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現代綜合性婦產科醫院設計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醫院類建筑在設計過程中的人性化設計和現代便捷性設計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本方案設計從總體規劃、平面功能布局、交通聯系組織、建筑綠色節能等方面綜合考慮。結合杭州市的“擁江”的城市發展布局核心特色,對醫院設計進行了全面的探討,試圖創造一座體現人性化與現代化結合的大型綜合性婦產科醫院,為婦產科醫院這一醫療建筑類型設計提供一定的經驗借鑒。
關鍵詞:婦產科醫院;綜合性醫院;人性化;現代化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就醫治病和保健康復的需求逐年增長。對于醫院的需求不僅僅局限于治病救人,同時更加期待就醫環境的改善,能夠滿足人性化的就醫保健環境和便捷的就醫交通流線。但由于醫院功能多樣、流線復雜、人流密集、服務對象特殊等因素限制,使得此類建筑設計過程較為復雜,本次方案以錢江婦產科醫院為例,探索新時代醫院設計思路。
1項目概況
本次方案是為了進一步完善錢塘江南岸蕭山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在錢江世紀城“三校一院”的政策支持下,為了解決學士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老院區場地過小,交通擁擠,環境復雜等問題,將其搬遷至蕭山區,和先期落戶濱江的兒保醫院形成婦幼保健的產業片區,促進省級優質醫療資源在蕭山區的合理布局,將極大改善和提升蕭山醫療衛生水平,方便人民群眾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這也是在杭州市新的城市發展規劃下作出的一項重要戰略布部署。錢江世紀城作為未來杭州城市新中心,以及2022年亞運會的舉辦地,在杭州的政治和經濟地位不可估量,在此情況下杭州市推出“三校一院”的產業布局模式,旨在推動蕭山區的經濟發展并豐富此地的產業模式。近兩年來,隨著杭州擁江的城市發展的確定,錢塘江兩岸市民以更快的速度享受了同等優質的資源。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錢江院的建設,既是省婦保醫院響應浙江“大灣區”建設和杭州“擁江發展”戰略,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的重大舉措,也是實現自身更好發展的現實需要。
1.1基地地理區位
場地選址于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和錢塘江景區東側,以錢塘江作為分界線將杭州市劃分為連兩個區域,其中錢塘江以西為錢江新城,以東為錢江世紀城,本設計中的錢江院區位于錢江世紀城U-02地塊,地處錢江世紀城的核心地段,規劃用地面積87842.7m2,用地地勢平緩,與位于西湖景區的學士路老院區隔江而立,場地北臨城市綠化帶和機場高速,南臨濟仁路,東臨金雞路,西臨民和路,四周環路,周邊交通便捷,西側不遠處就是地鐵二號線,往北沿著市心北路過了慶春隧道就是錢江新城,兩城之間既獨立又聯系,對杭州市未來城市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圖1)。
1.2基地周邊配套
場地四周建筑類型多種多樣,其中北側建有小區住宅,江南小學以及附屬幼兒園,南側也以高層的小區住宅為主,西側則為“三校一院”政策規劃中的杭二中蕭山分校,東側為規劃的高層安置小區,在西北方向不遠處是奧體博覽中心的亞運三館,距離場地大約3km,在亞運會結束后可作為主要休閑運動場所對市民開放,周邊其他服務配套設施也很豐富,包括商業綜合體,休閑娛樂公共服務設施等;外部交通便捷,該區域出入機場、高速公路十分方便,可以便捷全省乃至周邊省份資源的轉運和交流,并且此區距離地鐵二號線大約1km,周邊其他交通設施均已在建,未來地鐵站也已在申請規劃中。
1.3建設限制
首先錢江世紀城由于政治經濟因素,現已被規劃為杭州市未來的城市新中心,而本案選址于錢江世紀城的核心地段,基地周邊的主要建筑群體,如亞運三館、居住小區、商業建筑的整體建筑風格都是以現代化、人性化、綠色環保為主要設計理念,因此本方案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這一設計需求,保持一致的設計原則和設計理念;其次因為場地位于蕭山機場附近,受機場運營方面要求對建筑高度限制,此方案設計需要在不破壞城市原有天際線的基礎上對建筑高度加以控制,并且要求和周邊環境有機結合。
2總體規劃
由于本方案是在學士路老院區的基礎上遷址重建,同時又因為新院區處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經濟模式區域內,結合周邊建筑環境和建筑風格,老院區全部功能保留不變,采用“一體兩軸”的布局思路、結合擁江特點和女性特質的形體選擇、以及分散人流的入口設置和交通組織方式,按照“大???,小綜合”的建設標準,打造集產科,生殖,教學科研,醫技等中心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婦產科醫院,整體遵循分區合理,布局緊湊,流線清晰,管理方便的原則,保證醫院日常運營的經濟型,高效性,以及與周邊環境的有機結合[1](圖2)。
2.1“一體兩軸”布局思路
本方案用地為梯形地塊,場地四周環路,建筑整體順應地形特點,以矩形體塊為基礎做變形,醫療綜合樓主要布置在場地東側,行政辦公樓單獨設置在東北角,西側留出大部分空地作室外綠化,與西側杭二中蕭山分校相互呼應,和周邊環境有機結合緩解周邊高層帶來的壓抑感,設計采用整體思維,將所有建筑統一在矩形構圖之中,形成渾然一體的整體形象。主樓分設在南北兩側,中間通過室外綠化、下沉庭院、室內庭院、屋頂綠化串聯成一條完整的景觀軸線,形成東西向一條獨特的生態景觀軸,醫療區主街南北向設置,聯系兩側不同的功能單元,形成南北向的功能軸線,兩條軸線分別體現建筑的生態性和功能性,和周邊環境充分結合,形成“一體兩軸"的規劃模式(圖3)。
2.2建筑形體選擇
本次婦產科醫院設計中,考慮到服務對象以女性群體為主,又因為場地臨近錢塘江,為了弱化醫院本身的嚴肅感,營造人性化的婦產科診療環境,結合周邊環境和人性化考慮,取意于錢塘江潮,通過波浪形的線條串聯起各功能單元整體形成水平流暢的建筑形體,給人以舒暢的感受,建筑形體上采用動感的線條,塑造了一種靈動的空間,給人以輕松自由的體驗,將醫院、地域和婦產人群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建筑形體采用波浪形設計,使醫院對外體現動感輕松的建筑形象,對內體現優質的醫療布局,使感性的外表與理性的功能取得統一,打造一座獨樹一幟的婦產科醫院[2](圖4)。2.3主要入口設置此方案場地四周環路,北側臨近機場高速主干道和城市主干道,車流量大,車輛復雜,交通壓力較大;東西兩側靠近學校和高層安置用房,人流量過大,不適宜設置主要入口空間;南側濟仁路遠離主干道,此處交通壓力相對較小,所以將建筑主要入口設在南側,南向主要入口空間包括醫院中央門診入口,急診、專科門診主入口和地下車庫主要入口坡道,入口前設集散廣場,不僅緩解交通壓力、而且有效利用場地分散人流、車流;北側設其他兩個功能單元的門診入口和地下車庫入口坡道,這種入口空間的營造使建筑面向城市形成開放且具有動感的城市界面。2.4外部交通組織本次婦產科醫院設計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對前來就醫的人員和醫護人員實施有序分流,形成一條便捷高效的交通流線。通過在南向主要入口前兩側設置地下車庫入口坡道,北向入口前設置地下車庫入口坡道和物流專用坡道,將進入車輛引入地下車庫,實現人流在上,車流在下的人車分流的立體交通模式;地上部分圍繞醫療綜合樓設置的環形消防車道負責組織地面的急救車輛、職工車輛以及其他非機動車交通流線,避免了迂回交叉和交錯混亂的局面;實現了婦產科醫院外部交通的流線順暢、快捷有序(圖5)。
3醫療綜合樓功能布局與交通組織
本方案在醫療功能布局上采取分散式的平面布局方式,裙房設在中間,中間為醫技中心,沿裙房設5棟主樓,分別為外科腫瘤分中心,婦科分中心,產科分中心,生殖分中心,教學科研中心。
3.1功能布局
本次設計主要是采用分散式布局將婦科、外科腫瘤、產科、生殖及科研教學按建筑分棟,形成相對獨立的五棟高層建筑,在每一棟樓中設門診、??漆t技及病房,使患者基本上在本大樓中就醫,通過這種分中心的設計,減少了交叉感染,縮短了就醫流程,提高了醫護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就醫體驗,主樓中間設大型醫技中心,使大型醫技合理共享[3]。醫療區由四棟主樓和裙樓組合成矩形體量,“工”字形主街串聯各個分中心,形成一軸多翼的優質醫療布局,錢江院區按大專科、小綜合設計,設置床位1200張[4]。大樓中間的醫療主街連接各分中心,中間部分設挑空大廳,給予室內人員開敞的空間體驗,同時加強了交通的導向性,創建開敞、輕松的空間氛圍。其中外科腫瘤分中心和婦科分中心通過各自的共享空間大廳和中間的醫技主街聯系,產科分中心和生殖分中心通過和各自的公共空間連接的內部通道聯系醫療主街,各分中心既分隔又聯系,彼此互不干擾,功能相對獨立,形成區別于傳統的醫療模式[5]。急診、急救用房設在產科中心下方,能夠快速地得到醫技的支持,內部配有診室,各類醫技,手術及病房,按一個小型的醫院設計,在本單元內可以完成患者的全部診療(圖6)。醫技中心設中間,按1200床一步到位設計,醫技功能根據門診和病房的樓層并結合人流量定位,將門診、掛號收費、藥房、樣本檢驗等附屬醫技功能設在一、二層服務于各分中心;手術室設在3層,按4區3通道設計,與手術密切關聯的科室如:中心供應、病理科、輸血科、ICU等科室與手術室相鄰設置,給予手術最快捷的支持(圖7)。病房區分布在4層以上,1至3層設門診及??漆t技,將門診設在病房的下方,形成學科的分診中心,極大地縮短了醫療流程,也保護了正常人群的健康,同時更好地保護了病員的隱私。護理單元中間設綠化平臺,為患者爭取更大的視野,引入更多的室外景觀,病房南向布置,保證充足的日照采光,滿足醫療建筑病房設計規范(圖8)。
3.2內部交通組織
醫療區在水平交通的組織上通過中央工字型的醫療主街連接兩側的不同功能單元各自的共享空間,組織各種人流、物流的的流線進行有序分流,南北向兩個分中心通過連廊和下沉庭院聯系起來,垂直交通上布置六部醫護和醫患用電梯、樓梯,以及自動扶梯通往各分中心,其中各分中心和醫技區各設一部,以此聯系各分中心和主要病房區的豎向交通,并且設置了單獨的醫護人員和患者用的前室空間,保證醫患分流,避免流線交叉,從水平向和縱向上形成各自不同的路徑,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形成暢通便捷的內部交通系統[6]。病房樓內探視電梯、醫護電梯及污物電梯分設,大樓主交通選擇東西向出口,方便與主街聯系,同時病房出口正對護士站,方便病區管理,每個單元末端設公共休息區,選用這種復廊式平面使醫護辦公區域相對分離,自成一區,做到護理單元平面潔污分離、醫患分道、動靜分區,既保證隱私,避免交叉感染,又方便管理[7]。
4本方案中的綠色建筑設計探討
隨著國家對建筑設計中綠色節能設計的重視,發展綠色建筑,建設低碳生態城市已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趨勢,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是杭州市政府直屬的省級開發區,已被編入杭州市重點項目,“十二五”期間,錢江經濟開發區將形成低碳、綠色、生態的快速發展態勢。近幾年來,杭州市也在努力探索綠色節能建筑的方式方法,為了響應這一號召,此次設計也充分考慮到了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本項目按綠色三星設計,首先做到建筑自身的綠色設計,本案設計采用規整的形體、良好的朝向、適宜的間距、自然的通風與采光[8]。同時采用了先進的節能技術如下:建筑遮陽、中水利用、太陽能熱水、余熱回收、地源熱泵、LED光源、非晶合金變壓器、高標號混凝土、主體結構采用三級鋼。建筑場地積極響應海綿城市規劃理念,將場地內的雨水吸收、儲存并加以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能源共享最大化,有效控制結合杭州市環境狀況,建筑病房朝向整體南向布置,保證充足的采光、日照、通風以及良好的景觀。場地設計中西側空地作為大面積綠地結合其他娛樂設施作為醫院的公共活動場所,東西向的景觀軸線豐富了建筑內外部空間,與周邊環境結合創造出多樣的空間體驗。外立面設計上利用高差和體塊的虛實對比,結合室內庭院、屋頂綠化、室外灰空間形成開放有節奏的城市界面;一層采用大面積玻璃落地窗弱化建筑體量,結合下沉廣場將一層室外環境和城市界面引入室內,保證室內空間的生態平衡。這種合院式規劃,結合下沉廣場、景觀庭院、平臺綠化屋頂綠化打造空中立體綠化體系,實現院區景融建筑,人行景中的環境景象(圖10)。結語醫療建筑中人與空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保證建筑空間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努力做到建筑與周圍環境的相互滲透,對于滿足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十分重要,本方案設計按照醫療主街加分中心的分散式布局思路,結合場地和周邊環境,以及患者就醫體驗,通過人性化設計組織醫院的功能和交通,形成簡潔順暢的醫患路線、潔污流線、人車流線,保證醫療功能的前提下形成一種經濟性、高效性、人性化結合的設計方案,這種設計思路和方法對于醫院設計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楊金金,沈靜.淺析婦女兒童醫院建筑生態文化設計研究[J].建筑與結構設計,2018(4):15-16.
[2]高龍琦.基于環境心理學下的醫院室內設計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5:8-10.
[3]黃鶴.醫院建筑公共空間人性化設計優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9-11.
[4]朱蕾,王珊,楊姍.大型現代綜合醫院建筑設計初探[J].工業建筑,2010(5):55-56.
[5]陶磊.綜合型醫院門診樓公共空間人性化設計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0:6-8.
[6]孫澄,寇婧.基于醫患分離理念的綜合醫院門診空間體系架構[J].建筑學報,2010(10):100-103.
[7]覃玲.醫院住院部建筑功能設計與流線組織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15):32-34.
[8]劉曉晨.綠色醫療建筑的應用探究[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20):1-2.
作者:李晨 謝作產 劉韜 單位:浙江現代建筑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