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人園林風格的精神文化差異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從中、晚唐到宋朝,世俗地主取代了門閥地主,且由于政策上重文輕武,文化氛圍極其濃厚,文人的社會地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面對滿目佳山水,皇帝貴族文人雅客,踏花尋月,紛紛建起了自己的宅園,將文人的情致濃濃的沁潤在園中,真正意義上的主題園誕生,成功實現了中國園林文化的第3次自我超越。本文從宋代文人園林的鑒賞出發,希望能夠探尋當時朝代主流的精神文化世界,給后世以啟示,尤其是當今浮躁紛亂的社會。
1重觀宋朝
宋朝,一個被世人忽視的偉大王朝,“弱宋”的標簽深深地貼在了這個統治大半個中國300年之久的王朝上。然而,若以另一種標準看待歷史,那些我們以為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宋朝子民,他們身處的社會,或許正是我們所夢寐以求的。如果讓我選擇,我愿意活在中國的宋朝。———湯因比(英)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鄧廣銘。上一個千年的中國,是世界超級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喬納森(美)這些是來自不同國家的聲音。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他們所贊頌的朝代不是人們普遍認知為的盛世唐朝,而是一個被國人普遍認為的“積貧積弱”的時代。宋代人們的生活非但沒有苦不堪言,相反,可能比我們所想象的自如幸福得多。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宋朝人民生活水平日漸富足,精神文化水平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宋代園林得以蓬勃發展,創造了園林史上的一個高潮階段。我們不妨想象自己穿梭在宋朝的文人山水園林中,體會這寄寓理性人格意識及優雅自在情韻的載體,還原一個真實的宋朝。
2文人園林承載的風格文化
2.1強調主題宋代文人園,大多為“主題園”,他們往往通過園林的題寫詠頌,將自己的思想融入自己的宅園,或表理想,或表憤懣,總之,園林成為了重要的抒情載體。其中,“歸來”,即回歸初心,江湖和田園,是宋代文人園林永恒的主題。“歸來”仿佛成為一種社會時尚,就連南宋權宰相韓侂胄,權傾朝野,有廢立天子之權,居然也要附庸風雅,唱起“歸來”之調,在他的宅園中,多有如許閑堂、多稼亭等題名的建筑。由此可見“,歸來”在宋代,已成為文人思想的一個符號。
2.2詩畫入園,雅致情韻在漢代之前,繪畫一般都是工匠所做之事,不入大流,兩晉南北朝之后漸漸擺脫了其狹隘的功利性而附以美學的意義,有了文人的加入。其中,禪宗對宋代文人對意境的理解影響很大,形成了他們孜孜追求的境界———意。例如“移天縮地在君懷”的皇家園林,“壺中天地”等都是追求意境的產物。于是,在他們眼中,事物不再是可觀的,而是有了超越自身屬性本身的生命力。
2.3簡約造景,開闊疏朗宋代在造園風格上追求“精而造疏,簡而意足”的簡約疏朗的特點,展現了一種對大自然的概括與提煉。布局上留出較大片的空白,營造一種疏朗開闊的空間,或是在叢植的樹林間留出一小片空地或開闊的大道,營造一種實和虛的感覺,實中有虛,虛實相間,追尋一種意境的享受。
2.4取之自然,用之自然宋代園林講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其中一項就體現在對花木的追求上。植物作為大自然的主體,是人與自然接觸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或群植成林、或樹立點綴,期間更是提供給了大自然的其他生物以生存的空間,讓這個空間真正融入自然,這或許就是今日常說的生態理念。在選址方面,宋代園林很講究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通過園外之景呈現更為豐富的景觀體驗,使得院內外仿佛渾然一體,真正與自然相契合。
3當代“文人“園林
宋代許多杰出的造園師豐富的人文涵養與對精神享受的追求奠定了他們造園的基礎。反觀今日,我們湮沒在無數的技法與圖紙中,思想的匱乏成為我們最大的障礙。大部分人將其作為一種糊口的手段,而非寄寓思想、創造價值的載體。我們不得不為追求利益而妥協于種種阻礙,當我們的設計最終只是一種形式的游戲時,我們的思想,就再也找不到容身之地了。
4結語
愿有朝一日,我們也能在當今的“文人”園林———在思想的富足,精神的享受中,縱橫馳騁,自由穿梭。
作者:劉崢 呂潔 王歷波 單位: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