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烹飪專業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過去師傅帶徒弟的時代里,傳統的教學方法在烹飪教學中效果不明顯。改變傳統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分離的方法,而以實際的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學習美學知識和烹飪技能來完成作品設計、加工制作、組合調整、評價等整個工作過程;讓學生以主題制作的形式,明確崗位分工和工作職責,即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完圖形設計、色彩搭配、熱菜造型、冷拼創意拼擺等全部工作過程的實訓。通過本課程學習,能夠有效的認識美在烹飪中的作用,了解美學基礎知識、美感構成,掌握烹飪色彩基礎、圖案基礎知識等。
二、講、演、練、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采用講、演、練、評相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使學生由“學中練”轉變為“練中學”,為職業技能鑒定項目訓練奠定基礎。教師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講解雕刻步驟,指導學生基本功訓練,之后進行總結評價,并安排學生課余時間查閱文獻資料、設計吉祥圖案造型,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學習項目的具體內容,教師根據所制作造型作品的特點,詳細講解作品的特征和技術操作要領,通過一步步的手法演示和圖片對比,有效的讓學生看到作品制作的具體步驟,從而在腦子里形成一種感性認識,在自己制作中起到指導作用。教師將作品制作的每一個步驟通過幻燈片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學生在練習時遇到不懂的步驟可以參考圖片標準進行練習,在課堂學習和練習中積累技術經驗,在完成作品的同時總結不足,使作品精益求精。
三、巡回指導的教學方法
課程引入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徹底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為本位、以考試為終點的局限,而是實施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以探究為途徑、以綜合考評為結果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確定自己的作品設計特點,明確專業技術與崗位之間的關系,通過設計制作作品的全過程驗證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結合能力。教師在整個完成項目任務工作過程中只是起到導演作用,保證學生行動方向始終鎖定項目任務,真正的角色是學生。
四、競爭合作兩相濟的教學形式
1.1基礎差,缺乏學習語文興趣與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習慣具有巨大的力量,激發語文學習興趣,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對學生學習語文十分重要。中職烹飪專業學生以男生為主,他們往往對語文、英語之類的學科缺乏足夠的興趣,更無法提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烹飪專業學生的語文基礎在小學與初中沒有打好,因此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稍有困難便會選擇逃避,在這種情況下,興趣難以被激發,還會養成不良學習習慣,學生們在課堂上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各行其是,無法營造安靜、奮進的學習氛圍,即使是想要好好學習語文課程的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也會被影響、感染,最終語文課堂紀律難以維持,老師教學困難。另外,缺乏學習語文興趣與習慣,學生就不能主動地將語文知識運用到專業學習與日常生活當中,進而產生“語文無用”的錯誤認識,學習熱情漸消,形成惡性循環,成為語文厭學生。
1.2教材相對較難
當前職教版教材與普高人教版教材對于中職烹飪專業語文教學來說,適用程度低。對絕大部分烹飪專業學生來說,教材難度偏高,并且內容缺乏針對性,學生對教材內容缺乏興趣,難以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在語文課堂上學得十分吃力,學習效果不甚理想,自信心受到打擊,同時,老師也難以推進教學進度。改善這種情況不能一味降低教材難度,而是應該根據烹飪專業學科特點,編纂出適合本專業學生智力發展水平與專業技能培養要求相適應的教材。
1.3思想意識方面輕視文化課
思想意識決定學習態度,當前中職烹飪專業學生厭學語文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專業課學習而輕視文化課學習,認為自己到中職的學習目的就是學習一技之長,視野過于狹窄,不能認識到語文學習對專業知識學習與專業素質培養的重要促進作用。除以上原因外,從教育者角度分析,一方面一些中職教育工作者從思想意識層面也重專業輕文化,不能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他們所掌握的語文教學模式僵化,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不能將烹飪專業學科特點融合到語文課堂教學中。
2中職烹飪專業語文教學策略思考
對中職烹飪專業語文教學策略的思考與探討,要綜合考慮學生厭學語文的多方面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將語文學習與專業知識學習、專業素質培養緊密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他們參與到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要與學生共同把握專業脈搏,提高語文課程的工具性,適當將課堂內容進行拓展,加人生活化元素,還要構建起科學、系統、有效的語文課程學習評價體系,不斷改進烹飪專業語文教學。
2.1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
中職烹飪專業的學生的學習具相當強的目的性,必然對本專業知識與技能有濃厚興趣,然而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就相對薄弱。因此,為促進學生學習語文,首要是激發其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構建起學習自信心,這可以從專業角度來考慮,把語文教材進行改進、創新,將內容與烹飪專業學科知識緊密結合,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多方面、立體化實訓,課堂上少一點知識的灌輸,多一點師生的互動生成;少一點理論性的闡述,多一點鮮活事例的剖析;少一點課堂的坐而論道,多一點實地的情境教學。例如通過“聽”的訓練來使學生記憶烹飪過程中的要點并能夠復述,通過“說”的訓練使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介紹菜品等,通過“寫”的訓練讓學生寫操作程序報告、自己未來職業規劃、求職信等很切合中職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需要的形式來檢測他們語文的學習情況。
2.2鼓勵積極參與,讓學生體驗快樂
當前基礎教育強調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中職教育亦當如此。烹飪專業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發展,以多種手段鼓勵學生參與到語文教學中,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設計課堂活動并親身參與,例如創新菜品并取菜名,由全體同學來討論評價,在思想的碰撞中找尋靈感的火花,讓學生從學習中體驗到快樂。
2.3教師深人專業,共同把握專業脈搏
教師要重視語文學習與專業學習的聯系,通過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不斷更新現有專業知識庫,與學生共同把握專業脈搏,不斷改進語文教學方法與內容,使其更加貼近時代,貼近專業學習。
2.4提高課程工具性,拓展課堂內容
語文實則是我們認識世界、體悟生活的工具,在烹飪專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將課堂延伸到其他領域,例如菜系歷史、營養等方面,通過對學生對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開拓他們的視野。3.5構建科學的語文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建構與更新教學評價體系。應該重過程性評價,輕終結性評價;重發展性評價,輕診斷性評價。規避應試教育的弊端,采取現場演示、即興演說等多種評價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與專業技育旨。
3結語
【關鍵詞】中職烹飪專業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3B-0104-02
近年來,中職教育蓬勃發展,社會對中職教育認可度也逐漸提高,中職教育為社會輸送了眾多的技能型勞動者,不少行業已經成為中職畢業生施展才能的大舞臺,如餐飲行業,中職烹飪專業的學生已挑起行業的大梁,且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然而,不少中職語文教師卻越來越困惑,學生對專業課學習有濃厚興趣,但缺乏語文學習的興趣。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培養烹飪專業學生聽的本領、說的功夫、讀的興趣和寫的能力四個方面,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進行專業學習。
一、培養烹飪專業學生聽的本領――記流程
在現行的語文教材中,有針對“聽”的專題訓練,要求學生掌握聽清要點、聽懂言下之意等,能夠通過復述實現教學目標。但由于語文教材中所舉例子一般與學生實際生活有一定距離,學生并不易掌握,往往敷衍了事,實際訓練效果不佳。為此,對于烹飪專業學生,教師應要求他們認真“聽”一節專業課,認真記錄該節課學到的一道中式烹飪家常菜的制作流程,并在語文課上對所記錄內容進行復述,由教師檢驗“聽”的成果,比一比哪位同學“聽”得最認真、復述最清楚,評判專業課教師對烹制中的細節介紹是否到位。要求學生在專業課上做好內容記錄,一是內容都是他們比較熟悉的,學生往往能積極對待;二是他們為專業課的內容復述作準備,這就促使他們課前預習,在專業課上“聽”得認真,記住重點,關注細節,到了語文課的內容復述時才能表述流利、討論熱烈,從而實現了語文課與烹飪專業課的教學目標,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課基礎能力,也強化了學生的專業課學習效果,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鞏固了每道菜的烹制流程。
二、培養烹飪專業學生說的功夫――介紹菜
在語文教學中,很多烹飪專業的學生往往不愿意在課堂上多“說”,不喜歡朗讀課文、發言不積極,不注重口語訓練。過去,在語文課口語考試中,烹飪專業的學生得分往往比其他專業的學生低,他們認為今后的工作環境是在廚房認真做菜,不需要與他人有太多的言語交流,對自己“說”的能力并不重視。對于語文教材上的口語訓練內容如自我介紹、模擬求職面試,對他們來說太大眾化,缺乏實際意義。筆者結合烹飪專業學生的特點,從當今社會對廚師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社會現實引導學生,一名優秀的廚師不僅要能烹制一道好菜,還應該能將一道佳肴的妙處介紹出來,為食客帶來聽覺的享受,并提高各種菜系的文化聽品味。例如,教師與學生一起觀看《舌尖上的中國》,中國傳統的美食文化對會學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讓學生明白:好菜也是需要包裝的,能用美麗的詞匯介紹美食的妙處才能吸引更多的食客。此時,筆者適時提出要求,好廚師不僅要會做,還要會說。由此一來,就能激發學生在課堂上介紹烹飪流程的興趣了,學生往往會在課前精心準備,學會介紹不同菜系的烹制方法,或介紹不同美食的文化背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從不愿說、不屑說,到大聲說、搶著說,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培養烹飪專業學生讀的興趣――取菜名
大多數中職學生對讀書缺乏興趣,烹飪專業的學生更是如此,很難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閱讀,那就要找到他們的興趣點。筆者在引導烹飪專業學生進行閱讀時,仍然是將語文閱讀能力培養與專業學習相結合,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對現有的一些通用菜名加以改革,取一個新菜名,新菜名或要有文化底蘊,或有時代特點,或有詩情畫意。剛開始,學生覺得很難,但慢慢就在課文中找到靈感,取出一些較有創意的菜名,如將普通野菜湯重新命名為“我愿意是激流”、扣肉雙吃命名為“將相和”、雜糧包命名為“那些年”等,在取菜名的環節上,學生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在天馬行空的取菜名時,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要勇于創新,敢于創意,而創新和創意的源泉就在于多學習、多閱讀,古人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不斷地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多一些知識的積淀對專業學習是極其重要的。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和鼓勵學生多讀一些有關中國傳統文化和美食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書籍,增強自己的文化底蘊。
四、培養烹飪專業學生寫的能力――列寫菜譜
中職語文考試的作文部分,學生大多都是寫得很少,甚至空白。用學生的說法就是“語文課最不愿意寫作文”,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對烹飪專業的學生采用練習寫菜譜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剛開始,學生認為列菜譜很簡單,但真正動筆后才發現要寫好一個詳細的菜譜也不容易,因為菜譜的菜名、原料、烹制流程、注意事項等內容要一一寫清楚就有點難度,因此,教師要強調學生在列菜譜的練習中不斷地增加詞匯量,提高其文字表達能力,這樣才能把菜譜寫好,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總之,在語文課進行專業學習,要將培養烹飪專業學生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與專業學習有機結合,這樣的語文課才會更加精彩,才能提高烹飪專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專業水平,為今后在工作崗位上充分發揮潛能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儲德發.試論職業學校語文課的專業滲透――以烹飪專業語文教學為例[J].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 (5)
[2]楊峰明.淺談烹飪專業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地方文化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3 (10)