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骨折患者口腔護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評定標準觀察2組不同口腔護理方法后2周后的牙齦炎發生情況和口腔牙垢情況,監測患者的161126313646共6顆牙的牙齦指數(GI),牙齦炎診斷標準按牙齦指數分級:0為正常牙齦,呈粉紅色,質地柔韌致密,1為牙齦顏色輕度改變,略有水腫,2為牙齦暗紅水腫,碰之出血,3為牙齦明顯暗紅,水腫發亮,有自發出血傾向或潰瘍形成[1]。凡GI>1,即可診斷為牙齦炎。觀察牙周、牙弓夾板及鋼絲結扎處有無食物殘渣和污物。舒適度采用自制調查量表形式做問卷調查進行評分,將患者在口腔護理時的舒適度進行評估,無不適為4分,輕度不適為3分,不適可以耐受為2分,嚴重不適為1分。同時進行護理工作量比較,即比較每天每例患者進行不同的口腔護理方法所需的時間。
1.2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土標準差(x珋±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口腔護理比較,見表1。
2.2兩組護理工作量的比較觀察組在口腔護理操作所需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1),見表2。
2.3兩組患者口腔護理過程中舒適度比較對照組在口腔護理過程中患者舒適度方面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3。
3討論
頜骨骨折患者常并發牙外傷和軟組織損傷,創口與口腔相通,口腔內滋生大量病原微生物;為了重建和調整咬合關系,恢復口腔咀嚼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除了進行開放復位+堅強內固定術外,通常會行頜間牽引固定,患者不能張口運動,口腔自潔作用差,口內分泌物不能及時清除,但是由于牙弓夾板、牽引皮筋和結扎鋼絲的存在,又不利于進行口腔護理,嚴重妨礙口腔衛生的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是預防骨折合并感染、促進骨折愈合的重要手段[3],因此做好口腔護理對頜骨骨折的病人相當重要。口腔沖洗法的確能起到準確沖洗,清潔牙間隙,去除遮擋部位污垢的作用[4].但本方法需兩名護士配合操作,耗時長,需要器材多,操作結束后,患者和護士的體力消耗大,均感到疲勞;反復注入和抽吸使沖洗器和吸引裝置出入口腔頻繁,且注射沖洗液時用力不均勻,都會導致患者不適。再者,如何避免口腔沖洗時沖洗壓力和負壓吸引力可能對口腔黏膜組織的損傷,還有待進一步探討。另外在進行沖洗時,沖洗和吸引必須配合妥當,隨時觀察患者呼吸情況,特別是口腔內組織腫脹疼痛者,避免沖洗液引起的嗆咳,甚至窒息。
對比組采用兩種口腔護理方法的結合,常規口腔擦洗法使用棉球擦洗口腔,容易使棉花絲掛在結扎鋼絲上面,筆者對此進行改良,改用小紗布團進行擦洗,這樣可以在直視下把外側牙齦、外側牙面、結扎鋼絲、牙弓夾板、牽引皮筋及頰部黏膜處的污垢擦干凈。而牙齒內面、咬合面和硬腭等非直視下部位則選用口腔含漱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口腔擦洗法的局限性,口腔內含漱液在舌頭的運動下形成水的沖力,利用水的沖力,反復沖洗內測牙面、內測牙齦、牙間隙、結扎鋼絲和口腔黏膜等處,含漱一分鐘后再吐出,如此反復使殘存的污垢被清除干凈。兩種口腔護理方法有效結合能有效的預防牙齦炎和清除口腔內的污垢,這是兩組在口腔護理效果上無明顯差異(P>0.05)的主要原因。兩組在護理工作量和患者舒適度的比較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只需一人操作,操作簡便,省時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口腔含漱法是在護士的指導下進行的,患者易于掌握和接受,還增強患者自我參與意識。
綜上所述,口腔擦洗法和含漱法的有效結合即保證了口腔清潔,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安全有效的基礎上,減少操作帶給患者的不適感,同時又減輕護士的工作量,以人性化的護理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使患者身心受益。
作者:程暉吳雪華單位:安徽省黃山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