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稅制改革對國家財政和稅收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如今,我國正在開展關于經濟體制的改革,改革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2011年國家了《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并且在2012年開始試點,第一個進行試點的區域是上海,國家針對上海市的少部分行業,比如交通運輸業、服務業等實施了營改增。到了2013年,營業稅改增值稅開始在其他城市實施推行。文章針對“營改增”稅制改革對國家財政和稅收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營改增”;稅制改革;國家財政;影響;分析
一、關于“營改增”的含義
(一)什么是“營改增”
這里所說的“營改增”,一般指對服務或者是產品所收取的稅,同時促使產品和服務全部被放入到增值稅的征收范圍里,無需再對“服務”收取一定的營業稅,而且減少一部分增值稅。這樣做是為了降低重復納稅的機率,使得納稅更加科學合理,減少企業的負擔。因此,“營改增”屬于一種減稅的政策。根據目前的狀況來進行分析,其具有這樣幾個明顯的優勢:第一,降低重復納稅的機率。第二,提高經濟水平。第三,使得就業率得到增加。第四,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更快的升級、完善。具體的規劃是這樣的:將“營改增”工作推行分為這幾個步驟,第一步是在少部分城市的服務業、交通業進行試點,進行試點的第一個城市是上海。第二步是選擇一些行業,例如交通業、服務業等進行一定的試點。第三步,全面推進“營改增”,使得“營改增”能夠被全國所使用,同時減少營業稅的機率。根據國家和相關部門的規劃,大概會在2011—2017年這個時間內完成這幾個步驟的工作。具體操作的時候,再另外加兩種稅率,并且按照實際狀況來計算稅負,交通運輸業、航空業的增值稅稅率水平大概在10%~16%之間。此外,物流行業、服務行業、信息技術行業、文化娛樂行業的增值稅稅率水平大概在7%~11%左右。為了減少納稅人的負擔,在進行試點的過程中,設置的兩種低稅率是10%和5%,并且將其用在交通運輸業和一些服務行業內。如今進行增值稅的西方國家、地區內,稅率結構除了有多檔的,也有單一的。我國進行試點的時候,將之前的兩檔變成了四檔,這樣的安排非常合理。以后的改革會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適當減少稅率檔次。企業從“營改增”當中獲得利益,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1)納稅時,可將服務業當成一般納稅人,而且有資格對引進的固有資產進行抵扣。(2)針對工業企業,以及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可以抵扣接受服務的部分進項。(3)有跨國業務的企業過去的營業稅成本也許會達到4%以上,但如果實施了“營改增”,那么增值稅成本可能會降低。
二、“營改增”稅制改革對國家財政所產生的影響
沒有實施“營改增”以前,營業稅收入應該歸屬地方財政收入,增值稅則歸屬于地方和國家共享的稅收,大概80%屬于國家財政收入。但是實施了“營改增”以后,使得過去屬于地方財政收入的營業稅不再有,所以減少了地方財政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總比,國家財政收入逐漸增加。也因此,“營改增”有利有弊,除了能給企業降低稅務負擔,也減少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其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尤其明顯。第一,由于大部分“營改增”都采用了這樣的辦法:將營業稅收入變成增值稅后仍歸屬地方財政,深度研究后發現,當地的財政收入仍然非常低。但一些行業或者服務業卻因為“營改增”的原因,因此使得生產更加細致,分工更加明確,經營更加專業化,產生了大量的增值稅抵扣項目,減少了增值稅的征收。雖然納稅人的負擔減輕,但是當地財政收入卻更少了。第二,使得每一個不同地區的差距增加。因為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所以也對“營改增”的開展產生了不同的影響。舉個例子,經濟水平非常高的城市,服務業的發展更是非常快,這使得當地的財政收入有所下降。但是在一些比較落后的地區,因為政府部門推出了很多的補貼措施,所以卻使得“營改增”能更好地開展和實施。但是在經濟發展速度很慢的城市,由于服務業的發展速度非常慢,所以不利于“營改增”工作的進行。第三,給當地的財政補貼帶來非常大的壓力。由于“營改增”的開展,使得部分行業稅率增加,當地政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構建了專門的資金補貼,使其緩解因為稅務過重而帶來的壓力。這樣一來,就推進了“營改增”的開展和實施。然而因為補貼資金是從政府財政部門拿出來,因此也給當地的財政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所以,這就是“營改增”給地方財政帶來的影響。不僅如此,“營改增”本來屬于地方稅中的營業稅,后來變成了共享稅的增值稅。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關系到國家和地方的財政收入。舉個例子,屬于所有人的資產和資源,全部歸屬于地方和國家的財權,這樣就充分考慮了產權、費稅、稅權等方面的因素,同時改變了國家和地區的財權劃分。
三、“營改增”稅制改革對國家稅收的影響
(一)對上海稅收的影響
“營改增”對于城市的稅收影響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1)營業稅收有所降低。根據分析后發現,在這次的稅務改革中,上海市納入增值稅擴圍改革的戶數超過了11萬家,對營業稅的影響超過了3000億元,達到了當地稅收收入的27%。也因此,稅務改革降低了上海市的總體營業稅收入。(2)顯著提高了部分行業的稅負。比如,在進行了“營改增”以后,上海市交通運輸行業、租賃行業的增值稅稅務得到了提高。對于交通運輸業的部分財產,企業不能實施進項稅抵扣,然而如果是有形動產租賃稅率,則從之前的4%增加到了16%,因此也加重了很多企業的負擔。(3)減少了財政收入。“營改增”里的稅負只有提高,沒有降低。但是分析整體的情況,稅負有所降低。也因此,“營改增”降低了上海的財政收入。另外,上海市相關部門所推出的其他補貼政策,也是降低自身財務收入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對天津稅收的影響
天津是另外一個試點城市,其在“營改增”的應稅范圍是“6+1”,“6”指的是技術行業、科技行業、娛樂行業、租賃行業、物流行業等,“1”指的是交通運輸業。截至2016年年底,天津市和“營改增”相關的納稅人大約有45000戶,總數中還包括了大概17000戶的一般納稅人,占所有納稅人的38%左右,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小規模納稅人。根據申報的狀況來進行分析,大概有95%的企業稅務降低,或者沒有增加,減少了稅費3億左右,剩下的5%的納稅人稅負增加,稅費增加了0.75億左右。此外,“營改增”的不斷擴散,既促進了科技的發展,也提高了服務業的服務質量。所以從根本上來說,“營改增”帶來的優勢大于劣勢。
(三)對其他地區稅收的影響
“營改增”對于其他地區稅收的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舉個例子,在北京推行“營改增”的企業已經超過了25萬戶,稅負總體來說降低了36%左右。所以,在實施了“營改增”以后,服務試點企業的稅負有所減少;同時,極大地推動了服務業和其他行業的發展。但是,地方稅務的重要來源是營業稅,因此,稅務改革的推行減少了地方稅收。
四、如何進一步加強“營改增”
如今,“營改增”稅制改革制度已經在我國全面的推行,其產生了一些問題,為了使得“營改增”能夠得到合理完善,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一)樹立科學合理的“營改增”的觀念
實施“營改增”稅制改革制度后,很多稅務部門、企業等仍然不了解“營改增”的相關制度和政策。因此需要相關企業和工作人員學習稅法,研究稅法,對“營改增”的核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僅如此,也要求國家相關部門對“營改增”進行詳細的研究,分析因為該制度而導致企業稅收增加的狀況,在操作的時候聽取企業的建議和意見。征納過程中,對一些疑難問題進行詳細的解答,同時制定一系列的財政補貼政策,降低企業的稅務負擔,促進企業的發展。
(二)協調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的關系
為了發揮出“營改增”的良好作用,就需要協調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的關系,使得兩者之間相協調,促進體制的完善。財政體制是由事權、財權以及財力三者所組成的,然而因為推行了“營改增”制度,使其構成因素產生了一定的變化。所以在“營改增”的過程中,對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的關系進行協調,使得“營改增”稅制改革能夠順利地進行。
(三)對地方財稅體系進行一定的完善
在分稅制財政體系下,國家和地方稅種進行了分類,從而形成了地方稅,在構建地方財稅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將重點放在整體稅制和分稅制財政體制等方面。因此,必須要使得個人所得稅、增值稅還有企業所得稅都變為共享稅,這些稅種都是地方財政體系的重要構成,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地方財政稅收體系。
(四)實施聯合辦稅
如今很多地區的財務部門都開展了國地稅聯合辦稅,在國稅的辦稅服務場所建立地稅征收窗口。所以,在國稅窗口開具發票征收增值稅的時候,根據征收率征收地方稅。開展了稅務改革工作后,國稅辦稅服務場所有權開具全部的發票,使得地稅機構借助國稅征管平臺來實施聯合辦稅。在國稅辦稅服務場所建立地稅征收窗口,在納稅后開具發票繳納國稅的時候,也繳納地方稅。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制度需要以國家法律和政策為基礎,僅僅依靠地方稅務部門是不容易實現的。
(五)對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和完善
因為我國的稅制改革還在不斷地進行,所以需要協調好地方和中央之間的利益分配,建立科學合理的分稅制財政管理制度,促進“營改增”的進行和實施。最后,也要增加征稅的范圍,使得更多的行業和地區都實施稅制改革。并且需要按照實際情況來擴大增值稅的范圍,提高經濟的水平,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對增值稅的共享比例進行調整,從而降低地方財務負擔。
五、總結與體會
在我國的稅制改革體系里,營業稅改增值稅屬于一項重要的舉措,其對我國的財政稅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必須在操作時進行探索和研究,根據實際情況來對“營改增”進行優化,這樣才能發揮出良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田新民.全面營改增政策下商業銀行發展路徑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7(1):30-32
[2]馬春蕾,胡海波.營改增對物流產業稅負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7(1):170-172
[3]王小芳.“營改增”對物流企業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商論,2016(35):45-46
[4]趙海燕.企業營改增后稅負不減反增現象分析及對策[J].會計師,2016(21):27-28
[5]鄭麗霞.關于“營改增”稅改對財稅的影響分析[J].現代商業,2016(34):59-60
作者:杜偉 單位:煙臺市福山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