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脈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上海中醫藥雜志》2014年第六期
1資料與方法
1.1觀察項目與方法
1.1.1辨證分型對所有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和體格檢查,記錄一般資料及相關臨床癥狀和體征,由兩位以上副主任醫師進行中醫辨證分型。
1.1.2脈圖指標測定利用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發展公司研制的智能脈象儀ZMⅢc,記錄脈圖中的各項指標。主要包括主波幅度(h1)、重搏前波幅度(h3)、降中峽幅度(h4)、重搏波幅度(h5)、主波上1/3處的寬度(W1)、脈動周期時值(t)。為排除因個體心率及取脈壓力等因素對檢測結果的影響,以更準確地反映脈圖特征,所以采用弦度系數(W1/t)、張力系數(h3/h1)、h4/h1與h5/h1用作統計分析。主動脈瓣關閉產生脈圖的降中峽,故降中峽之前為心臟收縮期,W1/t、h3/h1可提示心臟收縮期的心臟血管生理病理狀態;降中峽之后為心臟舒張期,h4/h1、h5/h1可反映心臟舒張期心血管生理病理狀態。
1.2統計學方法觀察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樣本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以上樣本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樣本均數間兩兩比較采用SNK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收縮期相關脈圖時域參數比較與痰濕壅盛證組和健康對照組比較,肝火亢盛證組及陰虛陽亢證組弦度系數(W1/t)、張力系數(h3/h1)增大(P<0.05)。提示其動脈內持續高壓時間在脈動周期中所占比例較大,心臟收縮活動增強,大血管順應性較差。見表1。
2.2舒張期相關脈圖時域參數比較心室進入舒張期,主動脈瓣迅速關閉,出現降中峽h4,其后出現重搏波h5。與健康對照組、肝火亢盛證組和陰虛陽亢證組比較,痰濕壅盛證h4/h1及h5/h1值增大(P<0.05)。提示在主動脈瓣功能正常的情況下,痰濕壅盛證患者外周阻力最高,但主動脈順應性較好。見表2。
3討論
3.1不同中醫證型中年女性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女性經歷經、孕、產、乳幾個階段后,進入一個較為特殊的生理時期———更年期,此期包括圍絕經期、絕經期及絕經后的數年。女性人群在此階段的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并常伴有自主神經系統機能的紊亂,出現更年期綜合征,并且容易并發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骨質疏松等慢性疾病。中醫學認為,此時期的女性腎氣漸衰,天癸將竭,沖任虛衰,精血不足,陰陽失調,經脈失濡,進而導致全身各臟腑的功能紊亂[5-6]。本研究采用脈象儀測定66例中年女性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脈圖,并計算弦度系數(W1/t)、張力系數(h3/h1)、h4/h1、h5/h1等指標,推測其心臟射血情況、大血管順應性、外周阻力等心血管特性,以尋找不同中醫證型原發性高血壓發病的生理病理基礎。由于入組患者均為初診或病程小于半年的病例,原發性高血壓病程較短,因此所測得的血管順應性、外周阻力異常改變可以認為是引起血壓升高的始動病理因素。分析原發性高血壓產生的病理生理機制,不外乎與心臟射血增加及外周阻力升高等因素相關。在脈圖的形成原理中,心室快速射血期,主動脈管內壓迅速升高,形成脈圖升支;當心室轉入減慢射血期,管內壓隨之下降,形成降支,兩者構成主波(h1)[7]。弦度系數(W1/t)為主波(h1)上1/3處的寬度(W1)與脈動周期時值(t)之間的比值。我們在觀察中發現,肝火亢盛證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脈圖的h1形態普遍高大是引起其脈圖弦度系數(W1/t)明顯升高的主要原因,提示肝火亢盛證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心臟收縮增強,心臟射血力度及時間增加。h3由主動脈根部的初始波向外周傳播產生,肝火亢盛證及陰虛陽亢證患者的脈圖中往往可見h3出現較早。h3的提早出現及h3增高造成張力系數(h3/h1)的增大,提示血管順應性差。提早出現的h3常與h1接近或疊加,也是肝火亢盛證弦度系數(W1/t)明顯增大的另一個重要參與因素。故從本研究結果可以推論,大血管順應性較差是肝火亢盛型和陰虛陽亢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病理生理基礎,肝火亢盛證尚伴有明顯的心臟射血增強。在痰濕壅盛證的相關指標中,反映外周血管阻力的h4/h1值最大,而反映大動脈順應性的h3/h1、h5/h1等指標尚處于較好水平,提示該證型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主要為外周阻力的升高。
3.2不同證型中年女性原發性高血壓的辨證論治平肝潛陽歷來是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大法,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重視和應用。對于中年女性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而言,其腎精、腎陰、肝陰、肝血虧損等陰虛不足的生理特點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通過本研究我們還可以看到,陰虛陽亢、肝火亢盛和痰濕壅盛3種證型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除了中醫癥狀特點不同外,還具有各自的脈道生理病理特點。這些特點可能與中年女性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及預后相關,因此在辨證論治時應當兼顧。痰濕壅盛型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區別于陰虛陽亢及肝火亢盛兩型,其主要表現為外周阻力的升高。由于外周血管阻力主要產生于較小的動脈,因此可以推論,痰濕壅盛型原發性高血壓早期就存在中、小動脈的阻力升高,而其大動脈的順應性及動脈瓣的功能尚處于較好的水平。在治療該型原發性高血壓時,兼顧健脾化濕降濁當可改善血管舒縮失衡的狀態,進而有利于降低血壓。
作者:金濤王慧穎梁纈曦崔松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