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管理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公共交通作為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事業,是一個地區城市形象和綜合服務能力的重要體現。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是以較少道路資源運送較大量乘客、增強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促進交通集約發展的需要,是降低廣大群眾出行成本、節約出行時間、提高出行效率的需要,是推進節能減排、實現低碳運輸、改善城市環境的需要,必須放在突出位置。
堅持公交優先,就是堅持百姓優先。建市以來,我市不斷加大城市道路和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公共交通有了較快發展,基本滿足了城鄉居民出行需求。但隨著我市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公交出行不便、運行效率不高等問題日益凸顯,對人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必須牢固樹立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理念,推進改革創新,優化發展環境,在公交規劃、設施建設、政策扶持、運營體制、運力投放等方面,全面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
二、進一步明確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主要思路和工作目標
(一)主要思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公交優先、城鄉一體的發展理念,通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政策扶持、市場互動等方式,創新體制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完善公交基礎設施,優化城鄉運營結構,實現公共交通統一線網規劃、統一場站建設、統一運營管理、統一考核標準,盡快建立起與城市規模、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結構合理、設施配套、節能環保、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體系。
(二)工作目標。至“十二五”末,市區(含、城區、經濟開發區、市新城、州工業園區,下同)及各縣初步建立以市(縣)為中心、鄉鎮為節點、站場為依托,多種交通方式相互銜接,線路覆蓋城鄉的公共交通新格局,形成城市、縣鄉(鎮)、鄉(鎮)村之間銜接有效的城鄉客運一體化網絡,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舒適性與群眾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市區萬人擁有公交車輛15標臺以上,各縣14標臺以上,公交運輸能力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市區公交出行分擔率35%以上,各縣25%以上,公共交通成為廣大群眾出行的主要方式;城鄉客運一體化覆蓋率100%;市區建成2-3條快速公交線路和公交服務示范線路,有條件的縣開展試點工作;建設完善的公交基礎設施;推廣使用公交IC卡、車載GPS監控系統,并試點與公交場站、調度指揮中心之間信息聯網,逐步實施公交智能化管理。
三、進一步加快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規劃修編和組織實施
在“”公共交通規劃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推進情況,優先修訂完善公共交通發展規劃,并維護公交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認真組織實施。
(一)明確規劃修訂原則。一是科學規劃、相互銜接原則。城市公共交通規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城市總體規劃、城鄉路網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結合,一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規劃的科學性。二是遠近結合、適度超前原則。公共交通規劃不僅要立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公共交通現狀,更要充分考慮未來尤其是“十二五”期間實現更大突破對公共交通的發展需求,超前謀劃,為今后一段時期公交發展留足空間。三是城鄉統籌、線網一體原則。立足城鄉客運一體,統籌布局公交線路,實現城鄉對接,并綜合考慮各種交通方式換乘以及對外交通的協調銜接,實現零距離換乘。
(二)調整優化線網布局。根據公交規劃,調整線路走向,優化線網結構,增加線網密度,不斷提高公交覆蓋率,減少公交盲區,實現路通車通目標。市區及三縣城區內雙向六車道以上的道路,符合條件的都要設置公交專用車道,優先單向、逆向專用線路等,合理調整公交車輛與其他車輛的路權分配關系,提高公交車輛運行效率。大力實施農村客運班車通達工程,符合通車條件的行政村全部通上班車,允許達到規定標準和要求且實行公司化經營的公交車輛進入中心城區經營,確保農村居民單次出行直達鄉鎮,一次換乘到城區。
(三)科學設置場站設施。按照以人為本、經濟實用、富有特色、體現形象的要求,建設公交場站設施。在長途汽車站、火車站、客運碼頭、居住小區、開發區、商業集中區、學校、醫院、行政辦公區以及大型公共活動場所等客流集散地和城市主干道,配套建設公共交通停車場、首末站、候車亭等設施,符合條件的地區建設公交保養場、調度中心、換乘樞紐,并實行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竣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對新建(改造)的城市道路,由交通運輸部門提出配套場站設施規劃和建設要求,經規劃部門審定后,納入當地年度道路建設改造計劃,交建設單位實施?!笆濉逼陂g,市區及三縣都要配套建設公交調度指揮中心、換乘樞紐、停車場、首末站以及加氣站、充電站等公交基礎設施;各開發區要預留公交首末站建設用地;每個中心鎮建有一個農村客運站,每個行政村建有一個招呼站或候車亭。
(四)合理調配運營結構。公共汽車作為公共交通的主要形式,各地應大力發展,將公共汽車作為公交主力向居住小區、商業區、學校、旅游景點、鄉鎮和農村等功能區延伸,最大限度滿足群眾出行需求。出租汽車作為補充形式,對非流向性、非時段性的城市客流運輸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應根據城市人口數量,合理確定運力規模。三輪車作為特定時期特定交通工具,應按照規范管理、總量控制、局部限制、逐步減少的要求,加強監督管理。有條件的地方啟動建設軌道交通。
四、進一步創新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運營體制和經營機制
在保障公共利益和安全前提下,引進市場機制,鼓勵適度競爭,加快推進公共交通行業改革,最終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規模經營、規范有序的大公交格局。
(一)實行股份運作,促進有序競爭。對國有公交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交通運輸部門代表政府對公交企業持有一定股份,鼓勵同城公交企業相互參股,引導符合條件的國有、集體、個人等多種資本投資參與公交建設和經營。允許和支持市區及三縣以城市為單位,實行公交經營一個主體或多個主體并存的運行體制,按照統一管理標準和要求,加強行業監管。對現有公交企業兼營其他業務的,必須將其公交業務從公司綜合業務中剝離出來,成立專門的公交經營企業,明確企業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資產權屬及相關權益關系,實行公交業務專業化,使公交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獨立核算、公平競爭、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
(二)推進公司化改造,采取多模式運營。以公司化、規范化、集約化為主導,加快現行公交經營機制改革。對企業掛靠、承包的公交車輛在“十二五”期間分年度、按比例完成公司化改造,對新增(更新)的公交車輛全部實行公司化經營。對市與縣、縣與縣、縣與鄉(鎮)之間的線路,鼓勵選用公交車型,實行公交化運營模式;對鄉(鎮)與鄉(鎮)、鄉(鎮)與村、村與村之間的線路,根據實際情況,在滿足群眾出行需要的前提下,實行多樣化的運營模式。
(三)規范市場行為,健全進出機制。公交經營實行行政許可制度,對申請從事公交業務經營的,嚴格審查其經營資質、安全技術、服務質量等條件,采取招投標等方式,公開競爭、擇優選擇。對經營管理混亂、安全隱患嚴重、考核不達標以及擅自轉讓公交線路、車輛、場站設施等經營權的經營者,提出限期整改要求,經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依法收回經營權。
五、進一步完善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和措施
由于公交公益性強、覆蓋面廣、運營成本高,為保證公交正常運行,對公共交通的基礎設施建設、車輛改造、經營虧損等,優先給予政策扶持。
(一)增加對公共交通的資金投入。將公共交通投入納入市、縣(區)政府公共財政體系,列入年度預算,以不低于省規定標準,逐年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公共交通經濟補貼補償機制,對新建(改造)的公交場站、企業新增(更新)符合標準要求且實行公司化經營的車輛及其配備的智能化設施,由政府給予資金補貼。對公交企業的政策性虧損、線路補貼、公益負擔(包括70歲以上老年人、學生、盲人、傷殘警察、軍人、市級以上勞模、高新技術人才等實行免費或優惠乘車)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增加的支出,由各級交通運輸部門會同級財政、審計、物價等部門審核后,由同級政府給予專項補貼補償。
(二)優先安排建設用地。對公共交通規劃確定的停車場、保養場、首末站、調度(服務)中心、換乘樞紐等公交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按政府公益性用地供地方式,優先供地;經營性公交基礎設施用地實行有償供應。對依法取得的公共交通設施用地,不得隨意擠占,不得擅自改變用途。
(三)規范公交票價定價和調整機制。合理調整各種公共交通方式票價之間的比價關系,鼓勵有條件的線路推行公交一票制,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提高公共交通運行效率。公共交通票價調整實行聽證制度,公開透明,充分征求廣大乘客和社會各界意見,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程序進行。
(四)減免相關稅費。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免收市權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費和地方征收的相關基金,涉及公交運營及社會各界捐贈贊助資產的相關稅費,財政、物價、地稅、住建、公安等部門給予減免支持。對不能直接減免的,按“先征后獎”方式予以支持。
(五)廣告收益分配。公交站亭廣告收益屬政府非稅收入,納入政府非稅收入管理,主要用于公交事業發展。對已有站亭,廣告收益主體和支付渠道不變。需要提升改造的,如原實施主體愿意按政府規定的標準和要求進行改造的,仍由原實施主體實施改造,廣告經營權和收益權在原規定的期限內有效,期限到期及原實施主體不愿意改造的,政府收回廣告經營權另行公開拍賣,并進行改造。對政府投資新建站亭,由政府明確實施主體,廣告經營權屬政府所有,公開拍賣。對公交企業自籌以及政府補貼購置的車輛,車輛廣告經營權歸公交企業所有;對企事業單位出資購車支持公交經營的,車輛廣告經營權歸購車單位所有。公交廣告與設置按政府有關要求和規定統一管理,廣告收益實行收支兩條線。
六、進一步加強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行業創建和監管考核
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行業監管考核體系,促進公交企業服務水平和行業形象的進一步提升。
(一)加強公交品牌建設。全面開展文明企業、文明線路、文明車隊、服務明星及青年文明號等創建活動,頒布實施公共交通文明公約,健全社會服務承諾制度,重點加強安全行車、準點運行、文明服務、職業道德等培訓,不斷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隊伍素質、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平臺,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加快打造公交服務品牌。
(二)加強公交行業監管。建立健全公交運營服務監管制度及其標準體系,全面推行等級服務評審制度,加強行業自律。交通、公安、城管、住建等部門要依法嚴查非法營運、破壞公共交通設施、擾亂公交運營秩序、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等行為,規范公交市場運營秩序。
(三)加強公交服務考核。實行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完善的考核獎懲機制,全面考核企業公司化率、經營行為、服務規范、服務質量、車容車貌等??己私Y果作為公交企業享受財政補貼、獲取線路經營權的重要依據。
七、進一步強化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
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必須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強力推進。有關責任單位要依據本意見精神,結合自身職能,抓緊研究制定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具體方案,認真抓好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各項任務的落實。公安、規劃、財政、國土、住建、城管等部門加強協作、密切配合,切實把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各項措施抓緊抓好,推動我市公共交通事業更好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