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牢固確立公交在城市交通發展中的優先地位
(一)確立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地位。
城市公交與市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事業,也是衡量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城市道路和公交建設投入,城市公交發展較快。但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機動車數量增長迅速、城市道路容量日趨飽和,群眾出行不便、交通擁堵問題日益突出。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是進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條件、優化城市交通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各區、開發區、各有關部門要從基本市情出發,牢固確立優先發展城市公交的理念,認真實施城市公交優先發展戰略,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加快城市公交體系建設,完善城市公交線網,改善城市公交服務質量,切實提高城市公交的覆蓋率和準點率。
二、明確優先發展城市公交的目標任務
(二)優先發展城市公交的目標任務。
優先發展城市公交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從規劃編制、設施建設、財稅支持、運營管理、交通治理、路權優先等方面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確定以公交車為主、出租車為補充的發展思路,努力為群眾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經濟舒適的公共交通服務。
到2015年,基本形成與我市“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銜接及城市人口、規模相適應的結構合理、設施配套、高效快捷、線路基本覆蓋城鄉的城市公交系統,公交成為廣大群眾出行的主要方式,公交的便捷性、舒適性和群眾的滿意度明顯提高。至2015年,我市優先發展城市公交的具體目標任務是:
1.市區公交車輛萬人擁有率不低于12標臺,力爭達到15標臺。其中年市區公交車要達到1200臺,實現公交車萬人擁有量達10.5標臺(按照現有1臺:1.02標臺換算,110萬市民計算;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萬人擁有公交車量最低標準為10標臺);
2.公交出行分擔率達25%,力爭達到30%;
3.公交車運行速度不低于20公里/小時;
4.公共交通覆蓋率:建成區(市區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設施的城市化區域)300米公交服務半徑達40%,500米服務半徑達70%;
5.公交準點率達到90%;
6.進一步完善公交樞紐站、首末站、港灣式公交站臺、標準化候車亭等建設,建成與城市公交發展相適應的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的場站基礎設施。
三、科學編制城市公交規劃
(三)編制城市公交規劃。
城市公交規劃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公交主管部門要對公交線網、場站現狀、需求和發展前景進行充分調查,按照遠近結合、協調發展的要求,會同規劃部門認真編制城市公共交通規劃,確定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相關技術指標,明確各類公交方式的比例結構與配套基礎設施的用地規模、建設時序等內容。年底前要完成城市公交規劃的編制。規劃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嚴格把好規劃審查關,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防止和糾正違反規劃、侵占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及建設用地的行為,保障規劃的嚴肅性、權威性和穩定性,保證城市公交發展的需要。
四、切實加快城市公交基礎設施建設
(四)合理規劃設置場站和配套設施。
要按照城市公交規劃要求,將公共交通場站和配套設施納入城市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計劃;將公共交通場站作為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商業中心、產業園區、專業市場、居住小區(2萬人及以上)、文化娛樂場所以及旅游景點、體育場館、城市主次干道等重大工程項目配套建設的一項內容,實行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竣工、同步交付公交企業使用;在建設公交場站時,應事先征求城市公交主管部門對設計方案的意見;規劃、建設部門在核發上述涉及工程項目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時,應對照設計方案嚴格審核把關;對于不按照規定配套建設公交場站、設施的項目和依據城市公交規劃審核不合格的項目,各行政主管部門一律不予審批、不予驗收;對未按照規劃配套建設公交場站的建設項目和已建成但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公交場站,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項目業主予以補建或改建;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通知城市公交主管部門參加驗收,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對于已經投入使用的公交場站設施,不得隨意改變用途。
(五)明確場站建設主體。
城市公交場站建設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識、屬地負責、分級實施的原則。市交通運輸局負責提出每年建設的換乘樞紐站、首末站和停車保養場等項目,按屬地原則列入市、區政府和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江大橋開發區管委會等單位投資項目計劃。工程實行“代建制”,建成后交公交企業使用管理。
城區道路新(改)建時,要將標準化港灣式公交站臺納入建設計劃,由交通部門會同規劃部門按城市公交規劃進行定點,其建設主體負責建設,產權歸政府所有,建成后交公交企業使用管理。
各開發區、園區要將公交場站建設一并納入各開發區、園區總體規劃,預留建設用地,并負責建設,建成后交付公交企業使用管理,產權歸開發區、園區所有。
納入重大工程配套建設項目的公交場站(該宗地塊招拍掛提出配套要求的),項目業主建成后交付公交企業使用,產權無償交給所在地政府。
公交場站的維護,按照產權屬性,由產權所有者維護。
(六)加快場站建設步伐。
交通部門要會同規劃部門編制公交場站建設3年滾動計劃,排出時間節點和建設時序。2015年前要建設火車站綜合換乘樞紐、火車南站綜合停調車場地、城北污水處理廠綜合停調車場地、方特夢幻世界綜合停調車場地、天門山停調車場地、中央城停調車場地、鏡湖新城停調車場地、弋江嘉園停調車場地、三山綜合停調車場地、清水綜合停調車場地等幾個重要公交場站和換乘樞紐;市中心區域內建成1至2座大型綜合換乘中心;對有條件的非港灣式公交站臺逐步改造為港灣式公交站臺,凡今后改建、擴建、新建的城市道路,建設單位一律將港灣式公交站臺建設納入道路工程項目概算,實行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倡導低碳經濟,積極推廣新能源、綠色能源城市公交,構建便捷的公交氣、電、油能源保障體系,完成市區2-3個充電站、適量的CNG(LNG)加氣站和油氣合建站的布點建設工作,同時為了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相關部門給予發放對外銷售許可證。
(七)完善相關配套設施。
推廣公交IC卡的應用領域,對接發展多功能化的IC卡支付系統,方便群眾使用;開發、應用公交GPS智能調度信息系統,該系統要與公安、市容的信息管理系統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年建成公交車輛GPS綜合調度平臺,逐步建成公交電子站牌、公交自動語音報站、公交場站和站臺、車內監控系統并確保其良好運行。
五、大力優化城市公交運營結構
(八)提高公交覆蓋面。
交通部門要與規劃部門、公安交警部門協同開展客流調研,通過對現有線路長度、走向、??空军c、發車密度、運行時間的調整,優化公交網線,降低線路重復系數,增加公交覆蓋半徑,減少乘客中轉換乘時間,提高線網運行效率;對部分里程過長,重復系數較高的線路,要充分利用城區內的公交場站樞紐進行優化;對因道路因素形成的迂回線路,要利用改造的支線道路條件,及時予以調整;對各類新建住宅小區、商業區、工業區等,公交線路要及時跟進,提高公交覆蓋面,滿足群眾出行需求。
(九)加快車輛更新步伐。
根據客流量合理配置車型,積極發展大容量、中高檔、安全、舒適、節能、環保的車輛,加快淘汰環境污染嚴重、技術條件差的老舊車輛,每年根據車況及需求及時新增和更新車輛。新購公交車輛要符合環保標準且車型品牌基本統一,方便維修,為群眾創造良好的乘車環境。
(十)開展快速公交系統研究。
針對主要客流情況,在條件允許的道路上開通1-2條快速公交系統(以下簡稱“BRT”)線路;城市道路改、擴建時,要在城市的主干道、客流量集中的主干區域內結合預留BRT專用道路,先期試行公交專用道,為開通快速公交打下基礎。
(十一)合理發展出租汽車行業。
出租汽車作為城市公交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群眾提供個性化的“門到門”便捷運輸服務,滿足群眾特殊出行和具有一定消費能力群體出行需求的公共交通方式,要進一步完善出租汽車運營監管機制,規范出租汽車經營管理和經營環境,適度發展出租車,發揮其對城市公交發展的補充作用。
(十二)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
本著積極穩妥、分布實施的原則,逐步解決城區范圍內城市公交與農村客運班線營運矛盾,改善新城區居民出行條件。年底前完成新城區范圍內掛靠運營的7條農村客運班線公司化改造工作。按照公交服務規范要求,統一線路車型、統一站點建設標準、統一服務標準,并根據新城區發展規劃和道路情況,優化公交線網,實現市本級行政區域內“同城同待遇,城區公交一票制”。
交通部門要制定市區開往各縣客運班線的早、晚班車運營方案,將公路客運班線車的發車間隔控制在10分鐘左右,節假日根據客流量,增加運力滿足需求。在做好市到縣公路客運班線營運保障的同時,加快城鄉客運換乘樞紐站的建設,到2015年底建成火車站、城南、三山等大型綜合樞紐中心,實現市區與各縣多種交通方式的零距離換乘,為城鄉居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適的交通運輸服務。
六、積極營造城市公交運營的良好環境
(十三)落實道路優先使用權。
科學合理設置公共交通優先車道、專用車道、路口公交車專用導向車道等。通過調整公共交通車輛與其他社會車輛的路權使用分配關系,提高公共交通車輛運營速度和道路資源利用率。合理配置公共交通優先通行信號系統,通過調整交叉口信號周期、信號相位,設置公共交通車輛專用信號等措施,減少公共交通車輛在道路交叉口的停留時間,保證優先通行權。
加強公共交通優先車道和優先通行信號系統管理。建設公共交通優先車道監控系統,對占用公共交通優先車道、干擾公共交通車輛優先通行的社會車輛依法查處,保證公共交通車輛對優先車道的使用權和優先通行信號的通行權。
(十四)加強營運環境治理。
2015年前,實施區域性、時段性限制摩托車、機動三輪車通行,切實改善中心城區的交通環境,引導群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七、制定完善城市公交優先發展的扶持政策
(十五)建立公交補貼補償機制。
完善公交價格體系,按照“簡便、高效、科學”的原則,推進票制改革;對政府指令性任務、開辟新線路、實施城鄉客運一體化造成的虧損,按照“誰受益、誰負擔”原則,由同級財政核實后予以據實補貼。對公益性、福利性營運產生的虧損給予全額補貼,如免費乘車的70歲以上老年人和二級以上殘疾人的意外傷害保險費等,由政府列入政策性虧損項目,由市財政補助。公交企業補貼、補償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對因燃油價格上漲形成的虧損部分,按規定享受國家和省補助。
市財政局(國資委)會同市審計局、交通運輸局等部門要按照科學、可持續發展原則建立規范合理的城市公交成本費用評價制度、政策性虧損評估制度、政府補貼補償機制和補貼補償審計考核制度,公交虧損每年年初進行核算,每季度預撥80%公交虧損補貼補償,年終對公交成本和費用進行年度審計與評估,在認定補貼的基礎上給予集中補貼。
(十六)加大政府資金投入。
城市公交車輛的新增、更新及公交場站建設等列入民生工程,由市財政局、建投公司、交投公司及各相關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江大橋開發區管委會統籌安排資金。
(十七)減免相關建設稅費。
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免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費;涉及公交企業運營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等相關稅、費,相關部門按照各自管理權限予以減免支持。
(十八)優先安排公交設施建設用地。
公交設施建設用地要予以優先安排。
八、著力提高城市公交行業經營管理水平
(十九)強化城市公交服務質量管理。
城市公交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城市公交運營的監管制度及服務質量考核標準體系,明確公交的發展目標,建立正常的監管考核機制,實行考核到位、責任到人。
(二十)加強城市公交安全管理。
加強公交職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強化公交駕駛員的安全考核和監管。認真做好公交車輛、場站、各類服務設施的安全維護保養,進一步提高城市公交的安全運營質量。
(二十一)建立公交現代企業制度。
公交企業要更新經營發展理念,著力推進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強化內部管理和成本控制,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綜合效益;認真研究解決公交職工收入偏低的問題,建立合理的員工收入分配機制,努力實現公交員工的年平均收入應不低于上一年度我市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和服務意識,推進公交管理服務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改善乘坐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增強公交出行的吸引力。
九、進一步加強對城市公交優先發展的組織領導
(二十二)成立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協調小組。
為實現我市城市公交優先發展目標,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牽頭,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三山區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江大橋開發區管委會、市交通運輸局、發改委、財政局、國資委、審計局、住建委、城鄉規劃局、國土局、公安局、商務局、市容局、物價局、國稅局、地稅局、法制辦、信息辦、信訪局、監察局、人社局、經信委及市建投公司等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協調小組,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交通運輸局,承擔城市公交綜合管理的日常工作。城市公交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城市公交管理機構的組織力量建設。
(二十三)市轄各縣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訂相應實施辦法。
(二十四)本文之日起執行?!妒腥嗣裾k公室轉發市建委關于貫徹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見的通知》(政辦〔〕1號)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