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環保局2013年工作總結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2013年以來,在市環保局的有力指導和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創建生態文明區為主題,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全力落實省太湖治理、市“環保在行動”、生態文明創建等目標任務,深入持續開展生態環境建設,環保工作扎實深入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生態文明建設亮點頻現
2013年,認真按照《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全面啟動了生態文明區創建。
1、強化組織領導。區委、區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年初召開了全區生態文明建設動員大會,落實各級各部門創建任務,并先后4次召開生態文明創建推進會,部署階段性重點工作。同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新修編了《區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編制了《“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等規劃,出臺了《關于加強全區開發區(工業集中區)環境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工業固體廢物規范管理的意見》等多個文件,為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各鎮、各部門黨政主要領導親臨一線推進,對創建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親自協調解決,已初步形成了一把手負總責的良好勢頭。
2、推進生態文明重點項目建設。根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任務,編制了2013年生態文明建設任務一覽表,下達到各鎮、各部門,同時對14個鎮和2個開發區建設任務進行了細化,制訂了詳細的考核細則。每月以《簡報》的形式通報工程的進展情況,及時督促各鎮、各部門加快工作進度,掀起生態文明建設的熱潮。2013年生態文明建設任務有十大類50項重點工程,涉及157項具體工作除6項跨年度工程外,其余已完成。高新區已成為我省第一個低碳示范區,循環經濟平臺建設有了新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已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
3、生態細胞工程建設深入開展。研究制訂了生態文明(示范)村、生態文明(示范)社區建設標準,扎實推進綠色細胞創建工程。新增16個省級生態村、13個市級生態村以及13個生態文明(示范)村,雪堰鎮雅浦村、雪東村、城西回民村順利通過國家生態村省級考核驗收,我區有望實現國家級生態村“零”的突破;新建30個綠色社區和3個生態文明示范社區、19所綠色學校、20個環境友好企業。
4、全面啟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我區被省政府列為全省16個示范點之一,也是全省3個國家級示范點之一。將首批國家級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片區選在雪堰鎮地區。為順利實施連片整治項目,9月,區政府成立連片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環保局,同時成立連片整治前線指揮部,并召開動員大會和推進會,全面部署各項整治任務。截止到2013年12月底,26個分散式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工程,已完工23個,3個正在建設。2個集中式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工程中,周橋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工程已完成近50%,配套管網工程已完成;南宅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工程已完成近65%,配套管網工程已完成94.5%;污水管網延伸工程4個點中:雪堰片、漕橋片基本完工;太滆片管網已完成58%、污水提升泵站已完成70%。
二、生態文明建設氛圍日益濃厚
結合文明城市創建,開展各類創意新、形式多的環境宣傳教育活動。在電視臺開辟城鄉一體化建設、環境整治等生態環境宣傳欄目,系列報道各類創建典型,區“一報兩臺”、網加大對各類生態文明建設活動進行動態報道。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黨校領導干部教育培訓計劃,設立生態文明建設課程。精心編寫5000本《生態文明知識讀本》,分發到區、鎮兩級機關干部、各村、社區主要負責人、廣大青少年以及居民手中。聯合團區委大力開展“倡導生態文明,共建綠色”讓生態文明走向青少年系列活動。同時,以科普宣傳周、“6•5”世界環境日等重大節日、紀念日為契機,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引領、倡導全區人民共建生態文明和低碳社會。
三、減排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據國家環保部核定,到2013年底,全區共減排COD5633噸,SO2削減7254噸,分別比2005年削減23.6%和22.9%,超過了市下達的目標任務。今年通過進一步明確減排任務及工作重點、召開推進會議、現場督察等方式,強勢推進污染物減排工作。一是認真抓好工程減排。重點推進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新增污水管網52公里,戴溪污水廠已建成投運;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馬杭、紡織工業園、牛塘污水廠提標改造工程完成建設任務。加快實施各鎮農村生活污水工程,新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60個。切實推進鋼鐵行業燒結機脫硫改造,中天鋼鐵燒結機脫硫改造已完成50%的建設任務。二是認真抓好結構減排。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環境準入門檻,禁止17個不符合環保相關法律法規和區域環境質量要求的項目;鼓勵16個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向高新區、經發區等環境基礎設施齊全的園區集中;關閉新亞等7家污染重、能耗高的企業,督促19家企業進行轉產。三是認真抓好管理減排。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審核,30家自愿清潔生產和9家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通過驗收。加強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的建設管理,實施污染設施實時監控。全區削減COD排污總量6682t(預測),削減SO2排污總量6320t(預測),分別比2005年削減27.9%和19.9%。
四、污染防治持續深入開展
圍繞提升環境質量這一根本任務,持之以恒推進重點污染企業、主要污染行業、環境敏感地區的污染治理。一是開展金屬表面處理企業整治。通過組織力量分赴整治企業進行大規模執法檢查、分片分批召開現場推進會等方式,促進整治企業加快整治。到目前為止,涉及全區范圍內245家酸洗、鋁氧化、線路板生產企業完成了整治任務。二是開展工業廢氣專項整治。我區將45家重點大氣污染企業整治列入區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從廢氣污染源、設施建設、標準執行、排污口規范和管理措施等方面進行整治和規范,到目前為止,全面完成了整治任務,大氣環境質量得到了較大改善。三是繼續開展化工行業專項整治。為確保省廳及市局督辦的135家化工企業按時完成整治任務,打造成放心化工行業,組織專人落實推進化工企業整治。到目前為止,已全部完成整治任務。同時,今年還完成了90家印染企業專項整治和23家重金屬企業、23家涉鉛企業、35家餐飲油煙單位進行專項治理,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
五、入太河道整治成效彰顯
根據省、市下達的治太任務,攻堅克難,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水環境整治步伐提速,太湖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186項任務全部完成。小流域整治中,滆湖完成100%,太滆運河完成100%,竺山湖6項工程,完成5項,1項準備調整方案,蘇南運河完成100%,武宜運河完成100%,港完成100%,直湖港完成100%,漕橋河完成100%。
六、全區環境質量明顯提升
區委、區政府采取部門聯動、專項督查、加強考核等手段,環保部門強力推進環境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全區環境質量綜合指數不斷提升。全區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86.2分,較2005年上升31.9分。其中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70%,從原來的10個斷面零達標提高至現在的7個斷面達標;環境噪聲達標區覆蓋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達100%,分別提高了8.6%、1.7%;全區空氣質量良好天數百分率達94.0%,良好天數增加了20天。二是水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農村地表水綜合達標率比上年提高了12.5%。入太湖重點河流港、漕橋河水質類別從2013年的劣Ⅴ類水質提升到現在的Ⅴ類水質,其中港COD、氨氮、總磷分別下降了8.33%、6.64%、7.5%;漕橋河水質COD、氨氮分別下降了4.69%、6.67%。太滆運河COD、氨氮、總磷分別下降了3.45%、15.1%、0.50%。
七、環境監管力度不斷加大
1、加大干部隊伍能力建設。采用“請進來講”、“分層次考”、“走出去看”等方式,加強對環保系統工作人員、有關企業負責人生態文明建設業務培訓。全年共舉辦生態文明建設、依法行政、現場執法、污水處理、固廢管理、上市企業等培訓班12期,共培訓了800余人次。同時,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演講活動、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崗位技能比武,著力提升生態文明創建水平。
2、嚴把環境準入關。把好重點流域區域、重點行業、敏感區域和敏感項目環評關。對列入市、區年度的重點項目做到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好事快辦,并開展重點項目上門服務,不斷滿足基層的環保需求。共審批各類項目1329個。同時加強了重點項目“三同時”的跟蹤管理。
3、加大現場監管力度。一是狠抓重點污染源、重點流域的環境監管。不斷加大重點污染企業、重點河流、重點區域的現場檢查、監測頻次,重點污染源達標排放率為94%。全年共出動20360人次,檢查9754余廠次,其中節假日、夜間出動4700余人次,檢查2300余廠次。二是狠抓危險廢物的規范管理和處置。對相關企業的危險廢物的產生、收集、貯存、運輸、轉移、利用等各個環節進行了規范,消除了污染隱患。扎實開展水處理污泥專項整治行動,企業污泥得到了規范收集處置。加強固廢處置通道建設,目前廢包裝容器綜合利用工程、污泥綜合利用處置工程、廢酸綜合利用工程已建成投運。三是狠抓環境噪聲監管。對城區所有建筑施工單位進行了晝夜監管,嚴格要求施工單位遵守規定的作業時限,為廣大市民創造一個安靜的生活、學習環境。
4、規范依法行政行為。重新調整局內部行政執法職能,專門成立辦案室,抽調4名精兵強將從事違法案件的立案、調查取證和案件執行等工作。制訂《行政處罰自由裁量規則》,明確適用從輕、減輕處罰的標準。完善了《行政執法考核辦法》,加大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行政執法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
5、積極解決環境信訪問題。本著立案快、查處快、結案快、反饋快的工作原則,切實做到有訪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復。今年,全區環境信訪總量為2080件,處理率達100%,結案率達98.3%,越級、重復信訪與去年同比分別下降6.8%和3.5%,人民群眾對信訪處理的滿意率達86%。全年未發生因信訪處理不力而造成社會影響事件發生。
第二篇 今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創建生態文明區為奮斗目標,以環保再行動、生態再提升為有力抓手,積極推進三個建設,全面啟動了國家級生態鎮建設,扎實開展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強勢推進污染物減排,綜合治理太湖水污染,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環保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齊抓共建,加速生態文明區創建進程
一是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工程有序推進。根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任務,編制了2011年生態文明建設任務一覽表,下達到各鎮、各部門。加大了工程建設的督查和監測力度,創建指揮部每月以《簡報》形式通報工程的進展情況,及時督促各鎮、各部門加快工作進度。區委、區政府多次就重點工程建設召開現場督查推進會,以此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的熱潮。2011年生態文明建設任務共十大類40項重點工程涉及84項具體工作全面完成。二是綠色細胞工程創建取得豐碩成果。湖塘、雪堰、橫林、洛陽、禮嘉5個鎮創成國家級生態鎮。新創各級生態村66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12個、市級31個、區級11個,生態文示范村10個,全區生態村比例已達75%以上。新建綠色社區21個,生態文明示范社區3個,綠色學校27所,環境友好企業10家,創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鎮容村貌有了極大改觀。三是鎮域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全面開展。雪堰、湖塘、橫林、嘉澤等15個鎮(街道、開發區)完成了“十二五”鄉鎮環保規劃修編,并報區政府批準實施。四是生態文明宣傳有聲有色。注重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在區“一報兩臺”、網站均開辟了生態文明宣傳欄目,加大了生態文明重點工作的宣傳力度。在各類新聞媒體300余篇,其中在《中國環境報》刊登專稿8篇,在省級媒體上新聞15篇。抓住“6•5”世界環境日有利時機,開展了一系列有影響、有深度的宣傳活動,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5月30日至31日環保局主要領導率隊走進電視臺“政風熱線”直播室,與廣大聽眾和網民互動;開展了“共建生態文明-在行動”系列新聞宣傳活動;組織全區100家重點排污企業,作出執行環境法律法規的公開承諾;聯合宣傳部、區“一報兩臺”及駐常媒體召開環保新聞通氣會,向全社會公布環境保護工作;積極開展環保進社區宣傳活動,向社區居民發放環保宣傳資料,展出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宣傳展板,接受群眾環保工作咨詢,深受社區居民的歡迎。同時,對全區600余家企業進行環境行為信息公開化評定,大力營造生態建設氛圍,不斷提升綠色環保的文明素養。
(二)深化減排,倒逼轉方式調結構
“十一五”期間我區超額完成了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并獲得了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減排先進集體”稱號。2011年,根據國家、省、市“十二五”減排目標任務,主要污染物減排由原來的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兩項擴大到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區政府專門制定了“十二五”減排方案以及2011年度減排方案,將減排任務指標分解落實到各鎮、各部門和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明確減排工作堅持四個檢驗標準,即環境質量是否得到改善,經濟發展方式是否不斷優化,參與綜合決策是否健全,人民群眾是否滿意,而不再簡單的就數據論數據。區環保部門采取多次召開推進會、強化現場督查經及提供技術服務、嚴格環保執法等切實有效措施,集中力量打好污染減排攻堅戰。一是深化結構減排。全面開展化工行業專項整治,積極組織實施“十二五”化工行業結構調整工作,加大太湖一級保護區內化工和群眾反響強烈的印染等重污染行業結構調整力度,關停了新亞化工、水利化工等11家污染重、難以穩定達標的企業。加快推進小鍋爐淘汰,責令中心城區20家企業燃燒煤爐窯的拆除或停用,完成了彩虹紡織、第一絨線等集中供熱。二是大力實施工程減排。新建40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新建城鎮污水管網60公里,進一步擴大污水集中收集率。推廣中水回用技術、減少污染物排放,伊思達紡織、紅昇染整中水回用項目已建成并正常運行;中天鋼鐵集團4臺燒結機脫硫工程已建成投運。積極推進全區油氣回收綜合整治,1家油庫已改造完成,62家加油站43家已改造完成,其余正在實施之中。47輛油罐車41輛已改造完成,其余6輛正在實施。三是強化管理減排。嚴把項目審批關,嚴格執行環評制度,提高準入門檻,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否決17個兩高一資等不符合環保產業政策的重點項目,涉及投資額近2000萬元。完成東升熱電、亞太熱電旁路鉛封以及湖塘熱電等4家熱電廠DCS改造。30家自愿清潔生產企業和46家強制性清潔生產企業通過驗收。
(三)保障民生,著力解決環境突出問題
以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突出環境問題為主攻方向,切實加強環境整治力度,進一步改善民生、提升環境質量,維護生態安全。
1、強勢推進清水工程行動。全面開展以“改善水質”為核心的“清水工程”建設,對污染嚴重的崔家浜等15條河道進行綜合整治,全面組織污染源頭整治、污水工程建設、清淤疏浚等六大工程建設,對133家企業實施雨污分流和接管,取締河道沿線33家豆腐作坊及9家畜禽養殖場,新建截流泵站8座,建設截流管渠24公里,完成10個老小區的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在城區東橋浜、大學新村東區景觀河分別建設1座污水處理及深度凈化設施,清理15條河道的底泥污泥和河坡河床垃圾,實施水系溝通6條,新建改建換水閘站3座。經過集中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15條河道的水質明顯好轉,消除了黑臭現象,水生態得到修復,同時美化了周邊環境,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人水和諧”,得到沿河群眾的一致好評。
2、加快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認真落實中央農村環保“以獎促治”政策,我區第一批國家級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片區優先確定地處太湖一級保護區的雪堰鎮,連片整治項目總投資8615萬元。區環保局牽頭組織農林、水利等部門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工業點源污染治理工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六大工程,到2011年6月底,第一批連片整治32項重點工程全面完成,鋪設污水管網35.8公里,新建污水提升泵站1座,建設2處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工程,日處理能力達2800噸,收集處理周邊53個村民小組的生活污水。同時還新建26套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日處理能力達1116噸。通過連片整治,取得了顯著成效,污水處理能力大幅提升,大大改善了農村的人居環境,連片整治工作得到了國家環保部、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肯定,成功經驗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第二期連片整治工作加快推進,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3、深入開展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環境專項整治。一是嚴抓紡織園區紡織企業專項整治。針對紡織園區王家浜及企業超標接管現象時有發生,會同鎮政府對紡織園區27家企業進行集中整治,規范雨水排放口,安裝視頻監控,提升企業設施處理能力。二是積極開展鉛蓄電池環保專項行動。按照省“六個一律”的要求,對22家涉鉛生產企業進行集中整治,對衛生防護距離不足300米的涉鉛企業實施停產整頓,對所有涉鉛生產企業的廢水、廢氣及周邊土壤進行監測,經整治,13家關停,6家停產整治,3家限期治理。三是扎實開展污染源集中整治。聯合湖塘鎮、南夏墅鎮以及工商、衛生等相關部門,加大了中心城區三產服務業的整治,通過安裝油煙凈化器、改造排氣筒等方式,對124家餐飲單位進行了整治,規范了排污行為。同時,著力對沿高速、高架及居民集中區周邊的29廢氣擾民工業企業、已納入接管范圍內的45家污水收集、雨污分流不到位的工業企業以及重點監管的29家金屬表面處理行業等103家工業企業集中整治,到目前為止,已完成整治58家,即將關停16家,6家正在實施整治,3家延期整治,并對20余家難以整治到位的進行嚴肅查處。四是開展掛牌督辦案件整治。針對群眾歷年投訴多,反映強烈的沈家弄浜、北塘河沿線14家鋼管、洛陽4家電鍍等廢氣、廢水問題列入了市掛牌督辦。采取現場推進會,樹典型示范、跟蹤督查等形式,推進掛牌督辦案件整治工作,通過近半年的整治,除洛陽4家電鍍由于其它原因外,其余案件均已整治到位,企業內部管理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環境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今年還扎實開展了湟里小煉油企業及洗桶點、奔牛廢塑料回收行業、雪堰機械行業單位、凌家塘豆腐作坊的專項整治,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
4、扎實推進太湖水污染綜合整治。緊緊圍繞省、市下達的治太任務,攻堅克難,大力推進太湖治理各項重點工作,基本完成了省太湖水治理任務,完成了太湖水治理規劃修編,切實做好太湖應急防控工作,加強藍藻預警監測、巡測以及打撈,順利完成太湖應急防控目標。
(四)創新監管,提升盡職履責能力
1、健全信訪調處機制。加強信訪調處隊伍建設,明確監理科全面負責信訪日常工作,對信訪事項進行受理、交辦、催辦、督辦,實行一站式調處;注重初信初訪處理,進一步暢通信訪投訴渠道,新增設“88912369”專用的免費環保熱線,實行24小時接聽;進一步規范信訪的受理、交辦、督辦、反饋、回訪等環節。建立領導包案制度和帶案下訪制度、信訪例會制度、月度點評制度、后督察制度,確保措施到位,問題徹底解決。集中開展環境信訪積案化解活動,在全區范圍內梳理排出重點環境信訪,將案件的化解攻堅責任落實到了相關部門和領導包案辦理,有效化解重復和越級信訪,信訪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重復、越級環境信訪量呈明顯下降趨勢,有效化解了一大批突出環境信訪矛盾,我區環境信訪總量實現大幅下降,全年累計受理環境信訪案件1876件,信訪總量同比去年下降了9.8%,處理率達100%,結案率達98.4%,群眾滿意率為85%,比去年均有所提高。
2、建立掛鉤聯系鎮服務制度。由局領導帶隊定期深入掛鉤聯系鎮開展環保工作調研,了解環保工作需求,幫助解決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市區重點項目、上市企業上門服務;對重點、疑難信訪實行包案辦理;加強重點工程、重點任務的督促,大力宣傳環保工作新思路、新任務、新舉措以及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有力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全面、高效、有序開展。
3、建立巡查、夜查機制。為保持對污染整治的高壓態勢,在日常巡查的基礎上,年初,專門建立了夜間執法檢查制度,除白天加大對重點污染企業、重點河流、重點區域的現場檢查外,每天晚上由局領導親自帶隊,組織檢查組開展夜間執法檢查,確保執法檢查日日查、夜夜查,防止污染反彈,對查處的違法行為,從重、從嚴、從快處理。全年共檢查10974廠次,出動執法人員21948人次,其中夜間、節假日檢查1680廠次,出動3360人次。立案查處202件違法行為。
4、建立執法規范機制。一是規范行政處罰的權力運行。推行執法檢查、案件調查和處罰審查互為獨立又有機統一的運行機制,確保行政處罰權力既合法行使,又相互監督。二是規范行政處罰的內部程序,制定了各科室職責分工、時限標準,并嚴密監控運行情況。三是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梳理法律法規各類罰條,嚴格每一罰條中各類違法具體情節的具體處罰基準和從重從輕標準,嚴格督促實施,確保處罰公正、公平。四是規范行政處罰的督查機制。在加大對案卷書面審查的基礎上,突出加大行政執法人員的現場行為檢查;在加大對行政處罰案件經濟罰款的同時,更加注重對違法行為改正程度的審查,提高全面執行率。由于措施得力,行政執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大大提升了行政執法效率。今年被區委、區政府評為“五五”普法先進集體,被省環保廳評為行政執法工作先進集體。
(五)綜合治理,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
采取部門聯動、專項督查、加強考核等手段,強力推進環境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全區環境質量綜合指數不斷提升。全區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87分,較2013年上升0.9分。其中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80%,從去年的7個斷面達標提高至現在的8個斷面達標;環境噪聲達標區覆蓋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達100%;全區空氣質量良好天數百分率達94%。二是水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入太湖重點河流太滆運河水質類別從2013年的劣Ⅴ類水質提升到現在的Ⅴ類水質,其中港COD上升3.6%,氨氮下降20.3%,總磷上升5.3%,綜合污染指數下降8.6%,整體水質略有好轉;太滆運河COD上升5.5%,氨氮下降9.9%,總磷下降1.4%,綜合污染指數下降4.3%,整體水質略有好轉;漕橋河COD上升4.8%,氨氮上升6.4%,總磷上升25.6%,綜合污染指數上升11.6%,整體水質有所下降。其中,漕橋河水質下降原因,主要是上游來水水質同比下降,2011年,漕橋河上游來水COD上升4.8%,氨氮上升5.8%,總磷上升23.4%,綜合污染指數下降10.7%。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環境形勢不容樂觀,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一是產業結構偏重。目前,鋼鐵企業7家、印染86家,化工851家,電鍍企業90家。調輕調優任務艱巨。二是完成減排任務的難度在加大。排污總量仍然巨大,經濟快速增長,排污總量增加,污染減排遇到了瓶頸,排污量超過環境容量,減排任務十分艱巨。三是化解環境糾紛的難度在加大。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環境意識不斷增強,對環境質量改善意愿更加強烈。目前環境質量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環境質量改善的壓力繼續加大。四是現有管理手段和能力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全區污染源普查企業有1.7萬余家,排污收費1180家,偷排漏排現象還時有發生,重金屬、土壤、電磁輻射等新型污染不斷出現,目前缺乏有效的處置手段。危險廢物產生量不斷增長,違規堆存、非法轉移案件時有發生,存在較大的環境隱患,環境監管難度越來越大。我們現有隊伍依法行政能力、監管能力、監管手段不夠,自動監控作用未能充分發揮,發現問題后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差距。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努力加以改進和提高。
第三篇 2013年,區環保系統認真按照區“再吃兩年苦,輝煌十一五”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創建國家生態區的奮斗目標,統籌環保與經濟的協調發展,以“市環保在行動”為有力抓手,按照太湖水污染治理目標責任書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環保熱點、難點問題,在全區經濟“保增長、促發展”的同時,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得到進一步提升,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科學監測,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環境質量綜合指數方面,按老口徑計算,1~10月綜合得分為86.3分,比去年同期的85.3分增加1.0分,全年有望達到86分以上。其中環境空氣質量良好天數百分率為94.4%,得28.3分;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得20分;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70%,得28分;功能區環境噪聲達標率為100%,得10分。在農村地表水綜合達標率方面,我們分別于09年4月和10月對轄區內31個農村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斷面、63條水環境功能區未覆蓋的鄉鎮及以上河流和159條農村行政村河流進行了監測。全年農村地表水綜合達標率為56.7%,達到了蘇南地區09年56%的考核目標值。在入太湖河道水質方面,1~10月,我區入太湖“三河”河道水質較去年同期好轉,綜合污染指數港下降1.23%、太鬲運河下降6.47%、漕橋河下降5.15%。在鎮域交界斷面水質方面,1~10月鎮域交界斷面氨氮均值2.84mg/L,CODmn均值6.5mg/L,綜合污染指數為1.27;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34.8%、11.6%和29.8%。同時,氨氮及CODmn斷面超標率也有所下降,降幅分別為17.5%和11.6%。
二、攻堅克難,太湖水污染治理初顯成效
根據市太湖水污染治理目標責任書要求,我區年內需要完成27項工程建設項目和“四河”年度整治任務。在全區各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到10月底,紡織園區污水廠提標改造、武南污水廠建設等13項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率48.1%;戴溪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處理廠擴建等12項工程正在實施,預計年內除武南污水廠回用工程因季節原因不能種植水生植物外,其余可望完成年度目標;尚未開工的2個項目為橫山橋和馬杭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其中馬杭污水廠正在土建招標和設備采購,預計11月上旬開工,2013年2月份完工。
“四河”年度整治任務共66項,已完成51項,完成率77.3%。漕橋河整治27項工程已全部完成,完成率100%。港整治09年需完成8項,已完成6項,完成率75%,(武南污水廠濕地項目正在施工,竺山湖清淤工程根據省委省政府指示,為避免湖泛,夏季一直停止施工,預計明年4月份全部清淤到位)。直湖港整治09年需完成8項,已完成3項,完成率37.5%(工業企業關停并轉工程規劃實施名單與經貿局年度計劃不符;工業企業提標改造工程或接入污水廠工程管網尚未到位;太湖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正在實施;船舶污染治理未實施到位;河岸帶植被修復工程暫緩實施)。太滆運河整治09年需完成23項,已完成15項,完成率65.2%(主要為船舶污染治理,漕橋、太湖灣污水廠管網及提標改造,農村生態攔截工程,河道及支浜生態護岸未完成)。
三、齊心協力,“環保在行動”深入推進
“環保在行動”年度目標任務共45項,已完成23項,完成率51.1%。生態市建設09年需完成7項,已完成5項,完成率71.4%(生態區創建國家尚未來考核;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方案正在擬定)。太湖水污染治理09年需完成30項,已完成13項,完成率43.3%,其余17項正在實施(其中武帆合金老廠區關閉和新亞、新菱搬遷;奔牛、鄭陸、太湖灣、湟里污水廠處理量達到設計規模的50%以上;焦溪老集鎮區接管工程;6家污水廠的提標改造工程;工業集中區污水接管工程;武澄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等工程年內完成有一定的難度)。凈化空氣工程09年需完成8項,已完成5項,完成率62.5%。2項正在實施,預計年內能完成;灰堆料場揚塵控制示范工程尚未開工。
四、多管齊下,污染物總量減排強勢推進
今年以來,我們按照市政府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減排任務的要求,將提標減排作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和年度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力度,傾力推進。一是積極協調,各部門共同推進減排工作。年初,會同發改、經貿、水利、統計、工商、環保等多個部門進行協商,制定了減排實施方案,并將各項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各責任部門,各有關部門按各自職責推進減排工程進度,提供減排臺帳所需數據。局各有關科室也按照各自分工重點抓好現場監理、監督監測、后平臺監控、臺帳編制等各項工作,為完成減排目標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狠抓落實,扎扎實實推進工程減排。按照減排實施方案要求,分類召開了有關企業減排工作會議,明確各項減排工程的任務、要求、時限,對企業的報表由季報制改為月報制,從而及時掌握減排工作進度,使全區各重點減排工程項目落到了實處。三是加強督查,及時解決督查中發現的問題。對重點減排工程項目實行高頻次的現場檢查和督促,發現問題,限期解決。多次召開重點減排工程項目企業負責人會議,通報進度,收到了明顯效果。四是多方指導,確保重點減排工程達到核查要求。在實施重點減排工程的過程中,一方面指導企業篩選和論證工程方案,幫助企業解決工程實施中的困難和問題。另一方面,邀請電廠脫硫及污水處理方面的專家,對企業減排工程運行中的疑點、難點進行專業指導,以達到國家核查要求。
按照年度減排COD4.5%和SO23.3%的目標,結合今年GDP增長預測情況,市環保局下半年重新調整后的減排任務為COD4057噸,SO2為不新增全社會用煤量。1-10月份,全區完成COD減排3413.7噸、SO2減排3715.3噸,預計全年可減排COD4386.5噸,減排SO24462噸。
五、精益求精,生態創建力度進一步加大
一是繼續推進國家生態區建設。按照生態區國家級技術考核的專家意見,緊扣生態區創建關鍵指標,狠抓關鍵措施的落實,積極打造亮點,進一步提升創建內涵質量。在生態創建軟件資料方面,進一步修改完善了創建臺帳及匯編、工作報告、技術報告、重點工程匯編以及及生態創建匯報片、技術片等全套生態創建軟件資料;在考察線路方面,精心選擇,點面結合,全面反映生態創建的各項成果,對考察線路及重點工程全面進行了現場督察,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各單位進行相應的整改,全力做好國家生態區驗收準備工作,我區的生態區建設得到了環保部李干杰副部長的高度評價。二是加快編制《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在積極沖刺生態區建設國家級驗收的同時,我們未雨綢繆,及早部署,按照生態創建不停步、快跑步的要求,又瞄準了生態文明這個更高級別的創建,我區的《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已委托南京大學進行編制,分別于6月27日、7月16日召開了由區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生態文明大綱研討會和省廳組織的生態文明大綱研討會。經過幾次征求意見和修改后,目前已形成《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文本送審稿,年內將提交國家環保部及省環保廳進行評審。三是加大細胞工程的創建力度。在生態村創建方面,10個省級生態村已通過驗收,5個已達到創建要求,近日將接受驗收;30個區級生態村均達到創建要求,11月將組織驗收;累計創建各級生態村268個,其中省級生態村60個。在綠色社區創建方面,4個市級綠色社區已通過驗收;5個省級綠色社區將在11月接受驗收;累計創建綠色社區47個,其中省級7個,市級14個,區級26個。在綠色學校創建方面,5所省級綠色學校已通過驗收,4所市級綠色學校11月將接受驗收。累計創建138所綠色學校,其中國家級1所,省級14所,市級24所,區級99所。在友好企業創建方面,已驗收21家,累計創建129家。
六、持之以恒,環保專項整治有序推進
一是深入開展電鍍行業的專項整治。本次整治一是起點高,生產設備、廠房、污染防治設施一步到位;二是投入多,改造徹底,不留死角,投入的資金少的有幾百萬,多的要上千萬;三是力度大,區政府高度重視,八個部門聯動,狠下決心,進行全面改造提升;四是標準嚴,無論是從硬件還是軟件,生產工藝、生產設備、污染防治設施以及衛生、公安、安監、經貿、發改、建設、工商都提出了嚴格的標準要求;五是效果好,廠房新、生產設備新、防治設施新、面貌新,可以說脫胎換骨,基本解決了臟、亂、差的現象。截止10月底,全區59家電鍍企業,44家通過驗收,15家正在施工,預計年內基本能完成整治任務。
二是自加壓力開展廢氣專項整治。年初市政府下達了牛塘、城區和橫山橋地區40家企業的廢氣污染整治任務,經過我們調查摸底,列出了61家企業的整治任務,通過多次召開整治會議,制定整治方案,加強分類指導等辦法,到10月底,已完成整治37家,18家正在實施,2家等待搬遷,4家因關閉和長期停產尚未整治。
三是繼續深入開展工業污染源提標改造行動。3家工業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整治工程中,紡織園區和前楊污水廠工程已結束,進入調試階段,馬杭污水處理廠方案已確定,進入土建招投標和設備采購階段,即將動工。對照環保部太湖流域制藥企業的特別排放限值標準,我區有5家制藥企業需要提標改造,目前,康普藥業、威龍藥業和泰和藥業的提標工程已基本結束,佳爾科藥業已完成內部循環系統改造,正在鋪設污水管網進行接管,麗珠制藥待戴溪污水處理廠建成后進行接管處理。
七、提高標準,環境日常管理日趨規范
1、嚴格執行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制度。認真貫徹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法》及《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把好項目審批關,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針對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取消環保前置的情況,我們與工商局建立聯動機制,對需領取執照的企業進行聯合告知,每月底將工商局辦理執照的企業名單提供給鄉鎮環保辦和監察中隊,采取電話提醒和每季度一次赴各鎮集中辦理的形式,對符合條件的予以補辦,對不符合條件的予以處罰或停產、拆除。今年1-10月,共依法審批項目1221個,8個污染嚴重或不符合相關要求的項目被否決或勸阻。同時進一步加大建設項目“三同時”管理的力度,形成了分級管理網絡,加強“三同時”項目建設期間的跟蹤管理,發現問題及時責令整改,并按規范要求做好竣工驗收。1-10月共對378個重點建設項目進行了“三同時”驗收。
2、狠抓排污費征收管理。充分運用經濟手段規范企業行為,提高企業守法意識,做到以收促管,達到控制和削減排污量的目的。全面開征建筑施工場地的噪聲超標排污費,2013年12月至2013年10月,排污費共到賬3810萬元,已完成全年收費任務。按照省政府三部門的部署,下達了第一批17家企業286萬元的排污權有償使用費的征收任務,目前已征收13家計226萬元,預計全年能全額征收。
3、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1-10月共出動16352人次,檢查8176廠次,對發現的276家擅建、超標等違法行為進行立案查處,取締了12家無證無照的個體洗桶作坊,報請區政府停產整治7家,限期治理8家。對金湟河、潢河、前黃浜等10條水質異常河道進行了綜合整治,對周邊污染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摸清排放口和污染情況,建立河道檔案,并會同相關部門和鎮完成了污水接管、清淤和整理河坡等工程;開展了17家國(省)控重點污染源的排污口規范整治,目前已完成10家,年內17家國(省)控重點污染源的COD、氨氮、總磷和視頻均可實現在線監控。
4、及時調處信訪,切實維護環境安全。及時妥善處理信訪,落實限時辦結制和局長信訪接待日制度、健全環境信訪工作責任制,嚴格信訪值班制度,使問題和矛盾化解在基層。投入精兵強將認真做好“兩考”期間環境噪聲控制和環境信訪工作,確保穩定。1-10月共受理各類來信來訪來電環境信訪案件1705件,處理率100%,結案率達98.3%。為防止農業污染事故的發生,確保水環境的安全,對全區主要河道及支浜、環境敏感區域、事故易發區域進行徹底排查。對河浜水質較差的鎮的狀況進行了通報,以確保全區農業用水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