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潰瘍性結腸炎的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青春期健康雜志》2014年第十六期
1.現(xiàn)代醫(yī)學關于UC的病機研究
血淤在UC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血管的內皮是人機體的重要屏障,如果血管的內皮受到損傷,把血液中的血小板、凝血因子和內皮下的膠原互相分隔開。通過內皮細胞合成的血栓調節(jié)蛋白,在蛋白c/蛋白s途徑可維持正常血流;大量地釋放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或者通過釋放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l2,間接地促進了內皮細胞釋放(t-PA),抑制了l型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纖溶系統(tǒng)功能因此得到增強;它合成釋放的No、類花生酸類活性因子、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當UC患者存在內皮損傷時,內皮失去了抗凝血的功能,通過提供著暴露的膠原組織分泌出活性的物質,參與了血栓的形成。假性血友病因子作為膠原的輔助因子,會在內皮損傷時循環(huán)中水平有所升高。實踐發(fā)現(xiàn),當UC病人血小板數(shù)量增加,血小板的密度和單位體積也會發(fā)生相應變化,但是UC的發(fā)病機理與血小板的活化密切關聯(lián)。患病開始階段存在血小板的活化已經(jīng)得到驗證。血小板活化的原因實際是內皮受到損傷,內皮的損傷可讓血小板的活化提供暴露的膠原組織,觸發(fā)了凝血過程的核心;再有,在UC疾病的過程中,人體釋放了很多種因炎癥的因子也可以激活血小板,如lL-1、lL-8也都參與了血小板的活化。這些活化的血小板本身釋放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栓素A2也可以促使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被激活后,經(jīng)過各自表面的Gp1Ib/llla而二者互相作用,形成了血小板的聚集體。在UC病人的血液中因為血小板活化而形成了大量血小板-白細胞的聚集體,進一步參與了血栓的形成。當血栓形成后,將加重腸粘膜的缺血,缺氧,當進一步損傷腸黏膜,這是腸出血很主要的機理。再有活化的血小板通過釋放出炎癥的介質,并激活它炎癥細胞,參加與放大了炎癥過程。
2.UC的治療進展
2.1西醫(yī)藥的治療:(1)氨基水楊酸此類藥物包括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5-氨基水楊酸,它們治療的機制,在當前被認為與抑制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抑制抗體、白三烯及前列腺素樣物質生成及清除氧自由基等有關系。(2)皮質類固醇治療效果不太好或無法耐受的患者,可選用免疫調節(jié)劑,可以獲得一定的療效。(3)皮質類固醇能夠阻止細胞膜磷脂里結合花生四烯酸,使白三烯等炎性介質的生成逐漸減少,并降低UC的炎癥反應。(4)抗生素甲硝唑可抑制腸內厭氧菌,并有免疫抑制影響白細胞趨化的作用。(5)用炎性介質抑制劑治療UC,是最近幾年的一種新方法,通過控制炎性介質釋放,或者使它生成減少,或者是通過阻斷其特異性受體而能達到臨床的緩解。(6)其它藥物色甘酸二鈉等。
2.2中醫(yī)藥治療(1)辯證分型治療1)大腸濕熱型:主要是晴熱去濕;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芍藥等;2)脾胃虛弱型:健脾補氣,祛濕;白術,人參,薏米,茯苓,陳皮,等;3)脾腎陽虛型:溫腎健脾;附子,肉桂,肉寇,白術等;4)脾虛肝郁氣:疏肝解郁,理氣健脾痛瀉要方和四逆散加減;才胡,白芍,防風,甘草,木香等;5)脾虛濕熱型:清熱健脾利濕;黃連,當歸、芍藥,地榆、木香;6);血瘀腸絡型:活血化瘀;桃仁,紅花,乳香,沒藥,等。(2)中草藥保留灌腸通常將斂瘡生肌,清熱解毒與活血化瘀類藥物配合著使用。其中斂瘡生肌的藥物有:水牛角,珍珠粉,冰片,兒茶,琥珀等;其中活血化瘀的藥物有:三七,丹參,蒲黃;其中清熱解毒的藥物有:清黛,敗醬草,白頭翁,黃柏,黃連的等。
綜上研究表明,UC目前具體病因病機上不明確,西醫(yī)藥治療具有很大療效,但尚無療效確切的治療方法。而中醫(yī)認為UC是一種虛實夾雜之病,虛在脾腎,實在濕、滯、瘀,治法多為健脾補腎,利水滲濕,活血化瘀,用藥途徑以口服加直腸給藥(保留灌腸)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現(xiàn)代西醫(yī)治療的不足,具有療效好,復發(fā)率低,副作用少的優(yōu)點,尤其是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效果顯著,能減輕直腸乙狀結腸粘膜病變而導致的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等,可使藥物直達患處迅速減輕充血水腫,使創(chuàng)面盡快修復合是目前較好的治療方式之一。
作者:武玉杰單位:遼寧省阜新市中醫(yī)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