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鄉家園清潔活動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了切實做好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工作,有效改善農村面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根據省政府《關于在全省開展家園清潔行動的通知》(政文〔〕359號)精神,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并結合我市農村實際,現就在全市農村開展“家園清潔行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從我市農村建設實際出發,以農村垃圾治理為突破口,以建立農村垃圾處理長效管理機制為目標,以重要流域、城市周邊和主要交通線為重點,以政府主導、農民參與,全面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城鄉統籌、區域協調為原則,強力推進農村垃圾污水整治,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努力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
二、目標任務和要求
(一)目標任務
從年起,在全市農村組織開展以農村垃圾污染治理工作為主要內容的“家園清潔行動”,全面清理沿海港灣岸線、公路沿線、溪流河道兩側、村道里弄的垃圾,完善村莊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健全農村垃圾清運和處理機制,逐步實現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
期間,每年重點抓好10-15個鎮(鄉)、100-150個行政村垃圾治理工作。到年,全市完成50個以上鄉鎮、500以上行政村垃圾治理工作,鄉(鎮)垃圾處理率達50%以上。同時,積極開展農村污水治理工作,通過疏浚河道、溝渠、水塘,消除污泥積水,逐步實現“管網通、溝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匯集污水、集中無害化處理”的要求。通過期間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基本實現清除全市重要海岸線、重點流域、城市周邊、主要交通線垃圾污染現象,初步建立一套適合我市農村實際情況的環境衛生處理機制,村莊人居環境“臟、亂、差”現象得到根本改變,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得到改善。
(二)具體要求
1、農村垃圾治理方面:
一要組織編制垃圾治理規劃。各縣(市、區)政府要根據縣(市、區)域城鎮體系規劃,組織編制縣(市、區)域垃圾治理專項規劃,并在年6月底前編制完成。專項規劃內容要包括開展治理工作的步驟、要求,確定分批分期治理的鎮、村名單。市建設、環保部門要盡快制定交溪流域垃圾治理規劃,并負責協調好與交溪流域各縣(市、區)域垃圾治理專項規劃的銜接工作。
二要確定垃圾治理模式。必須針對我市村鎮分布零散、山海形式多樣和經濟實力普遍較弱的現狀,科學合理的確定分類治理的模式。城市近郊區的村鎮將垃圾集中收集后可運到城市垃圾處理場處理;一般鄉(鎮)原則上以鄉鎮域為單位合理布局建設垃圾處理設施,鼓勵有條件的鄉鎮與周邊鄰近鄉鎮共建垃圾處理設施;鄉鎮域內的村莊垃圾原則上實行“村收集,鄉(鎮)或區域處理”,受交通地理等因素制約無法實行集中處理的村莊,可單獨建設垃圾處理設施;有條件的鄉鎮優先選擇建設標準垃圾衛生填埋場或符合標準的焚燒處理設備,財力不足的鄉鎮可先選擇建設簡易垃圾填埋處理場,待條件成熟時再進行完善;行政村要推行垃圾堆肥與集中轉運相結合的方式處理垃圾,以減少轉運垃圾量,降低處理成本。
三要建立垃圾保潔制度,完善垃圾保潔清運設施。鄉(鎮)、村必須按有關規定或標準配備環衛隊伍或固定的保潔人員、配置垃圾車(保潔車)、設置垃圾池(桶)及建設垃圾轉運設施以滿足日常保潔及清運的需要。鄉(鎮)、村要制定完善環境垃圾衛生保潔制度及相應的鄉規民約。
2、農村污水整治方面:
要考慮鄉(鎮)、村的具體情況,按照集中和分散處理相結合的原則,采用成熟、簡易、投資運行成本低、管理方便的處理工藝,達到減量化排放的目標。鼓勵鄉(鎮)生活污水通過建設適宜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行集中處理排放。對于村莊生活污水,可采取三格化糞池、凈化沼氣池加氧化塘或人工濕地處理等工藝利用自然生態系統就地處理的形式進行處理,有條件的村莊要充分推廣農村沼氣池與改水、改廚、改圈結合建設方式進行污水處理,逐步提高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率。
三、多渠道籌集資金,確保垃圾處理正常運轉
村鎮垃圾整治資金籌措必須堅持多元化、社會化的原則。一是財政補貼。市財政應從城市建設維護費和土地出讓金安排一定比例資金專項用于補助鄉鎮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縣(市、區)政府要從城市建設維護費和土地出讓金中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配套鄉鎮、村垃圾處置設施建設和垃圾運轉、處理過程的補助。各級基本建設、環保、建設等專項資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農村垃圾污水治理,鄉(鎮)政府每年也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村鎮垃圾整治工作。二是“誰污染誰付費”。參照城市生活垃圾清運、處理收費辦法,或由村民通過“一事一議”,確定農村住戶承擔垃圾清掃清運和處理費用標準,對村鎮居民、商業店面、企事業單位等適當收取垃圾清運費和處理費。三是發動社會募集資金。要鼓勵和倡導社會各界捐助農村垃圾整治事業,鼓勵廣大農民群眾投工投勞。四是申請省專項資金補助。積極爭取上級在垃圾處理場建設和垃圾處理日常營運方面給予資金補助。
四、推行市場運行機制,推進村鎮垃圾處理產業化、資源化
要健全農村垃圾處理的政策體系,逐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等相結合的投融資體制,本著“誰投資、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社會資金投資入股,參與村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實現農村垃圾處理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管理企業化、服務體制社會化的產業化發展格局。各級各部門要轉變職能,由垃圾處理的投資者、管理者、經營者,轉變為垃圾處理的指導者、培育者和監督者。同時,要加強對垃圾處理企業的扶持。縣(市、區)和鄉(鎮)政府除了在資金上給予補助扶持外,要給予其在土地、稅收、水費等方面優惠政策:減免企業所得稅、營業稅、附加費等;免征垃圾運輸車輛的過路費、過橋費;以成本價供水等。
五、強化領導責任,確保工作落實
市政府將成立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建設局、規劃局、農辦、發改委、財政局、衛生局、農業局、環保局、文明辦、團市委、婦聯、愛國衛生委員會等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市建設局,負責處理協調日常工作。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推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其中,市建設局、市農辦負責統籌協調,確定年度治理的鎮(鄉)、村名單及整治任務,組織年度考核驗收;市發改委、市財政局要統籌資金,支持農村垃圾污水設施項目建設;市農業局要牽頭加快推進農村面源和畜禽養殖污染的治理工作;市衛生局負責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普及衛生科學知識;市環保局要加強環保執法,加強農村污染的防治工作;團市委、市婦聯要號召基層組織積極參與“家園清潔行動”的宣傳推動工作。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負責做好本轄區“家園清潔行動”的組織領導和監督實施工作。
縣(市、區)政府對本轄區內的“家園清潔行動”工作負總責,要參照本實施意見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及相應的扶持獎勵辦法,具體組織落實省、市下達的治理任務。同時要按照省政府下達的各縣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目標任務,在規定時限內建成縣級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落實完成本轄區“家園清潔行動”治理任務,建設垃圾中轉站或垃圾無害化處理場,配備環衛作業隊伍,建立鄉鎮垃圾清運保潔制度。村民委員會負責組織村民開展區域內“家園清潔行動”,制定實施垃圾污水治理的村規民約,配備保潔員,設置垃圾收集點,建立村莊垃圾清運保潔制度。
六、嚴格考核,加強動態管理
市政府將對各地村鎮垃圾整治情況進行定期通報,每年對列入整治目標的鄉(鎮)、行政村組織驗收,對垃圾整治措施落實、成效顯著的縣(市、區)、鄉(鎮),將給予一定獎勵。垃圾整治未達到要求的鄉(鎮)、行政村要給予效能告誡,并不得參加各級文明村鎮、衛生村鎮、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鎮等的評選;未完成鎮(鄉)村治理任務的縣(市)不得參加當年“園林城市”、“人居環境獎”等評選。各縣(市、區)要成立督查組,定期組織人員駐鎮入村指導、督促工作,幫助所在村鎮解決整治中遇到的難題,同時監督建好的垃圾處理設施發揮應有效能,杜絕因運行費用短缺等原因造成設施閑置、污染依舊的現象發生。
七、加大宣傳力度,樹立農村衛生文明新風尚
各縣(市、區)、各鄉(鎮)要加強村鎮垃圾整治的宣傳教育,運用廣播、有線電視、墻報、宣傳欄等各種形式開展宣傳,努力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育農民的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要營造全社會動員、全民動手、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要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廣泛開展“講衛生光榮,不衛生可恥”等道德觀念引導和衛生鄉(鎮)、衛生村等評比活動,建立村鎮垃圾有序管理制度,推進農村垃圾整治活動的開展。要樹立先進典型,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對村鎮垃圾整治成效顯著、工作突出的鄉(鎮)、村的先進典型予以表彰,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