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年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高血脂已成為最常見的慢性病,并逐步趨于年輕化,尤其是中年高血壓患者,由于身負事業與家庭的重任,往往忽略自身的健康,從而給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高血壓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本研究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通過對不同性別及文化水平患者的個性化心理干預,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68例,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預防指南(2005版)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其中男96例,女72例,年齡40~55歲,將168例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8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選取及排除病例:對選取患者進行非同日血壓測量3次,均為高血壓Ⅰ期(141~161/98mmHg)及高血壓Ⅱ期(≥159/100mmHg)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及嚴重肝腎功能衰竭者。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藥物治療及日常護理,而干預組則在常規的藥物治療及日常護理基礎上增加心理干預護理。入院后評估患者心理,制定個性化的心理干預措施。由于高血壓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甚至需要終身服藥來控制血壓,所以大多數患者對服藥產生厭倦感,常會因中斷服藥給疾病帶來風險,所以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心理動態耐心觀察,協助患者家屬及社會支持系統共同幫助患者堅持用藥,鼓勵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幫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緒,使患者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對待疾病,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每周舉行一次患者及家屬座談會,共同參與制定患者的心理護理計劃及措施,采用直接經驗及替代經驗進行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于治療后1、2、4周對兩組患者血壓水平進行比較,以確定個性化護理干預對中年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的促進作用。
觀察指標:觀察血壓變化情況。對用藥依從性,醫囑執行、生活規律性、并發癥發生及療效在患者治療4周后進行隨訪。對患者是否按時服藥,是否定時檢測血壓、飲食是否合理、運動及休息的安排是否科學及是否出現心、腦、腎及血管疾病等并發癥進行跟蹤了解。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標準:舒張壓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②有效標準:舒張壓下降雖未達到≥10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幅度10~19mmHg。③無效標準: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以顯效和有效計算。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心理護理干預組在治療第1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第2周及第4周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對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遵醫行為、生活規律性、并發癥發生情況在患者治療4周后進行隨訪,干預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三、討論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中年高血壓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如何使人們正確認識高血壓疾病的發生及預防措施,從而減少高血壓的發病率,從根本上解決高血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是我們全體醫護人員的首要職責,心理護理干預是從心理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對患者進行的全方位護理干預,它是針對每個患者進行的,依據患者的性別、年齡及文化修養制定不同的心理干預措施,使患者正確認識高血壓所給自身帶來的危害,重視對高血壓疾病的治療,養成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戒煙限酒,日常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態,切勿大喜大悲,避免疾病給自身所帶來焦慮情緒發生,樂觀面對病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定時檢測血壓、按時服藥、規律生活。心理護理干預的實施,緩解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增加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使患者愿意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不僅使患者的血壓維持了穩定安全的水平,同時也和諧了醫患關系。綜上所述,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對提高中年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作者:劉穎 閆虹 單位:110042解放軍第463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