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內科護理教學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對象與方法
1.1實驗對象:選擇我校2009級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2個班共92名學生,根據自然班級分成2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6名。2組學生在性別、年齡、醫學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實驗方法:授課使用教材為夏泉源主編的《內科護理學(案例版)》。授課內容為2學時共90min。對照組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等)進行授課;實驗組在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特點的基礎上,基于建構主義學說構建有學習意義的情境進行授課。①課前準備:課前3d向每位學生發放課前學案指導學生復習相關知識;對照組全體同學全面準備,實驗組在全面準備的同時分4組提出課前準備的具體側重點及要求,挑選學習主動性高的同學創設高血壓急癥的情境。②課堂授課:對照組按照常規模式上課,以課本案例為基礎,學生在語言上集體參與病例討論,任課教師以講授法進行教學總結———臨床診斷、護理診斷、護理措施(含高血壓急癥的護理),遺憾的是因為音像制品市場相關產品的缺乏而無對應的音像資料呈現;實驗組以課本案例為基礎,任課教師進行拓展,以環環相扣的問題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參與病例討論,廣泛性提問常規問題,針對性提問課前分組的重點(護理措施);與此同時讓學生通過課前分組,進行護士角色的扮演現場進行血壓測定;并在此基礎上通過課前的輔導帶領學生創設高血壓急癥的情境,選取主動學習性強的學生分別扮演患者、值班護士、醫生、患者家屬,充分利用學校護理實訓中心的模擬病房及醫用器械,現場模擬高血壓患者的病情變化及護士急救處理,讓其余學生對高血壓急癥的護理有直觀的認識。
1.3評價方法及標準:參考“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的要求選擇對應的理論練習題,同時參考臨床護理原則自行制定高血壓急癥護理的評價標準,對2組每位學生理論知識的課堂掌握情況進行測試,分析測試結果。測試結束后調查每位學生對授課方式的滿意度以及知識掌握的自我評判,共發放問卷92份,收回92份,問卷的回收率與有效率均為100%。1.4統計學處理:2組學生的成績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或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課堂理論測試成績:分別為(96±6)分、(92±5)分。2組比較(t=3.266,P=0.002)。
2.2問卷調查結果:實驗組對創設有意義的教學情境滿意率為98%(45/46),對傳統教學法滿意率為93%(43/46),兩者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實驗組100%的學生認為有意義學習的情境建構教學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安排更緊湊,收獲的知識更多、更直觀。對知識掌握的自我評判方面,實驗組98%(45/46)的學生認為達到熟練程度,對照組87%(40/46)的學生認為達到熟練程度。
3討論
因為護理類學校設置的限制,很多學校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都不能有效地實現在醫院內1∶1的實踐課與理論課配比,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了護生在醫院實習甚至工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既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要盡可能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實訓資源創設有意義的教學情境,通過教學設計改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提高五年制高職護生的綜合競爭能力。內科護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貫穿這種基于建構主義的情境創設教學模式,每個章節選擇常見病多發病進行有意義學習的情境建構,相信定能對學生的學習有促進和提升,筆者認為此種教學方法值得推廣。
作者:李婷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