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因材施教的課堂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個體不同,采取不同教學方法
1.對成績落后、智力水平一般的學生,教師要細心、耐心教育教育者的心目中時刻都應牢記一點,既有優秀學生,也不能沒有中下生.一位教育家說:“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這句話,推而廣之,在課堂教學中,愛成績差的學生,才是真正的愛,這樣才符合素質教育思想.所以,對班級中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教師要特別加以照顧,因為學生造成成績落后的原因是多種多樣因材施教的,不能一棍子打死人.有些學生是因為基礎差,有些學生是因為智力發展遲緩,有些學生是非智力因素的干擾,注意力不集中,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等.因此,教師對他們的要求不宜太高,尤其是在習題或作業設計當中就得注意檔次,分層練習,分層教學,讓這些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調動起來,讓他們也同樣有成功的感覺.
2.對于真理性的認識,教師不應要求所有的學生“一律化”一律化就會壓抑個性,從而也壓抑了學生的精神力量,妨礙他們能力的發展和形成,妨礙學生的一般發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對某些問題的表達不要絕對化,應該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思考.尤其是對學生的好奇心不要抹殺,而要積極引導,這是尊重個性,承認差異的表現.著名速算專家史豐收小學時,對算術演算順序提出了“算術能不能從左到右,從高位起”.這樣一種求異思維.他的老師沒有批評壓抑他,而是說:“你有興趣,可以發明創造.”這樣一名句話卻激發了他的思維,由此不懈追求,他終于發明了快速計算法.
二、群體不同,教學方法應不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了解、研究、關心每一個個體發展的能力,還要面向大多數學生,也就是依據所教學生的群體差異素質以及群體的特征,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大多數學生,使群體水平都有所提高.教師要了解和研究學生,既要掌握全班學生這個大群體的一般特點,如全班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風氣、學習態度等,又要了解其中每一部分,即小群體的具體情況,如尖子生、中等生、中下生各占多少,還要就學生的興趣、愛好、注意力、記憶力、能力、學習態度等進行歸類,以利于教師有的放矢,立足大群體,兼顧小群體,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練習或作業中,教師如果能注意因材施教,將會使每個學生有良好的發展.有位數學教師,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小組,即三個小群體分別去做難易有別的三組題目.教師出題的原則是:優等生獨立練,學習困難的扶著練,讓各類學生盡快達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進行的教學往往是一科多班.有的班級基礎知識較扎實,而有的班級學習風氣可能濃厚,有的班級課堂氣氛活躍,但有的班級情況,則剛好相反,因此,教師的教學,雖同一人授課,但因班級的不同而存在教學的差異,即方法有別.這需要教師在備課中注意一課多備,在課堂上隨機應變,靈活多端,形式多樣地進行教學,使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
總之,教學是一項塑造人的靈魂的復雜的系統的工程,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迅速的提高,遵循因材施教這一原則是很重要的。
作者:康志平單位:廣東佛岡縣龍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