教學負擔,提升有效資源。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學中需要教師不斷地演示與操作,在傳統的課堂中工作量較大,不間斷的重復不僅給教師帶來麻煩,同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說也是不必要的浪費,導致會的不耐煩地聽,不會的怎么也聽不懂。這既是時間上的浪費,又是資源上的浪費?!拔⒄n”將成為教師減壓或提升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2.差異性教學,使“微課”資源發揮作用。教師可以分層次教學,時刻關注學生,促進后進生進步。學生差異性的存在不可避免,教師所面對的學生將是多層次的,因此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來改變學生的差異性,讓學生獲得較均等的信息技術技能?!拔⒄n”的導入,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是適用的,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做好組織與協調,根據學生的掌握能力將知識點難度劃分層次,讓不同的學生掌握不同程度知識點,體會成功的樂趣。
3.自我構建,提高學習效率。學生要有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同時要具有獲得新知識的基本構建能力。教師在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時,應讓他們主動去探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嘗試,“微課”可以作為自主學習的資源,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在去看微課,即使嘗試失敗也有了自主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照搬地操作與模仿。學生主動學習了知識的同時,又在“微課”的正確引導下,提升了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針對“微課”新模式的反思
通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對“微課”的使用,教師看到了“微課”作為新教學模式在課程中發揮的作用,確實緩解了某方面的問題,但是有些教師還會存在一些疑慮:“微課”和以往的“錄像課”有什么區別?實際上,“微課”的教學內容較少,相對于傳統課堂,“微課”問題更為集中,主題更為突出,更符合教學需要。同時“微課”主要為了突出學科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或是反映教學環節和教學主題活動,相對于“錄像課”,“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準確、高效。如果真正使“微課”發揮作用,就要有完整科學地配套資源,要形成好的網絡系統平臺,使其更加規范。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好的教育資源為教師所用,服務于學生?!拔⒄n”不僅適用于信息技術學科學習,同樣適合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我們相信,微課會讓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鄭軍.微型學習視頻的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2(4).
作者:張彩萍 單位:甘肅省高臺縣城關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