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現狀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乙型肝炎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傳染病。我國亦為乙型肝炎病毒(HBV)高流行區,根據2006年全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我國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率為7.18%,5歲以下兒童HBsAg的攜帶率為0.96%[1]。目前HBV分為A~I共9個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分為不同亞型。基因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理特征,且與HBV感染后的臨床表現、預后及治療應答等都有密切關系,能影響HBV感染自然病史、乙肝e抗原(HBeAg)血清轉換、抗病毒藥物耐藥性的發生和病毒變異的方式等。因此,了解HBV基因型的分布對于疾病的診斷、病情的判斷和治療方案的選擇都有重要意義。目前研究HBV基因分型時,大部分的研究對象來自于臨床,對自然人群感染HBV標本的基因分型進行研究的不多。在對深圳地區居民乙肝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的基礎上,對HBsAg陽性血清做進一步基因型分布研究,以初步了解本地區乙肝病毒基因型的流行特點,為指導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按照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十一五”課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的要求,以深圳市居民作為目標人群,采用多階段整群隨機抽樣法,選擇1歲~59歲深圳戶籍人口和在深圳居住6個月以上的暫住人口作為抽樣對象。
1.2儀器與試劑MultiskanMK3酶標儀(芬蘭);ELx50型洗板機(Bio-Tek公司);7500型熒光PCR儀(ABI公司)。HBV血清學標志物試劑盒(北京萬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批號:B20101102);HBVDNA檢測試劑盒(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號:20100501);HBV基因分型PCR檢測試劑盒(廣州華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批號:20100910)。
1.3方法
1.3.1標本采集在現場問卷調查的同時,對所有1周歲以上的調查對象均由當地社區醫院采集靜脈血2ml~4ml,冷藏并及時送往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000r/min離心5min進行血清分離,-20℃保存待檢。對每名被采血人員都遵循知情自愿的原則,將采血目的和用途進行事先告知。
1.3.2HBVDNA載量及血清學標志物測定采用熒光定量PCR方法檢測HBVDNA,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靈敏度為500IU/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乙肝兩對半,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與判斷結果。
1.3.3HBVDNA基因分型測定HBV基因分型采用熒光PCR法檢測,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試劑盒檢測下限為103IU/ml。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均數間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乙肝表面抗原流行情況此次共調查3771人,其中男性1834人,女性1937人,男、女比例為0.95∶1。調查人群中HBsAg陽性率為6.68%(252/3771),整個年齡組中1歲~組最低,40歲~組最高,HBsAg陽性率隨年齡上升有增加的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HBsAg陽性率男性為7.2%(132/1834),女性為6.2%(120/1937),各年齡組HBsAg在男、女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調查對象中具有深圳戶籍1898人,占調查人群的50.3%;非深圳戶籍1873人,占調查人群的49.7%。2種戶籍類型人群中,HBsAg陽性率較為接近,分別為6.32%(120/1898)、7.05%(132/187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HBV基因型與性別的關系選擇HBsAg陽性樣本252份,在此基礎上運用熒光定量PCR方法測定其病毒載量,共篩選出HBVDNA高于檢測下限(≥1×103copy/ml)標本83例進行基因型分型研究。結果表明其中79例可檢出基因型,4例未能分型,檢出率為95.2%。其中B型為61例(73.5%),C型為17例(20.5%),B+C混合型僅有1例(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B、C和B+C3種基因型在男、女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HBV基因型與年齡分布的關系B型感染者年齡為33.79歲±13.55歲,C型感染者年齡為37.41歲±14.10歲,兩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基因型的分布在年齡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基因型檢出率隨著年齡增長呈現上升趨勢,在15歲~59歲年齡組分布最高,B型檢出率為86.9%,C型檢出率為88.2%(表3)。
2.4HBV基因型與HBeAg、抗-HBeAg陽性率及HBVDNA水平的相關性分析由于B+C混合型僅1例,因例數太少未作統計學分析。C基因型感染者HBeAg、抗-HBeAg陽性率及HBVDNA水平均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4)。
3討論
深圳是乙肝高發地區,也是當地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此次乙肝調查了解到1歲~59歲一般人群HBsAg陽性率為6.68%,5歲以下兒童HBsAg陽性率僅為0.16%,說明深圳乙肝感染情況好于廣東省2006年病毒性肝炎調查的情況,也好于全國其他城市。結果顯示,HBsAg陽性率在不同年齡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且陽性率隨著年齡增長有上升趨勢。這可能由于20歲~59歲年齡組是社會人群的主流,工作和社交較為廣泛,增加了乙肝病毒感染的機會,是導致該年齡組人群乙肝高發的主要原因。對此情況應該針對人群加大乙肝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加強乙肝疫苗的接種。
HBV基因型具有明顯的地理分布特點,目前在我國流行的主要為B型和C型,其中北方以C型為主,南方以B型為主,在新疆等邊遠地區可有D基因型分布。各地報道的基因型分布特點有較大的差異性,確切分布狀況還不十分清楚。本研究結果顯示深圳市HBV基因型分布以B型為絕對優勢基因型,C型次之,B+C混合型偶有發生,符合深圳地區處于南方的地理特點。B、C2種基因型中男性感染者的構成比均高于女性感染者,但基因型在男、女間分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提示基因型別與不同性別之間無明顯相關性,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此外,還發現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基因型分布不均衡,在15歲~59歲年齡組分布最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中采用的熒光PCR方法快速、方便、陽性率高,適合大規模的臨床和流行病學調查,但是由于試劑盒引物的限制,本研究只能檢測B型、C型及B+C混合型。全基因序列測定法是金標準,可實際操作困難、費用較高。對于4例感染者未能分型,可能是其他基因型,可考慮下一步用全基因序列測定法進行分型。
HBVDNA的復制水平與肝臟炎癥進展程度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C型HBVDNA高于B型,提示C型病毒復制能力強,與Kao等人報道相符,但B、C2種基因型感染者的HBVDNA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復制水平不能反映基因型分布,與謝琴秀和孟運運等國內學者的結論基本相同。目前有許多研究提示,不同的基因型與HBeAg狀態有一定的相關性且與臨床轉歸相關。HBeAg是HBV活動性復制和有傳染性的重要標志,本研究顯示C型感染者的HBeAg陽性率高于B型感染者,但B型、C型在HBeAg+和HBeAb+兩者中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其原因可能與入選感染者例數相對偏少,使其統計結果出現偏倚有關,也可能實際情況確實如此,這有待進一步擴大樣本深入研究。此外,雖然僅檢測到1例B+C混合型,但發現感染者的病毒載量明顯高于B型及C型,與單基因型相比,B+C混合型的致病性目前在HBeAg血清學轉換、抗病毒治療反應及預后方面研究較少,仍需對該型感染者進行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總之,每個地區的主要基因型以及基因型的地理分布與HBV感染的地方流行性有關。該研究樣本是來源于深圳地區整群隨機抽樣人群的采血樣本,是對自然人群中乙肝病毒基因分布情況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深圳地區HBV基因型的流行情況,為制定針對群體的乙肝防治策略方面可提供更加確切的信息。
作者:陽帆 路滟 張仁利 黃達娜 李玥 吳春利 單位: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深圳市重大傳染病監控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