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乙型肝炎流行病學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2008—2014年甘肅省武威市乙型肝炎流行病學特征,為制定預防控制措施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分析2008—2014年武威市法定傳染病監測系統中報告的乙型肝炎情況,了解其發病與流行病學特征。結果2008—2014年武威市共報告乙型肝炎57230例,其中死亡2例,年均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436.27/10萬和0.15/100萬,2008—2014年乙型肝炎發病率和乙型肝炎占病毒性肝炎構成比均呈逐年下降趨勢;乙型肝炎全年各月均有病例發生,其中1—3月病例較多、而9—11月病例較少,各區(縣)年均發病率由高到低依次為涼州區564.23/10萬、古浪縣374.48/10萬、天祝縣311.68/10萬和民勤縣182.78/10萬,不同地區報告發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6813.138,P<0.05),2008—2014年報告病例男女比例1.45∶1,主要集中在20~49歲(64.45%),19歲以下和30~39歲人群報告比例逐年降低,報告發病職業構成前三位依次為農民(民工,65.95%)、學生(13.22%)和干部職員(離退休人員,5.27%),各年職業構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804.384,P<0.05),學生、工人以及干部職員(離退休人員)報告發病比例呈降低趨勢,而農民(民工)報告發病比例呈逐年增加趨勢。結論武威市乙型肝炎報告發病率呈現下降趨勢,但農民(民工)構成比例增加,應繼續加強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種以及乙型肝炎的監測和控制。
關鍵詞:
乙型肝炎;流行病學特征;預防控制
乙型肝炎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1-3]。甘肅省武威市為乙型肝炎高發地區,2008年被國家傳染病防治重大專項專家組定為乙型肝炎防治示范區和流行病學研究現場[4]。經過多年的努力,武威市乙型肝炎流行病學特征已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為進一步了解武威市乙型肝炎發病情況及流行病學特征,本文分析了2008—2014年乙型肝炎監測數據。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疫情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人口學資料來源于武威市統計局。
1.2統計學分析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利用Spss17.0統計軟件描述性分析2008—2014年武威市乙型肝炎報告病例,不同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水準α=0.05。
1.3質量控制病毒性肝炎診斷由臨床醫生參照實驗室檢測結果進行確診,確診病例錄入中國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最終由武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審核并刪除重復報告病例。
2結果
2.1發病情況2008—2014年武威市共報告乙型肝炎57230例,其中死亡2例,年均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436.27/10萬和0.15/100萬;乙型肝炎占病毒性肝炎比例由2008年的93.05%降低到2014年的37.57%;2008—2014年乙型肝炎發病率和乙型肝炎占病毒性肝炎構成比均呈逐年下降趨勢,見圖1。
2.2流行病學特征
2.2.1時間分布全年各月均有病例發生,其中1—3月病例較多(分別占10.64%、10.53%和10.25%),而9—11月病例較少(分別占6.12%、5.75%和6.51%),見圖2。
2.2.2地區分布各區(縣)均有病例報告,年均發病率由高到低依次為涼州區564.23/10萬、古浪縣374.48/10萬、天祝縣311.68/10萬和民勤縣182.78/10萬。2008—2014年不同地區報告發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6813.138,P<0.05),見表1。
2.2.3人群分布
2.2.3.1性別分布2008—2014年報告男性病例33901例、女性23329例,男女比例為1.45∶1,男女發病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04.69,P<0.05)。
2.2.3.2年齡分布報告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歲,占全部報告病例的64.45%;19歲以下和30~39歲人群報告比例逐年降低,而其他年齡組人群報告比例逐年升高,見表2。
2.2.3.3職業分布2008—2014年報告發病職業構成前三位依次為農民(民工)、學生和干部職員(離退休人員),分別占發病總數的65.95%、13.22%和5.27%;2008—2014年學生、工人以及干部職員(離退人員)報告發病比例呈現降低趨勢,而農民(民工)報告發病比例呈逐年增加趨勢,各年報告發病病例職業構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2008—2014年武威市乙型肝炎年均報告發病率為436.27/10萬,報告發病率逐年降低,較2005—2010年報告發病率(734.11/10萬)明顯降低[4],但仍高于全國2004—2012年發病率(82.10/10萬)[5];乙型肝炎占病毒性肝炎比例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14年占37.57%,顯著低于2014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水平[6],與2009年國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在武威市全面實施是分不開的。2014年乙型肝炎報告發病率為63.83/10萬,高于甘肅省其他地區[7],與乙型肝炎潛伏期長、患者遷延不愈等有關。
2008—2014年武威市乙型肝炎報告病例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與相關報道一致[8],可能與各區(縣)生活習慣、醫療水平以及預防控制措施等有關。乙型肝炎病例全年各月均有報告,其中1—3月較多,而9—11月較少,因此應加強春季前的免疫預防工作和春季的防控工作。與2005—2010年報告基本一致[4],2008—2014年報告病例男女比例為1.45∶1,主要集中在20~49歲,19歲以下人群比例逐年降低,與新生兒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種率提高、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和15歲以下人群查漏補種等工作,使低年齡人群得到有效保護有關,而成人比例高與疫苗接種率低、衛生習慣差、社會交往機會多、婚外性接觸、吸毒等相關[9]。報告病例職業構成前三位依次為農民(民工)、學生和干部職員(離退休人員),不同職業構成差異顯著;報告病例學生、工人以及干部職員(離退休人員)比例呈降低趨勢,而農民(民工)呈增加趨勢,說明我國綜合免疫接種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10-11],但有必要進一步擴大乙型肝炎疫苗接種范圍。
目前,人們對乙型肝炎危害的認識程度較高,但自報患病人群僅61.79%有就診行為,9.67%未做任何治療。有研究報道,乙型肝炎造成的失能調整生命年(DALY)的損失為425.50萬~1073.35萬,按2001年人均GDP為7543元的水平估計,乙型肝炎造成的總經濟損失高達586.29億元~1077.97億元[12]。家庭內無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史、乙型肝炎接觸史、手術史和創傷性美容史等是乙型肝炎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13-14]。根據武威市乙型肝炎流行特征,防控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①加強監測,規范乙型肝炎的診斷、報告和管理工作,避免重復報告。②加強乙型肝炎防治健康教育,提倡健康行為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護意識,特別是高危人群。③重視新生兒疫苗全程接種,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和15歲以下人群查漏補種等,開展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種,努力做好乙型肝炎疫苗的復種工作,必要時行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聯合免疫。
作者:康祿才 張菊芳 張志剛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甘肅省涼州區張義鎮中心衛生院 陜西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